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尚明
巴拉勒是一位18歲的伊朗男孩,性格豪爽急躁。
這天,正是他18歲生日,他邀約一群朋友在酒店里為自己慶生。大家圍坐在一起,飲酒作樂,邊歌邊舞,引來旁邊一桌客人反感側(cè)目,雙方發(fā)生了激烈的爭吵,竟忍不住動起手來,有的拿酒瓶,有的用碗盤,混戰(zhàn)一團。生日被攪成這樣,巴拉勒不禁怒從心中起,惡向膽邊生,他手持水果刀,不顧一切地捅出去,對方一位男孩隨即倒下了,臉色慘白。巴拉勒見自己闖下大禍,嚇得酒醒了一大半,立即與其他人把這位男孩送往醫(yī)院。但終因失血過多,送醫(yī)途中,這個男孩停止了呼吸。
死去的男孩叫侯賽因·扎德,侯賽因·扎德生活在一個溫馨的大家庭,除了父母姐妹,還有慈愛的祖父母。他也恰恰是這天過生日,在和疼愛自己的父母家人告別后,與幾個朋友相約到酒店玩樂。讓人想不到的是,侯賽因·扎德離去不久,家人就收到了他突然逝去的噩耗,母親阿利·內(nèi)賈德頓感天旋地轉(zhuǎn),祖母一下子急得昏死過去。
然而,殺人犯下死罪,對于巴拉勒自己的家人,同樣是冰天雪地。巴拉勒的父母四十多歲才生下這個孩子。巴拉勒還有一個妹妹,是一位天生的重度殘疾人。這天,父母背著妹妹探監(jiān),巴拉勒痛哭流涕地說:“我好后悔,如果當時我沒帶刀子就好了?,F(xiàn)在我罪有應(yīng)得,但是我死了,你們怎么辦啊?”見此,父母早已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回到家,巴拉勒的父母和妹妹一起到侯賽因·扎德家。他們一起跪在侯賽因·扎德一家人面前,乞求他們寬恕。見到和自己年齡差不多的兩位老人痛苦乞求的臉,侯賽因·扎德的祖母也流下了淚水,但母親阿利·內(nèi)賈德氣憤地說:“我們的兒子死了,我們向誰乞求?”痛失愛子的他們堅決拒絕了巴拉勒一家人的懇求。
后來,巴拉勒被判死刑,巴拉勒的妹妹把自己一家人面臨的困境發(fā)到了網(wǎng)上,希望網(wǎng)友的幫助能讓他們得到受害人一家的寬恕。網(wǎng)友們紛紛跟帖關(guān)注,有很多人上門安慰、資助受害人一家,同時表示,人死不能復(fù)生,希望侯賽因·扎德的父母看在巴拉勒年少氣盛只因沖動殺人、父母年邁、妹妹殘疾需要照顧的情況上,給巴拉勒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讓災(zāi)難不再延續(xù)和擴大。
行刑日期到了。當天上午,巴拉勒被帶到行刑場上,周圍擠滿了圍觀的人群。巴拉勒被令站在一把椅子上,準備用來執(zhí)行絞刑的繩子套上了他的脖頸。這時,阿利·內(nèi)賈德突然沖上前奮力打了巴拉勒一個耳光,并在丈夫的協(xié)助下把絞繩從巴拉勒頸項上取了下來。
根據(jù)伊朗法律,殺人是死罪,但受害者家人有權(quán)要求赦免兇手的死罪。巴拉勒當即跪在阿利·內(nèi)賈德他們面前,號啕大哭地喊道:“你們是我的再生父母,我將永遠是你們的兒子。請讓我代替侯賽因·扎德永遠為你們盡孝!”
阿利·內(nèi)賈德拉起巴拉勒,說:“我的親戚,甚至是我母親都要我寬恕你。我打了你一記耳光,這記耳光讓我平靜下來了。原諒了你,我也感覺安心了?!?/p>
受害人母親的耳光,把報復(fù)變成了寬恕,也扇開了身陷地獄罪犯的向死而生之門。一個耳光,一面是報復(fù),一面是寬??;一面是痛失愛子的憤怒,一面是對他人即將失子的同情,一切恩怨情仇都在一個耳光中化解。這真是耳光一扇,生死兩面,人性中總有那么一些大義與真情,足以感天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