⊙王曉媛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外語系, 陜西 楊凌 712100]
《北京遇上西雅圖》:真摯的情,理智的愛
⊙王曉媛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外語系, 陜西 楊凌 712100]
現(xiàn)代都市生活的高成本給人們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扭曲了人們的生活價值觀。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通過講述一個拜金女文佳佳和“軟飯男”弗蘭克的愛情故事,揭示了當代人的情感困境:有錢無愛或者有愛無錢,有力地闡釋了 19 世紀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倡導的完美愛情觀:以感情為基礎,兼顧經(jīng)濟地位及個人品質。男女主人公在獲得真摯感情后,理智戰(zhàn)勝了情感,選擇了暫時的分離去提升自己。文佳佳從依附大款的小三到放棄奢華的物質生活,經(jīng)濟上變得獨立,自強;弗蘭克也擺脫了“軟飯男”的負面形象,成為了受人尊敬的醫(yī)生。他們在具備了堅實的經(jīng)濟基礎后,水到渠成地收獲了完美的愛情。
拜金女 軟飯男 理智 情感 完美愛情
愛情是文學史上亙古不變的主題?,F(xiàn)代都市生活的快節(jié)奏給人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高房價、高生活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年輕一代的愛情觀、婚姻觀。每個人都渴望改變自己的生活品質,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功利化、世俗化,“拜金女”這個詞很好地體現(xiàn)了當代社會部分人的價值觀。
簡·奧斯汀是 19世紀英國著名女作家,被認為是英國文學史上與莎士比亞一樣有著重要地位的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她的作品主要關注鄉(xiāng)紳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其第一部代表作《傲慢與偏見》通過班納特家的五個女兒對待終身大事的不同態(tài)度,體現(xiàn)了鄉(xiāng)鎮(zhèn)中產(chǎn)階級的愛情婚姻觀,反映了當時由不同社會經(jīng)濟地位決定的男女在愛情婚姻中的不同地位,表達了她所倡導的理想的愛情理念,即男女雙方應在真愛的基礎上兼顧經(jīng)濟基礎,社會地位及個人品格。她的第二部小說《理智與情感》再一次體現(xiàn)了作者的愛情觀。埃麗諾和瑪麗安姐妹倆性格差異極大。埃麗諾是一位有見識、明事理、遇事冷靜并懂得克制情感的理想女性, 而瑪麗安代表了任性沖動、不謹慎、毫無節(jié)制地追求羅曼蒂克生活的女性。通過這部小說奧斯丁揭示出女人獲得幸福愛情的途徑就是用理智來控制情感。
電影來源于文學,文學造就電影。由薛曉路編劇、導演的浪漫喜劇愛情故事《北京遇上西雅圖》,講述了一個身負“小三”惡名的拜金女和淪為“軟飯男”的老好人的都市愛情童話。電影用隱喻的方式探討了一個非常嚴肅的話題———現(xiàn)代社會愛情觀,揭示了人們在處理愛情和金錢關系上的情感困境。
一、失落的愛情《北京遇上西雅圖》講述了兩個金錢腐蝕愛情的故事。一對是赴美產(chǎn)子的非職業(yè)小三文佳佳和始終都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大款老鐘。文佳佳對愛情充滿了像電影《西雅圖夜未眠》一樣的浪漫幻想。影片多處暗示她盡管揮霍無度,盛氣凌人,一副金錢可以買來一切的拜金女形象,但對愛情卻是很認真的,她愛的是老鐘這個人,而不是他的錢。圣誕節(jié)到來之際,文佳佳熱切的期盼著承諾來西雅圖團聚的老鐘。但等來的只有失望,原因在于節(jié)日時老鐘必須陪伴家人。而對于文佳佳,老鐘似乎只知道用金錢來示愛,對自己的失約, 用兩個名牌包來補償文佳佳。老鐘可以給她名牌包包,無消費額度的信用卡,但給不了她正常的愛情和家庭。倍感失落的文佳佳只好在充滿節(jié)日氣氛的圣誕節(jié)晚上獨自溜達。另一對是月子中心的司機弗蘭克和他任輝騰藥業(yè)大區(qū)經(jīng)理的妻子。作為曾經(jīng)的阜外醫(yī)院心血管領域的名醫(yī), 弗蘭克放棄了國內的一切陪著妻子來到美國,卻因為無法拿到美國的行醫(yī)執(zhí)照,失去了令人尊敬的地位和收入,成為了月子中心的司機。他的身邊被眾多女強人包圍著:特會掙錢的妻子、獨自開辦月子中心的黃太、特立獨行的周怡、有著他夢寐以求的行醫(yī)執(zhí)照的華人女醫(yī)生,而他則成為被大家戲謔為“吃軟飯的”的落魄大叔。而殘酷的現(xiàn)實是,來美國后妻子卻愛上了公司的執(zhí)行董事。當女兒跟著他的前妻去參加新男友的圣誕聚會時,弗蘭克只有獨自一人呆在空蕩蕩的家中。
二、患難與共的真情“拜金女”文佳佳在國內曾經(jīng)是美食雜志編輯。由于在國內小三的身份,無法給自己的孩子辦準生證,無法為孩子上戶口。所以英語很差的她不遠萬里只身來到西雅圖的月子中心待產(chǎn)生子,以便給自己的孩子一個“美利堅公民”的身份。在月子中心,文佳佳金錢至上的炫富作風引發(fā)了房東和其他孕婦的反感,倍感孤獨的她只能向弗蘭克傾訴心聲。
圣誕夜失意的文佳佳偶然撞到了弗蘭克家,發(fā)現(xiàn)了獨自在家的弗蘭克,兩個落單的人一起度過了他們的圣誕節(jié)。趁此機會,文佳佳跟弗蘭克進行了他們相識以來的第一次正式交談。她了解到看上去木訥老實的“落魄叔”弗蘭克并不是一個平庸的男子,他原來是阜外有名的心血管醫(yī)生。為了女兒的教育,又因為沒有妻子能掙,所以辭了工作,來到美國成為月子中心的司機和護工。在弗蘭克說到錢能買法餐,能買游艇,也能買星期一到星期五早晨的油條豆?jié){時,文佳佳的一段自白式的話語充滿了黑色幽默般的辛酸:“游艇、法餐、豆?jié){、油條,我都沒有。我有包,有很多的包,我圣誕節(jié)有個包,我新年有個包,三八婦女節(jié)有個包,六一兒童節(jié)我也有一個包。我全是包?!边@也是她以瘋狂購物,瘋狂刷卡來彌補心靈的空虛和失落的根源,生動地展現(xiàn)了她奢華生活背后的缺憾和落寞。幸運的是,跟弗蘭克父女倆,文佳佳在異國他鄉(xiāng)度過了一個開心的圣誕節(jié),也贏得了弗蘭克女兒的好感。
在逐漸的交往中,文佳佳發(fā)現(xiàn)弗蘭克不但是一個對女兒呵護備至的好父親,而且更是一個善良正直的男人,他雖然掙得不多,但把錢看得很淡。文佳佳也展示了她熱情,爽朗,陽光的一面,對事有主見,對愛情充滿了渴望。在酒吧的發(fā)泄表明了她是一位很愛孩子的準媽媽。在相處中,弗蘭克的體貼包容漸漸融化著文佳佳的刁蠻任性。他倆的感情升華則出現(xiàn)在紐約警察署,文佳佳告訴警官她遇到了一生中最好的男人,他雖然沒錢請她吃法國大餐,坐法國游艇,但愿意每天跑幾個街區(qū)給她買油條豆?jié){。而弗蘭克與她也是心有靈犀,他們滴水不漏的回答打消了警官的疑慮,終于使文佳佳擺脫了被遣送回國的危險。
當文佳佳的富豪男友突然失蹤后,文佳佳一夜之間由富人變成了窮人,巨大的生活落差使文佳佳開始意識到金錢夢的虛妄。文佳佳物質上變成了窮人,但精神上卻比以前富有。作為準媽媽,她比以前更堅強和自立,作為女人,她更加能夠體會到樸實和平凡的情感之美。她舍棄了名牌,習慣了干家務掙工錢的普通人生活。失去了老鐘的金錢后盾,她卻得到了弗蘭克的真摯情感和無微不至的照顧。特別是在她生孩子情況危急時,弗蘭克對她盡心竭力,呵護備至,產(chǎn)前產(chǎn)后晝夜陪伴,盡心盡力地伺候她坐月子,被醫(yī)生認為是醫(yī)院見過的“最好的丈夫”。跟弗蘭克和他女兒一起生活的這段日子,讓文佳佳找到了家的溫暖。兩人朝夕相處,產(chǎn)生了微妙的感情。所以建立在共患難的感情基礎上,他們之間的愛情最后水到渠成。
三、理智的愛情然而,不同于世俗小三,目的是得到錦衣玉食,不勞而獲的富貴生活,文佳佳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知性的女性,非常有智慧的,正如簡·奧斯丁描述《傲慢與偏見》中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時所用的詞“intelligent”。所以只有當她頓悟了愛情的真諦后才會說:“再名牌的包也沒有意義,有錢沒心?!?/p>
她和弗蘭克之間基于真情實感,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真情實愛具備了,但缺乏必要的經(jīng)濟基礎。文佳佳在美國沒有合法身份,更沒有耐以生活的經(jīng)濟來源;弗蘭克呢,還只是個地位卑微的,收入不穩(wěn)定的司機。所以這種只有感情而缺乏經(jīng)濟基礎保障的愛情是不可靠的。于是理智戰(zhàn)勝了情感,他們理智地選擇了分離。文佳佳被離了婚的老鐘接回了國,終于母憑子貴,成為名副其實的鐘太太,這可能是她在去西雅圖之前夢寐以求的。然而,老鐘給了她婚姻,給了她家庭,卻無法給予她渴望的愛情。生活雖如過往般奢華,文佳佳卻頻頻想念弗蘭克。這時的她才發(fā)現(xiàn)自己真正追求的愛情是什么。離開西雅圖并不代表結束,離開是下一次相遇的開始。
四、完美結局于是,文佳佳放棄了這段失去愛情的婚姻,開始獨立創(chuàng)業(yè)。她發(fā)揮自己曾經(jīng)做過美食編輯的特長,開辦了一家美食網(wǎng)站,實現(xiàn)了自己經(jīng)濟上的獨立。文佳佳有一段感人至深的話:“而我在努力讓自己的肩膀強壯起來,或許會苦,會累,但是每一分錢我都掙得硬氣,花得踏實,我覺得只有到了那一天才有資格對我愛的人說,嘿,我準備好迎接愛情從天而降了,你呢?”這段話既是她生活的感悟,同時也宣告了一種積極的愛情觀,那就是愛情應該建立在自立、自強的基礎上。而在大洋彼岸的弗蘭克也在女兒的陪伴下,經(jīng)過了考核拿到了醫(yī)生執(zhí)照,成為一名職業(yè)醫(yī)生。這一切為兩人的再次重逢奠定了夯實的經(jīng)濟基礎。于是我們看到了兩年后意氣風發(fā)的男女主人公在美國帝國大廈的重逢。所以,他們倆的戀愛過程很好地闡釋了簡奧斯丁的完美愛情觀:以感情為基礎,同時考慮到經(jīng)濟因素和個人品質。這三樣東西是完美愛情缺一不可的。
這部電影記錄了一段完美的愛情經(jīng)歷,揭示了當代人們的情感困境:沒錢有愛或者有錢無愛。北京電影學院楊遠嬰教授認為這是一個講述成長的故事,而且是男女主人公的雙雙成長。年輕的時候,我們有的是愛情卻沒有愛情賴以生存的雄厚經(jīng)濟基礎,當我們積攢了一定的金錢,轉過頭來尋找愛情的時候,也許愛情已經(jīng)消失在物欲橫流的大千世界,也許愛情還在等待我們,像電影中的男女主人公,在提升了自身又得到了完美的愛情,最后終成正果。這種奧斯丁筆下的完美愛情在現(xiàn)實世界中真的可遇不可求,但至少給了我們追求完美幸福的勇氣和目標,傳遞了一種社會正能量。
[1] 黃冠喬,王蕾.透視《北京遇上西雅圖》中的愛情和道德雙重困境——基督教神學視域下的救贖隱喻[J].學理論2013(32).
[2] 黃平.《北京遇上西雅圖》:當中國遇上美國[J].社會觀察2013(5).
[3] 魏李梅.自我的迷失與重塑———《北京遇上西雅圖》之愛情觀解讀[J].電影評介,2013(16).
作 者:王曉媛,文學碩士,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外語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與文學欣賞。
編 輯: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