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長武, 安冬青, 王亞紅
(1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中醫(yī)醫(yī)院, 烏魯木齊 830000; 2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北京 100029)
冠心病(CHD)為心血管系統(tǒng)常見病、多發(fā)病,是導致全球人類死亡主要原因之一。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人群冠心病發(fā)病率呈增長態(tài)勢。自從世界上第一例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以來,冠心病介入診療技術(PCI)迅速發(fā)展,目前PCI已成為冠心病血運重建治療的重要途徑。藥物涂層支架的出現,為降低再狹窄事件的發(fā)生做出了貢獻[1]。我國中醫(yī)系統(tǒng)自1997年開展冠心病介入診療技術以來,面對諸多困難,經過多領域、深層次的研究,取得了長足進步。新疆諸多學者已注意到了本地區(qū)存在冠心病高發(fā)的問題,本研究對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中醫(yī)醫(yī)院心內科375例行PCI冠心病患者進行分析,以了解其中醫(yī)證型情況。
1.1病例資料選擇病例為2012年5月1日-2013年5月31日期間,在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中醫(yī)醫(yī)院心內科住院的375例冠心病行PCI患者。剔除無明確中醫(yī)辯證分型及其他重要相關信息嚴重不足或缺失的病例。納入標準:(1)經冠脈造影檢查確診為冠心病并行PCI術的患者;(2)冠心病的診斷標準(參照WHO標準),診斷為冠心病的患者;經冠狀動脈造影證實左前降支(包括第一對角支)、回旋支(包括鈍緣支)或右冠狀動脈管腔狹窄>50%。排除標準:(1)未經中醫(yī)辯證分型的病例;(2)重要資料不全病例。
1.3內容及方法病案信息的收集和記錄填寫表格。一般資料按照表格填寫,指標依據統(tǒng)一標準填寫;中醫(yī)證型判定要規(guī)范,客觀記錄,全面收集相關的病案資料,避免遺漏;對于證型混亂、難于判定者,則不納入。數據錄入后,進行核對,力求準確。
2.1 375例行PCI術冠心病患者的性別分布差異375例冠心病患者性別構成比統(tǒng)計分析結果:男性263例(70.14%),女性112例(29.87%);男性平均年齡低于女性,冠心病患者性別構成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0.803,P<0.001),見表1。
表1 375例行PCI術冠心病患者性別、年齡構成比
2.2 375例行PCI術冠心病患者的民族分布情況375例冠心病患者民族構成比統(tǒng)計分析結果:漢族、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所占比例高于其他民族,冠心病患者民族構成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 558.888,P<0.001),見表2。
表2 375例行PCI術冠心病患者民族分布情況
2.3 375例行PCI術冠心病患者的危險因素分析高血壓、吸煙、糖尿病為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見表3。
表3 375例行PCI術冠心病患者危險因素分布情況
2.4 375例行PCI術冠心病患者的證型分布按證型有以下幾型:穢濁痰阻證、氣虛血瘀證、痰阻心脈證、氣陰兩虛證、氣滯血瘀證、心腎陰虛證及心血瘀阻證。 冠心病患者以穢濁痰阻為主要證型,不同證型構成比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4。
2.5 375例行PCI術冠心病患者冠脈病變程度及其與證型的關系冠心病患者的冠脈病變以前降支為主,穢濁痰阻證型多見于多支病變且病變程度重患者,見表5、6。
2.6 375例行PCI術冠心病患者冠脈病變支數與病變程度的關系行PCI術患者冠脈病變以多支病變?yōu)橹鞑⑶也∽兂潭戎?,單支病變較少,不到總數1/100,雙支病變總數接近1/10,多支病變占總數92%以上。以前降支病變?yōu)橹?,左主干病變較少,左主干則無完全閉塞情況,結果見表7。
表4 375例行PCI術冠心病患者中醫(yī)不同證型構成比
表5 375例行PCI術冠心病患者冠脈病變程度分布
表6 375例行PCI術冠心病患者中醫(yī)不同證型與冠脈病變支數分布
表7 不同冠脈病變支數與病變程度分布
注:Spearman 等級相關系數(前降支)=0.047, Spearman 等級相關系數(回旋支)=0.076, Spearman 等級相關系數(右冠)=0.057。
2.7冠心病患者PCI術前與術后中醫(yī)證型的比較PCI術前與術后中醫(yī)證型均以穢濁痰阻為主要證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92,P=0.982),見表8。
表8 冠心病患者PCI手術前后中醫(yī)不同證型比較
隨著冠心病的現代研究及介入治療技術的成熟,過去40年來,冠心病死亡率大幅下降。 但仍有諸如急性冠脈綜合征并發(fā)微血管栓塞、再灌注損傷、無復流現象、支架內血栓等問題困擾著醫(yī)務工作者[2-5]。阜外心血管醫(yī)院主持的臨床研究探索了中醫(yī)藥對冠心病PCI術的中醫(yī)干預方案[6],取得一定成績。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中醫(yī)醫(yī)院自2005年開展冠心病介入診療以來,在中醫(yī)藥對冠心病介入干預的基礎研究、臨床研究、藥物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本研究針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證型分析做一探索。
冠心病屬中醫(yī)“胸痹”、“心痛"等范疇。按中醫(yī)“胸痹心痛”辨證分為虛實兩大類[7],臨床上常常虛實互見,表現為本虛標實和虛實夾雜的復雜病變。常見的類型有痰阻心脈、氣虛血瘀、心血瘀阻、氣滯血瘀、氣陰兩虛、心腎陰虛等。任毅等[8]認為,冠心病患者中醫(yī)證型分布由多到少排列為:血瘀證>痰濁證>氣虛證>陰虛證>氣滯證>寒凝證>陽虛證。重度狹窄為主的中醫(yī)證型多以血瘀、痰濁為主,中度狹窄以氣虛、陰虛為主;多支病變主要以陰虛、氣虛為主,而血瘀、痰濁主要以單支病變?yōu)橹鳎华M窄程度較重者多以中醫(yī)證型偏實證為主,支數病變較多者多以虛證為主。介入后1 w冠心病患者中醫(yī)證型由多到少排列為:血瘀證>氣虛證>痰濁證>陰虛證>陽虛證>氣滯證>寒凝證[9]。本研究表明,無論單支、多支病變,其中醫(yī)證型都以穢濁痰阻證為主要證型,而內地學者研究顯示,冠脈狹窄病變多以氣虛血瘀證為主;行PCI術雖氣虛血瘀證比例有所升高,但穢濁痰阻證仍是主要證型,也表明這種證型與在新疆地區(qū)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各民族的生活飲食習慣密切相關。本研究顯示,漢族、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其他民族患者,考慮仍與新疆的地理環(huán)境、居民生活飲食習慣有關。
在公認冠心病危險因素中,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和長期吸煙者是冠心病最主要的4個危險因素[10-11]。李建等[12]選取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的252例冠心病患者,對比分析冠心病危險因素和中醫(yī)證型的關系,結果發(fā)現冠心病患者在中醫(yī)證型的不同性別、年齡、體質指數、文化程度、有無吸煙在中醫(yī)證型上存在明顯差異(P<0.01);性別、年齡分組、體質指數、文化程度、有無吸煙與中醫(yī)證型存在相關性(P<0.01),與體質指數、文化程度呈負相關,與其他指標呈正相關。本研究顯示高血壓、吸煙及糖尿病為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其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P<0.01)??紤]與本地男性居民長期吸煙、嗜食辛辣烤炙之品有關,辛熱之品易損心肝之精血,且肺胃氣機不利而內生穢濁、濕熱蘊積,見面色晦滯、胸悶、嘔惡、口中氣穢而苦、咽干、咳嗽、吐痰等。居民飲食過咸,喜食肥甘厚味、辛辣烤炙之品,以牛羊肉、乳制品居多,致使脾胃受損,水濕不運,積濕生熱,痰濁穢氣自內而生,加之環(huán)境因素、氣候因素之外因,最終形成穢濁痰阻的新疆特有證型[13]。
冠脈造影檢查是目前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通過冠脈造影檢查來明確冠心病患者冠脈血管的病變及狹窄情況,能夠有效治療和預防冠心病。朱翠玲等[14]觀察100例冠心病患者發(fā)現冠心病以氣虛血瘀證和痰阻心脈兩型居多;氣虛血瘀證出現在前降支病變的幾率較大;氣虛血瘀證與單支病變相關,痰阻心脈證與多支病變相關。任毅等[8]觀察405例冠心病患者,結果發(fā)現其中醫(yī)證型分布由多到少排列為:血瘀證>痰濁證>氣虛證>陰虛證>氣滯證>寒凝證>陽虛證。血瘀證和痰濁證以三支病變?yōu)橹?,氣滯證以單支病變?yōu)橹鳌1狙芯繌?75例冠心病患者中醫(yī)證型統(tǒng)計結果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穢濁痰阻證210例(56.00%),非穢濁痰阻證165例(44.00%),以穢濁痰阻證為主,這與安東青等[13]前期有關冠心病中醫(yī)證型研究結果相符。非穢濁痰阻證中以氣虛血瘀、痰阻心脈、氣陰兩虛為主要證型。另外,穢濁痰阻證冠脈多支病變較非穢濁痰阻證重。本研究提示穢濁痰阻證是新疆冠心病患者PCI術后的主要證型,且以多支冠脈病變?yōu)橹?,冠脈病變與中醫(yī)證型有一定關系,在臨床治療中具有一定指導意義。冠心病的中醫(yī)證型與冠脈病變的關系是:穢濁痰阻證>氣虛血瘀證>痰阻心脈證>氣陰兩虛證>氣滯血瘀證>心腎陰虛證>心血瘀阻證。同時本研究證實了中醫(yī)證型的分布與病變支數之間存在差異,穢濁痰阻證主要以前降支或多支病變?yōu)橹?,而心血瘀阻、氣虛血瘀及氣滯血瘀證主要以右冠病變?yōu)橹?,氣陰兩虛以回旋支及多支病變?yōu)橹鳌?/p>
本研究對象為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中醫(yī)醫(yī)院心內科冠心病行PCI住院患者,由于再狹窄患者較少及外科治療患者辯證分型尚未進行全面分析,有待進一步探索??傊珻HD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探究其中醫(yī)辨證分型,為冠心病中醫(yī)臨床科研一體化技術平臺服務有一定意義。
參考文獻:
[1] 高潤霖.中國心臟介入治療的現狀和展望[J].醫(yī)學研究生雜志,2007,36(3):139.
[2] Parikh NI, Gona P, Larson MG, et al. Long-Term Trend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cidence and Case Fatality in the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s Framingham Heart Study[J]. Circulation, 2009, 119(9):1203-1210.
[3] Guidry UC, Evans JC, Larson MG, et al. Temporal trends in event rates after Q-w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J]. Circulation, 1999,100(20):2054- 2059.
[4] Rosamond WD, Chambless LE, Folsom AR, et al. Trends in the incidenc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in mortality due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1987 to 1994[J]. N Engl J Med, 1998, 339(13):861-867.
[5] Fox CS, Evans JC, Larson MG, et al. Temporal trends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ortality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from 1950 to 1999: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J]. Circulation, 2004, 110(5):522-527.
[6] 尤士杰, 楊躍進, 陳可冀,等. 通心絡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后心肌和微血管的保護性研究[J]. 中華心血管雜志, 2005, 33(5):433-437.
[7] 孫玉曉, 陳平. 冠心病的中醫(yī)辨證分型治療[J]. 吉林中醫(yī)藥, 2008, 28(11):805-807.
[8] 任毅,陳可冀,張敏州,等.405例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造影結果與中醫(yī)證型的相關性[J].中醫(yī)雜志,2010,51(8):725-728.
[9] 陳伯鈞, 潘宗奇, 蘇學旭,等. 冠心病介入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型變化的研究[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7, 27(8):689-691.
[10] 王薇, 趙冬. 我國心血管病及其主要危險因素的流行病學研究[J]. 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 2005, 26(2):143-146.
[11] 吳錫桂. 我國人群冠心病流行現況與趨勢[J].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03,11(4):190-191.
[12] 李建, 張敏州. 心痛的臨床證型與部分冠心病危險因素的對比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5(2):97-99.
[13] 安冬青,趙明芬,鄭靜,等.新疆胸痹穢濁痰阻證探源[J].新疆中醫(yī)藥,2007,25(2):1-2.
[14] 朱翠玲, 閆奎坡, 朱明軍, 等. 冠心病中醫(yī)證型與冠狀動脈病變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雜志,2009, 34(24):3289-3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