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教學法課程是英語教育專業(yè)的一門核心課程,該門課程旨在幫助學生了解最基本的教學理論,掌握英語教學的最新動態(tài)并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學好這門課程對完成師范院校培養(yǎng)目標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英語教學法課程 評價體系 人才培養(yǎng)
1 緒論
英語教學法課程是英語教育專業(yè)高年級學生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它為學生從課堂走向未來的工作崗位搭建了互通的橋梁,從這個意義上講對這門核心課程的掌握關系到學生在校學習與中學實踐教學是否能夠實現(xiàn)“零適應期”[1]是緊密相關的。也就是說學好這門課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從理論層面掌握學科領域的教育教學理論,而且可以從實際工作角度幫助學生獲得教育教學能力和教學技巧,最大化地降低與工作的磨合期。所以對英語教學法課程的研究無論對于學科建設還是人才培養(yǎng)都是大有裨益的。
當前對于英語教學法課程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經(jīng)筆者根據(jù)中國知網(wǎng)論文的梳理并總結,發(fā)現(xiàn)當前探討的中心話題主要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有從理論維度研究英語教學法的課程建設和改革的;也有從實踐角度探究的;亦有更多的學者從理論與實踐的雙重層面論述的。鮮有從英語教學法本身的課程評價著手,來探索相應課程改革下的評價體系的變革。如果改革的重點是僅關注問題的一面而忽略另一面的話,實質上只是表面工程,“換湯不換藥”。因此,研究英語語法課程的評價體系應與教育教學改革中的課堂教學改革并肩起步,才能提升教學質量,真正完成人才培養(yǎng)的終極目標。
2 英語教學法課程評價標準現(xiàn)存的問題
2.1 整體上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單一終極評價形式。所謂單一的終極評價形式是指僅采用一張標準化試卷,通常是閉卷的方式在120分鐘內來考察學生對這門課程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盡管題型從填空、選擇、名詞解釋、簡答到論述,看似有主觀題,有客觀題,貌似教師理所當然采用的一種考核方式。但事實證明“一考定終身的”的方式從理論到實踐都是行不通的。死板的試卷也許可以考察出學生當時當?shù)氐挠洃浟?、部分的理解力和分析能力,但卻限制了學生對這門課程連貫,持續(xù)的深入認識和必要的想像力,無法展示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應急能力。
2.2 評價主體元素單薄。一貫的“一言堂”教學理念仍然束縛著大部分的英語教學法教師,即使有些教師把課堂換給學生做主角,可是在課程的最終成績審定中,教師仍掌握著學生在本門課成績的生殺大權,成績高低與否全憑教師對一紙試卷的評判。評價主體是可以多元化的,而且有多種方式可以促成這種多元化的合理存在。
2.3 評價考核具體內容客觀題勝過主觀題,理論考核多過實踐技能考察。也許為了使學生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試卷中的分數(shù)更多地分配給了概念、定義、特征、意義等的識記考核,而忽略了學生對理論的消化吸收并再創(chuàng)新思考的能力。
3 構建多元立體的課程評價體系
首先更新課程評價總體理念,把建構合理高效的課程評價體系納入英語教學法課程一體化改革中。教學部《本科質量工程》要求教育教學改革是一攬子的工程,從教學到管理都是需要同步跟進并做適應性改革或調整的。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來自開放式的思維引導,只有從系統(tǒng)觀出發(fā),立足“以學生為主”的出發(fā)點來考慮課堂教學改革和評價體系的關系,才算實現(xiàn)了課程健康持續(xù)的改革,教學質量才會取得長足的提高,人才質量的提升才不會落空。
其次評價主體輻射多元化,可以采取教師對學生、個體對個體、小組對個體的評價方式。打破原有的終極評價向形成性評價靠攏,關鍵就是尋求最合理和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充分去挖掘學生對本門課程的領悟力、感知力和理解力,使他們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中能夠快速勝任新的教師角色。教師的責任不僅是課堂中的“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同時需要做一個設計者和引導者,幫助學生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學會去評價別人和自己的學業(yè)能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同時成為評價的主體和受體,這是立體式評價體系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再次考核內容和方式立體化。當前高等教育出版社新出版的《英語教學法教程》仍然是該課程的主要使用教材。該書全面介紹了英語教學的基本概念、交際教學原則和活動、備課、課堂管理方法、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教學、綜合語言技能的教學、教學評價和教材評價與使用等。[2]顯而易見,理論介紹僅是為實踐做鋪墊,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教法理論分析來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建議課程考試可以分為閉卷和開卷兩種方式兼用,理論知識占20%,實踐應用占50%,課件、教案和教具制作等占30%??己说臅r間可以是隨堂考試、突擊檢查、期中測試和期末考試,考試評分可以關注課堂中學生的表現(xiàn),同時也不忽略課下學生的努力,全程全面地給予學生以客觀、真實的評價。
4 結語
隨著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英語教學法課程對于學生未來的中學或小學教育教學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積極促進課程的一體化改革才能使英語師范生的職前教育與“兩個課標”接軌,切實保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3]。
參考文獻:
[1]趙風云.“零適應期”中學英語教師培養(yǎng)模式研究——中學
英語教師職業(yè)技能課教學活動及成績評價[J].高師英語教學與研究, 2005(2).
[2]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荊莉.英語教學法課程改革芻議[J].懷化學院學報,2001,(2).
作者簡介:李鐵(1977-),女,內蒙古臨河人,西安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英語教學法與課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