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書明
作為體現(xiàn)學生個人選擇的自主閱讀,應以學生的品味與愛好為重。教師的分析與引導應建立在尊重學生個人選擇的基礎上。如何正確引導,如何有效引導已經(jīng)成為一個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的課題。筆者結合近年來的探索與嘗試,就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談幾點粗淺看法。
一、引導為主,傳授輔之
閱讀的本質就是“讀”,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閱讀教學當然應該以學生自己閱讀為主。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語文閱讀的審美實踐就像工人采礦,學生不去看,不去讀,自然也就沒有發(fā)現(xiàn)與收獲?!澳悴粍邮?,自然一無所得,只要你動手去采,隨時可發(fā)現(xiàn)一些晶瑩的寶石?!比~圣陶先生這句話不僅說明了學生的自主閱讀具有其獨立性,同時還強調了閱讀過程中的能力體現(xiàn)。而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通過科學有效的引導與指點,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對于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同時結合豐富的教學手段,及時的點睛讓學生撥開云霧見青天,進而培養(yǎng)出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對于語文自主閱讀來說,并不是把教師的觀點直接教給學生,更不能讓教師的讀替代了學生的讀。
如筆者在進行《核舟記》的教學時,一方面要求學生盡量通讀課文,精讀重點段落;一方面讓學生細致體會文中對“核舟”上人物的形象描寫,并且組織學生根據(jù)課文描述扮演蘇東坡、黃魯直、佛印以及舟尾的兩個舟子。這不但使學生個人興趣得以激發(fā),而且筆者也通過學生的表演了解到學生是否細致地體會到了課文的內(nèi)涵。在這個過程中,筆者不進行點評與糾正,而是讓學生仔細觀察,指出表演學生的優(yōu)缺點,再讓其他學生表演,讓學生在觀察與比較中提升對課文的理解。在這里,教師只充當了導演這一角色。我們主張指導學生自主讀書,并不是單調、枯燥地死讀、傻讀。其實讀書的方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朗讀、默讀;精讀、略讀、速讀;分組讀、分角色讀、接力讀。在指導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進行方法與引導手段的選擇。在方法與手段的結合上,可以進行有機選擇,也可以根據(jù)教學安排進行分配。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重點,目的在于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魏書生所說的“四遍八步讀書法”,方法核心是第一遍跳讀,重點是記文章梗概,知道主要人物或觀點。接下來的第二遍是速讀,重點是復述文章,理解結構。第三遍則是細讀,重點在于理解字詞句,并圈點重要段落,總結中心思想。而第四遍則是以分析寫作特點為目的的精讀。這樣的方法適用于學生課外閱讀時間少,且閱讀量大的情況。教師在進行指點時的重點應是強調略讀的作用,讓學生學會抓主流,找大意。在概括要點時,一個是應篩選出要點,把含有重要信息的語句找出來;第二個把對于文章的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第三則是把要點進行主旨概括,提綱挈領。
二、質疑問難,探究閱讀
學生閱讀的過程就是一個理解文章,深入思考的過程,是一個緣文會友的交往過程。而文章是其交往的客體。閱讀的過程就在于提高學生主動性,細致而全面地理解文章意義。如在進行《孔乙己》這一課的教學時,為了提高學生閱讀的針對性,筆者布置了幾個思考題:①孔乙己其人其事(從課文中找論點)②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孔乙己這一形象反映了什么樣的社會意義。③總結閱讀小說的方法。再與《范進中舉》進行比較閱讀,孔乙己和范進這兩個人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為什么?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有所比較有所交流也有所收獲??鬃釉疲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因此,語文教師要充分運用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力。如我在教讀《賣炭翁》一文時,設計了以下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①賣炭翁燒出這滿滿一車炭容易嗎?②誰會愿意在嚴寒中趕著牛車到市南門外賣炭?賣炭翁的處境如何?③為了把炭賣個好價錢,他有著怎么樣的心理活動?④這一車炭最終“賣”給了誰?這“買賣”公平嗎?這樣既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質疑問題的研究性閱讀其根本目的還在于培養(yǎng)學生能夠自己提問題的能力,并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達到對文章的深層次理解和吸收借鑒??偟膩碚f,教師可通過以下幾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
1.理解性質疑。這種質疑為讀透文章服務。
2.懷疑性質疑。重點在于對文章無所顧忌地提出質疑或疑問。
3.實踐性質疑。強調學生以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對閱讀材料進行思考。
三、張揚個性,培養(yǎng)情趣
古語有云: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yī)愚。如果要達到醫(yī)愚的效果,那么就應善于讀書。選好書,會讀書。
開放自主式的閱讀,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對愚公移山舉動中的動機加以否定(如可以搬家,可以開山辟路,可以靠山吃山飯,發(fā)展經(jīng)濟等),并對投諸“渤讀之尾”利于己而不利于人的過程持異議;學生會首肯《項鏈》中瑪?shù)贍柕伦非竺赖那殂号c誠實性格;可以感受“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豪言之余的無奈;可以體會“執(zhí)手相看淚眼”中無盡的情感;可以領悟“萬類霜天競自由”的背面含義…這些問題在開放性閱讀中,只要我們認真地引導,學生的個性就會得到張揚,而他們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與提高就水到渠成了。
四、讀寫結合,書為我用
閱讀教學的重點在于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吸收文章的精華,正確理解,深入體會。而閱讀后的表達也同等重要,學會了表達閱讀的感受,也就達到了一個學以致用的目標。因此,我們可以在閱讀中常穿插這種“讀寫”練習。
首先,在進行讀寫訓練時,重點在于練習的設計。筆者在進行《孔乙己》和《范進中舉》的教學時,設計了一系列緊貼課文內(nèi)容的讀寫訓練題。如《孔乙己小傳》、《孔乙己之死》、《孔乙己與范進相遇》等等。這類題目要求學生立足于原文信息,發(fā)揮想象力,進行表達與輸出。再如筆者在帶領學生學習《岳陽樓記》時,為了增強學生對文中遷客騷人覽物異情的感知,筆者讓學生提煉文章中的語言去描繪《洞庭風雨圖》與《洞庭晴明圖》,以提高學生對文章中意境的感悟。
其次,可以在學生的閱讀練習與試卷中加入讀寫練習。如閱讀《高貴的施舍》這篇母親鼓勵殘疾人自食其力,使他走向成功的動人故事,我讓學生寫《談自立》的小短文;讀《珍珠鳥》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思考信賴產(chǎn)生的基礎;讀《九十九分的苦惱》讓學生談家長對孩子教育、理解的問題…另外,在作文教學中,也可把閱讀與寫作緊密結合起來。
通過以上種種拓展性的讀寫練習,學生不再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審視、領略、評價作品,而是以閱讀主體的身份,去披文入情,論世察己,在閱讀中融入自己的知識、情感,在寫作中提升自己的閱讀感悟、體驗,達到讀寫和諧自由地統(tǒng)一,從而真正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責任編輯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