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勤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航事業(yè)獲得了持續(xù)、快速、健康的發(fā)展。2013年我國民用航空發(fā)展的主要預期指標是:航空運輸總周轉量593億噸千米、旅客運輸量3.4億人次、貨郵運輸量563萬噸。30年來上述指標年均增速均達到兩位數(shù)字,大約是中國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速度的兩倍,是世界民航事業(yè)發(fā)展速度的四倍。如此快速的發(fā)展,飛機維修工作的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到飛行安全和營運人的經(jīng)濟效益。
【關鍵詞】航線維修;質量管理;飛機維修
1 航線維修質量管理簡介
“管理就是決策,決策貫徹于全過程”。技術管理體現(xiàn)在技術的發(fā)展和推進的管理,技術控制和有效作用的管理兩個方面。民航維修、維修的質量控制和工程領域涉及的管理屬于后者,即控制和有效作用的管理。
2 航線維修質量管理的特點
航線維修的質量管理的主要特點是航線維修的時間性很強和航線維修故障發(fā)生的隨機性與維修條件之間的矛盾。
3 影響航線維修質量的因素
影響航線維修質量的因素有很多,從宏觀的角度,主要為人-機系統(tǒng)的作用影響和維修人員安全素質及影響因素。
人-機系統(tǒng),就是人與機器互相作用下完成某種功能的系統(tǒng)。人-機系統(tǒng)可以是一個巨大的結合體,如一家航空公司;也可以是一個小單元,如一個維修機組或一架飛機。飛機是人設計、制造和維修的,飛機本身無法更換它已損壞的部件,因此飛機的維修系統(tǒng)也是人-機系統(tǒng),是由維修人員和待維修的飛機組成的系統(tǒng)。
人-機系統(tǒng)的研究,對設計、制造和使用、維修都是重要的,它的基本理論是一致的,只是研究的角度和側重點不完全相同,對于航空維修安全管理來說,應在人-機系統(tǒng)的理論基礎上,聯(lián)系維修的特點和實際情況,以研究如何充分發(fā)揮人機特性、指導維修工作實踐、提高維修效益、減少事故、保障安全為重點。
從航空維修安全角度來看,對飛機的要求就是良好的維修性設計。維修性,是系統(tǒng)的設計和安裝的一種特性,就是系統(tǒng)在規(guī)定條件下進行維修時,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維修的概率。良好的維修性設計,不僅能減輕人的工作量,而且可以減少不必要的人為差錯。
維修安全管理是現(xiàn)代管理在維修安全中的具體應用,因此認真的分析影響維修人員行為的種種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4 質量方針的確定
質量方針是由組織的最高管理者正式發(fā)布的該組織總的質量宗旨和質量方向。
質量方針是在維修/維護工作中必須遵循五指法則:
1)必要的廠房設施;
2)工具與設備;
3)器材與零備件;
4)合格的人員;
5)所需的文件資料。
在維修過程中,還應貫徹“質量方程”: Q=P/E
式中:Q——質量(Quality);
P——業(yè)績或效果(performance or Results);
E——客戶期望值(Customers Expectations)。
“質量方程”說明,維修工作的質量不是以供方的標準為準的,而是以客戶的期望值為準,充分體現(xiàn)了“用戶第一”的思想。
5 航線維修的質量監(jiān)督
從實質上說,如果只有檢驗而沒有監(jiān)督則質量管理還停留在“質量檢驗”的階段;只有除檢驗之外,還必須進行監(jiān)督,并把檢驗(除必要的檢查驗收意義之外)作為收集監(jiān)督信息的手段,然后通過一系列的報告、統(tǒng)計、分析、訂措施并再在監(jiān)督中檢查這些措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再進行檢驗、檢查、監(jiān)督等階段形成另一個“P、 D、 C、 A”循環(huán),這樣,質量管理才是走上了“質量控制”的階段。
對航線維修時的質量監(jiān)督,主要要注意如下問題:
(1)航線維修因為時間緊,相對人員少,特別是遇有某一較大故障需要排除時,對其它維修項目就有可能會有“馬虎”一點的情況;因此,對航線維修的監(jiān)督中,首先要注意一定要“按工卡維修”不允許“偷工減料”,更不允許不做就簽字,這一條要作為對航線維修監(jiān)督的重點。
(2)重點維修項目的檢驗:因為這些項目很重要,必須進行檢查和驗收;另外還因為一般在航線維修時做大的工作不多,往往不很熟練;所以檢驗人員應該注意這些工作的工序檢驗,防止出錯,這要作為進行較大維修工作的監(jiān)督重點。
(3)正確理解和執(zhí)行“MEL”:在航線維修中,由于維修時間短、飛行時間已定下來,維修人員往往有只要符合“MEL”放行條件就不做放飛的想法。作為一個監(jiān)督質量的人員,就要很好地理解和執(zhí)行 “MEL”,只要是時間允許,特別是航行后維修時,都應該盡量安排排除而不應輕易保留;但在時間很緊,很可能影響飛行的正常性時,只要符合“MEL”,的放行條件就應該保留飛行,不要一味強調排除而造成延誤飛行,給營運單位造成經(jīng)濟和信譽上的損失。
在執(zhí)行“MEL”的問題上,不僅是維修人員,包括飛行人員和對決定是否保留有批準權的人有施加影響力的領導人員都應該對此有正確的認識,才能保證“MEL”的正確執(zhí)行。
6 把住重大故障排除和“保留故障”關
在航線維修中,飛機固有可靠性的降低往往是產生重大故障所致。因此,排除這些故障,恢復飛機的固有可靠性是減少飛行事故保障飛行安全和降低飛行不正常率的重要手段,維修單位必須重點抓好。但這一要求又與航線維修在人力、技術、器材和工具設備相對不足形成了矛盾。所以,如發(fā)生了重大故障時,機務干部必須親臨現(xiàn)場,組織指揮,并進行各方面的協(xié)調工作。以保證故障排除的質量和按時完成。
如遇有可能影響飛行正常性時,機務干部就應全面衡量,是抓緊排除還是按“MEL”允許的條件放飛,所以機務干部必須熟悉和正確理解“MEL”,同時又要對現(xiàn)實條件有全面的了解。
飛機維修從總體上說,與一般工廠生產是相同的。因此,“飛機維修的質量管理”也可以用“全面質量管理”的方法來進行。但是,飛機維修又有不同于一般工廠生產的特殊性。所以,在進行飛機維修的質量管理時也必須采取一些不同的做法,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飛機維修較一般工廠生產的特殊性表現(xiàn)在:“航空”對安全的特殊要求,航空運輸?shù)摹吧a過程與消費過程的一致”對維修工作提出的要求,航空產品及其維修設備的日益昂貴給維修部門提出的要求,飛機、發(fā)動機和機載設備的制造是集多學科,高、精、尖技術的產物。因此,飛機維修質量管理的研究與應用對單位的安全保障有重要的意義。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