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國
一、農(nóng)資準備
1. 品種選擇
①品種的生育期要求正常年份霜前3~5天成熟,低溫年份保證霜前成熟。井灌稻品種在此基礎上應早一個熟期(即五天左右),且耐冷性要強。
②偏大穗品種(穗粒數(shù)>100)有利于高產(chǎn)。一般分蘗力強的品種穗小、稈矮,相反則穗大、稈高。
③散穗型品種(稻粒密度?。┏墒炜?,結(jié)實率高,應優(yōu)先選擇種植;密粒型品種(穗粒密集,穗型直立,也叫棒狀穗)屬于高產(chǎn)型品種,缺點是年度間成熟差異很大,因稻穗通氣不暢,溫度高、濕度大,易得稻曲??;多枝型品種(穗基部稻粒密集),要看其綜合性狀,如果沒有其他突出的優(yōu)點就不要選擇。
④秋優(yōu)型、活稈成熟的品種,優(yōu)點是成熟度好,籽粒飽滿,利于高產(chǎn),但往往籽粒蛋白質(zhì)、直鏈淀粉含量和堊白米增加,導致口感和商品品質(zhì)下降。
⑤生產(chǎn)上要選擇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耐肥抗倒、抗主要病蟲害、抗寒和株型緊湊的品種。耐肥抗倒品種一般植株較矮、株型緊湊。超級稻品種往往具有喜肥、稈強抗倒、大穗、抗病的特點。
2. 秧盤準備
東北地區(qū)機插秧行株距一般均為30厘米×13厘米,可選擇規(guī)格為58厘米×28厘米×2.8厘米的缽形毯狀秧苗育秧盤(每盤缽格數(shù)648個),培育上毯下缽的機插秧苗,實現(xiàn)缽苗機插。每公頃本田需要育秧450盤左右。
二、扣育秧棚
簡易秧棚可用寬10厘米、長6~8米的竹劈子做骨架,棚長一般為20~30米??叟飼r兩側(cè)間隔50厘米埋立柱。棚膜分三幅:棚蓋一寬幅,兩側(cè)各一窄幅。棚蓋膜和兩側(cè)膜重疊20厘米,先上側(cè)膜,后上棚蓋膜,相鄰竹劈骨架都用8號鐵絲固定。藍色棚膜能促進根系生長,提高根的生理活性。3月初完成扣棚,越早越好。扣棚前棚內(nèi)積雪要清掃干凈。棚與棚間距要求1米以上,在棚的上風頭設高2米的防風障,防風障距秧棚2米。
三、做置床
1. 秧田選擇
選擇平坦高燥(地下水位50厘米以下)、背風向陽、土壤無污染、疏松肥沃、中性偏酸、無地下害蟲和鼠害、排灌方便、便于管理、離本田近且運秧方便的地點,首選旱田地、菜田地,其次也可以用稻田地。要求沒使用過除草劑,當年沒施過人糞尿、草木灰、雞鴨糞以及炕洞土、房框土等含鹽堿肥料,沒有堿性物質(zhì)污染。
秧田一般按本田面積的1/100準備。
農(nóng)場規(guī)?;N稻,秧田應常年固定,每年用有機肥培肥(水稻育苗季之外,可種植各種蔬菜或大豆),并建堆土場、堆肥場、曬水池。
2. 整地
秧田上凍前用整捆的稻草全覆蓋。
早春化凍10~15厘米深時頂凌旋耕,耕深10厘米,旋耕前每平方米施10~15千克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有機肥不宜用人糞尿、草木灰、雞鴨糞、炕洞土和房框土等,必須旋細,可旋耕2~3遍。沉實1~2天后做置床。
3. 做置床
置床方向與棚向一致。育秧棚內(nèi)按縱向分為兩個部分,中央設步道,步道寬40厘米,低于置床2~3厘米。一般置床畦面寬140厘米,畦與畦之間起畦溝,溝寬30厘米,深15厘米。畦四周溝寬30厘米以上,深25厘米,利于排水。步道和畦溝土都揚撒在畦面上。
置床完全按普通旱育秧的標準進行調(diào)酸、消毒和培肥,只處理3~5厘米深的表土即可,混拌時至少翻倒3遍。地下害蟲可用殺蟲劑處理,最后整平床面,達到人站在苗床上有腳印,但不下陷為宜。
四、營養(yǎng)土(盤土)制備
1. 原土的選取
必要時取土前要進行育秧試驗,來決定該土壤是否可用。
選擇無污染、疏松肥沃、中性偏酸、無雜草、無病蟲害、沒使用過除草劑和含水量適宜的壤土、輕黏壤土,以旱田土和菜田土最好,稻田土也可以,山區(qū)以富含有機質(zhì)的腐殖土最好。取土地點盡量一致,采挖1~20厘米深的表土,按每公頃本田1500~2000千克備土,其中20%做蓋種土。
2. 床土的配比
①原土和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按7∶3配比。
②原土、腐熟的草炭和腐熟的有機肥按4∶4∶2配比。
有機肥不宜用人糞尿、草木灰、雞鴨糞、炕洞土和房框土等。原土、有機肥、草炭土均用粉碎機過5目篩(篩孔尺寸4毫米)備用。
3. 拌壯秧劑(床土調(diào)制劑)
固體粉狀的水稻壯秧劑能一次性完成調(diào)酸、消毒、施肥和化控壯苗等多項技術環(huán)節(jié)。壯秧劑多·多唑效果較好。調(diào)制營養(yǎng)土時先將壯秧劑與1/4左右的床土拌勻成母土,再和其他的床土混拌,具體按說明書操作,營養(yǎng)土最適pH值為4.5~5.5。營養(yǎng)土制備完成后堆好蓋嚴,2天后播種。
蓋種土不能混拌有機肥和壯秧劑。
現(xiàn)代工廠化育秧通常直接購買商品基質(zhì)育秧。
五、種子處理
1. 種子發(fā)芽試驗和成苗試驗
種子發(fā)芽試驗是前提,在此前提下進行種子后續(xù)處理。發(fā)芽試驗方法:隨機取3~4份種子(每份100粒經(jīng)鹽水精選的種子),浸泡3天后放在30℃的地方保濕催芽,發(fā)芽標準為胚根長度為種子長度,胚芽長度為種子長度的1/2,根芽齊全。3天后計算發(fā)芽勢,7天后計算發(fā)芽率。用發(fā)芽箱試驗,可把種子直接放到盛有水的發(fā)芽皿中進行,每天挑出發(fā)芽的種子。成苗試驗即出苗試驗。
精量播種育秧要求發(fā)芽率和發(fā)芽勢分別達到90%和80%以上。
2. 曬種、脫芒
曬種2~3天,以提高發(fā)芽率,增強發(fā)芽勢。但切忌在烈日下暴曬。曬種后脫芒。
3. 精選
①篩選種子。用細孔篩篩選種子,篩除雜草種子和雜質(zhì)。
②鹽水精選。選種要求鹽水比重為1.13(大約50升水加12千克粗鹽),大略以鮮雞蛋露出鹽水表面1元硬幣大小為宜。鹽水選種后要用清水漂洗2遍。鹽水用過2~3次后,要補充鹽提高濃度。
4. 種子消毒、浸種
可用25%咪鮮胺乳油3000~5000倍液消毒,預防稻瘟病和惡苗病,一浸到底,不用換水,直接催芽。注意每天翻動1~2次。
以低溫浸種為原則,一般水溫13~15℃須浸種7天。粳稻吸水慢,浸種時間宜稍長。浸種對出芽影響很大,必須浸透。稻種浸好的標準:胚部膨起,谷殼顏色變深、半透明,透過谷殼可以看到腹白和種胚,手捻胚乳成粉,沒有生心。若谷殼仍為白色,谷粒堅實,說明還未浸好;若谷殼深黃并顯光澤,說明浸種時間偏長。
5. 催芽
催芽前須先加溫,加溫方法:在大鍋上橫放兩根木棍,把扎口的大半袋種子放在木棍上,反復往種子袋上澆35~40℃的溫水,待種溫達到30℃左右時控干水分催芽。催芽前先在火炕上鋪10厘米厚經(jīng)消毒的無病稻草,種子袋攤平擺在稻草上后須苫塑料或麻袋保溫保濕,種子袋插溫度計,溫度控制在30~32℃的最適發(fā)芽范圍內(nèi),兩天左右即可催齊芽(即露白,胚根伸出稻殼一毫米左右)。機械播種的催芽標準要求露白即可。
6. 脫水(晾干)
當80%稻種露白時,把種子攤晾在陰涼的地方,經(jīng)常翻動,有降溫煉芽、控芽、蒸發(fā)稻種表面水分的多重作用,6小時后即可播種。在此過程中,未出芽的種子會繼續(xù)出芽。
工廠化育秧機械精量播種需用脫水機(或洗衣機甩干筒)脫水。
六、播種
1. 播種期的確定
要求適期早播。但具體播種期應根據(jù)插秧期和秧齡逆向推算確定。面積大的要分期分批播種。
最佳播期:黑龍江省為4月15~20日,超級稻可提前至4月10~20日;吉林省為4月10~15日,超級稻可提前至4月5~10日;遼寧省普通水稻和超級稻一般都在4月5~10日播種。
2. 播種量
每盤播干種子90~110克,每缽播種5~6粒,保證每缽成苗3~4株。
水稻分蘗與成穗具有一定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所以每穴實際栽插苗數(shù)在計劃設定苗數(shù)±1.5株的范圍內(nèi)可以認為均勻度較好,一般要求均勻度90%以上。
3. 播種方法
農(nóng)戶:秧盤裝滿營養(yǎng)土后刮平,要求底土厚度為2.0~2.2厘米。然后澆透底水播種,用精量播種器播種,播后用木板輕輕壓平,使種子3面陷入土中,覆土厚度5毫米,以不見芽谷為宜,不宜用篩子篩土蓋種,以免覆土不勻。
工廠化育秧:播種前用10只空盤做好試播。采用自動聯(lián)合播種機播種,缽盤輸送、裝盤土、刷平、鎮(zhèn)壓、噴水、消毒、播種、覆土和刮平等全套程序流水線一次完成。
七、播后處理
1. 置床澆水
播種前一天澆水,反復澆,前一次水滲后再澆后一次,直至澆透。2~3小時后,待床面稍干時擺盤。
2. 擺盤
秧盤之間要緊靠,間隙用土填滿。秧盤上放等大的木板踩壓,使秧盤的一半高度嵌入置床和置床緊密結(jié)合。秧盤擺完后四周用土封嚴,以免透風干燥。
3. 噴施除草劑
擺盤后立即噴施封閉除草劑40%丁·撲乳油,每100米2用藥25~30克,對水7.5升。最后盤面上擺細竹竿,竿上覆蓋地膜。
八、秧田管理
1. 播種—出苗期
主要做好保溫工作,一般不澆水、不通風。最適土溫為26~32℃,最低土溫12℃,溫度過高時須打開秧棚兩頭降溫,局部缺水時要補水。稻苗出現(xiàn)頂蓋時,等頂蓋土稍干,用木條把頂蓋土敲碎,露種處補土,然后澆透水。齊苗后及時揭掉盤面的地膜。一般播種后四天左右出苗。
2. 出苗—1.5片完全葉
本期對低溫抵抗能力強。白天苗尖下溫度控制在22~25℃,最高不超過28℃,夜間10℃以上,最適12~14℃。一般晴天棚溫基本是外界氣溫的2倍。溫度高通風時先打開棚兩頭,后打開背風側(cè)面,兩側(cè)交錯開口,通風口逐漸增大。
放青頭(不完全葉長出呈現(xiàn)一片綠色)前不能澆水,1.5葉期以前盡量少澆水,可澆可不澆的不澆。早晨葉尖吐的水珠小,中午新葉卷曲,早晚能恢復時澆水,一次澆透,早晨澆水最好。此期床土不能過濕,否則將嚴重影響根系生長。
1葉1心期結(jié)合澆水澆施42%福美·甲霜靈可濕性粉劑,防治立枯病,每平方米用藥1克對水3升。
如果有雜草,每100米2用16%敵稗乳油150毫升,對水6升噴施。敵稗和42%福美·甲霜靈施用間隔3天以上。
如果秧苗長勢旺,可在1葉1心期每100米2噴施濃度為300毫克/千克的多效唑溶液5千克。營養(yǎng)土已用過壯秧劑的不再噴施。
3. 1.5片完全葉—2.5片完全葉
本期對低溫抗性也強。白天苗尖下1厘米溫度控制在22~25℃,最高不超過28℃,夜間10℃以上,最適12~14℃?!暗蜏赜胁?,高溫要命”,高溫長葉,低溫長根。此期要積極通風,降低棚內(nèi)溫、濕度,晴暖天氣從上午9時開始大通風,下午3~4時關棚,即使在陰雨天也要打開棚兩頭和側(cè)面小通風。連續(xù)低溫過后晴天時,上午要提早通風;極端高溫干燥或大風天氣,注意不要盲目通風,防止秧苗失水青枯,正確的降溫措施是噴水結(jié)合通小風。
本期對水分最不敏感。育苗先育根,此期盡量少澆水,促進根系生長。早晨葉尖吐的水珠小,中午新葉卷曲,早晚能恢復時澆水,早晨一次澆透。
此期是防治立枯病的關鍵時期。早晨天亮后仔細檢查,如秧苗有一塊塊雖然稻葉不黃,但沒有水珠時,就可能發(fā)生了立枯病,要立即施藥,每平方米用50%敵磺鈉可濕性粉劑2.5克或3%甲霜· 霉靈水劑15~20毫升或20% 霉·稻瘟靈乳油4克,均對水3升,用噴壺反復噴灑苗床2~3次,充分澆透苗床,這樣即可挽回病苗,若等到苗黃后再施藥,就只能控制發(fā)病。
4. 2.5片完全葉—插秧
缽盤育苗機插秧一般用中苗,中苗壯秧標準:秧齡30~35天,葉齡3.5~4.0片(從完全葉算起),株高12~14厘米,長勢壯而不旺、莖基寬扁、葉片寬厚挺立有彈性、葉色鮮綠、植株矮健,不定根10條以上、色白而粗、根系盤結(jié)牢固,秧苗成毯,成苗均勻,秧片提起不散,秧片厚度2~2.5厘米。
白天苗尖下1厘米溫度控制在22~25℃,最高不超過28℃,夜間10℃以上,最適12~14℃。要大通風煉苗,陰雨和寒冷天氣也要小通風,插秧前3~5天晝夜不關棚,煉苗時夜溫一般不低于10℃,使秧苗完全適應自然環(huán)境。
本期需水是主要矛盾。要增加澆水次數(shù),一般每天澆1次透水。移栽前3~4天開始,在不使秧苗萎蔫的前提下控水,使秧苗處于饑渴狀態(tài),以便插秧后發(fā)根多、返青快、分蘗早。
插秧前3~5天視秧苗長勢追送嫁肥,每平方米用硫酸銨50克對水3升澆施,施后用清水沖洗1次。硫酸銨是育秧最理想的氮肥。葉片濃綠下披的不追肥。
秧苗帶藥移栽。①苗期稻瘟?。好缥涟l(fā)生時,必須噴藥防治,千萬不可帶病移栽,每100米2可用20%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8~11克,對水6~7升噴施;②插秧前1天每公頃用3%啶蟲脒乳油750~1200毫升對水噴施,防治潛葉蠅、負泥蟲。
整個育秧期間注意防治地下害蟲和鼠害。
九、起秧
插秧前3天,灌水淹至置床后再排干,插秧前1~2天斷根,方法是:先用手提起秧盤,然后放回原位,這樣扎入置床的根系因缺水往盤內(nèi)回縮,隔天正式起秧插秧。
(作者聯(lián)系地址: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qū)江南百西小區(qū)3-7棟1單元602 郵編:13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