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紅
摘 要:當前的高考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對人才的一種選拔,如何讓學生掌握技巧,在地理考試中獲得高分,是每一位地理教師要研究的問題。作為教師,不僅要“授之以魚”而且要“授之以漁”,要讓學生學會用地理的思維來分析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來解決問題。
關鍵詞:備考;技能;興趣
作為高三的學子們,高考備考的時間是相同的,而且都是非常有限的。那么在整個高三的備考過程中,教師應該如何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呢?這就成了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了。在備考的過程中,找對了方向,便可事半功倍。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于漁。作為教師,不是純粹地告訴學生這是什么現象、什么原因導致形成的。而是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正確的解題思路,開拓學生的解題思維,從而在做題的過程中享受這種探究的樂趣。繼而激發(fā)學生地理備考的興趣和動力。
一、要讓學生樹立解題信心
要讓學生意識到地理其實不難,甚至非常容易拿高分。很多學生或多或少地存在地理科的懼怕心理,其實我們不難發(fā)現,地理有很多題都是常識題或者是讀圖表題,只需要有一定的地理基礎即可答對。當然扎實的基礎肯定會對我們的解題更有幫助。那怎樣才能讓學生有信心做好題呢?作為教師,可以在平常的練習中,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并有意識地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解題的準確將會大大激發(fā)學生的信心和興趣。
二、對學生解題技巧的培養(yǎng)
正所謂細節(jié)決定命運。在學生看題的時候就已經進入了解題的狀態(tài)。很多學生在審題的時候不夠細心,往往漏掉了解題至關重要的信息點。比如某道題題干上是“下圖為歐洲西部某城市,該城市要建高級住宅區(qū),最適宜布局在何處?!奔热活}干上說了是西歐的某城市,那這個信息也就蘊藏了這個城市的盛行風是:西風。那么高級住宅區(qū)應該在這座城市的西郊。可見審題對我們提高解題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作為教師,一定要強化學生從題干上獲取信息的能力。接下來是圖表的判讀和分析。圖表是地理科的第二語言,在考試的過程中,往往就是對學生讀圖和分析能力的考核。不管是圖還是表格,圖例非常重要,在學生看圖的過程中首先要讓他們養(yǎng)成先看圖例的習慣,因為很多解題信息點就蘊藏在圖例中。此外,要提高學生做題的準確度。在做選擇題時,除了要求學生要認真審題,注意細節(jié)外,還可以教學生一些解題的技巧,比如采用“排除法”,可提高選擇題的準確度。在做綜合題時,可以讓學生學會一些答題的套路。比如,農業(yè)的區(qū)位分析,無非就是自然(地形、氣候、土壤、水源)和社會經濟(市場、交通、勞動力、科技等)兩大方面。在平時做題的過程中,就要鍛煉學生結合題干“照套照答”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答題的技巧。
學生若想在考試中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那他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就要學會總結,學會觸類旁通?,F在的考試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呈現,答是什么的問題,而是要讓你根據所學的知識分析此現象是怎么產生的,有什么影響,應采取哪些措施。也就是要求學生對所學的東西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學生若在平時的備考中能多去揣摩多去總結,那么他就可以活學活用,對出現的“同類”問題都會做。這樣可大大提高備考的效率。可見,學生在備考中適當的總結還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學生的備考效率,就看教師和學生是否都有適當的方法。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解題技巧后,將會對地理不再懼怕,甚至有些學生會“喜歡”上地理這一門科,對地理將會有一發(fā)不可收拾的興趣和學習動力。那么對于高三地理的備考也就不再是枯燥無味,而是學生的“消遣娛樂”課了。
參考文獻:
王宏.淺談如何在地理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J].新課程學習,2011(11).
(作者單位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北滘鎮(zhèn)北滘中學)
編輯 劉青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