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靈
【摘要】新課程標準要求音樂教學要充分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追求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新的九年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教材,正是這樣的一套面向21世紀,著眼于人的發(fā)展的教材。以往的你教我學、你說我聽的單一教學模式,越來越多地被生動活潑和富有兒童情趣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所代替。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學的音樂活動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使枯燥的音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呢? 在音樂教學中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境,精選教法,快樂學習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關鍵詞】創(chuàng)設情境樂于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6-0203-02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1.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主動地參與學習。如教學歌曲《小青蛙找家》時,先講述一段故事:有一天,小青蛙對媽媽說:“媽媽,我們都長大了,該自己去勞動了?!庇谑切∏嗤軅兏吲d地到田里捉蟲去了。它們跳著、捉著,捉著、跳著,不知不覺地離家越來越遠。小青蛙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它急壞了,不停地叫著,好像在說:“我的家在哪里?我的家在哪里?”此時教師問:“小朋友們,你們能不能幫小青蛙找到家呢?” 一下子學生的學習勁頭被調動起來,紛紛表示能幫助小青蛙找到家。教師馬上引導學生觀看圖形譜,各自踩著荷葉,聽著歌曲,學習歌詞,學起來輕松愉快,意猶未盡。如教學歌曲《蝸牛與黃鸝鳥》時,先講述故事的開頭:一只蝸牛與一只黃鸝鳥在一顆葡萄樹下相遇了,它們之間發(fā)生了一個故事,一位叔叔把這個故事寫成了一首歌,我們來聽一聽。這時再播放歌曲范唱,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于是學生們就在一個故事、一幅畫、一段錄音的激發(fā)下主動地參與學習了。
2.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音樂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音樂。把現實生活引入課堂,豐富課堂的現實內容,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fā),不知不覺中獲得音樂的情感體驗,加深對生活的認識。如教學《拔河》這首歌時,恰好學校最近剛進行完拔河比賽,于是讓同學說一說拔河時的熱鬧場景,隊員是怎樣拔的,啦啦隊又是怎樣加油助威的,同學們爭先發(fā)言,再讓學生說出吶喊以及拔河的節(jié)奏,這時學生有點回答不上了,于是,老師立即播放《拔河》這首歌,學生立刻豎起小耳朵聽了起來,同時用手打起了節(jié)奏,使音樂與情感、體驗相結合,在音樂中親身體驗情感,以情感體驗來學習、感知、掌握歌曲。在興趣中自動、自悟,達到感受美、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音樂素質。
3.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游戲是兒童生活中的內容,符合低年級學生好動、好玩、天真活潑的特點。音樂課恰當地選擇兒童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有利于激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教學中經常采用的游戲有:找朋友、摘果子、演雙簧、紅綠燈、奪紅旗、猜一猜等。例如,在教唱新歌時,如果此時采用“演雙簧”的趣味游戲,讓孩子邊聽老師有感情地范唱,邊配上動作、表情、口型,使孩子們可以在完整的音樂中感受和學習,然后通過老師與小組的配唱以及與個人的配唱等多次變化的反復來得到鞏固。等到他們比較熟悉后,就由他們唱,老師配口型,從而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掌握歌曲。這樣就豐富了學生感受和體驗音樂的方式,建立了孩子的內心聽覺,培養(yǎng)學生用“心”唱歌的良好習慣,從而使他們能夠在將來的音樂學習中自覺有效地進行自我調整。
4.創(chuàng)設音樂教學情境,目的是不僅適應音樂教學的起始階段,同時也適應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如在上《快樂的小熊貓》時,為了達到培育新的審美心境,喚起新的審美注意和審美渴望的效果,精心繪制了圖片,太陽,小鳥,美麗的大樹和各種動物頭飾,教師在美妙音樂伴奏下,以其生動而賦于情感的語言音調,從容地吟頌著導言,老師的一切語言和情景演示,都隨著音樂的展開而同步進行。此時,學生聆聽優(yōu)美的音樂,看著栩栩如生的畫面,感受著教師美好生動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語言,他們完全沉浸在審美的情境之中。
二、精選教法,快樂學習
兒童如同一株花苗,要澆之以愛,灌之以鼓勵,她才能綻放美艷的花蕾。因此,音樂教師應有意營造一種非常寬松、活潑、自由的氛圍,以民主的態(tài)度,商量的口吻,指導學生進行音樂活動。
1.創(chuàng)設舞臺,展示自我
心理學和教育學研究表明:“愛動”是兒童的天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設置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低年級學生通常是活潑好動的,在教學教育活動中,應靈活地運用多種多樣的手段,為學生提供“動起來”的機會,從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獲得知識、掌握新技能。在順利完成歌曲教學任務后,我又設計開展了“課堂舞會”這一活動環(huán)節(jié),放手讓學生盡情地唱、盡情地跳,把整堂課營造的喜悅氣氛推向最高潮,讓學生在無拘無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在讓學生認識打擊樂器時,每一種樂器都讓學生親手敲一敲,打一打,試一試。比一比,誰創(chuàng)造的打擊方法多,并且在學會歌曲后,親手為歌曲伴奏,給學生一個動手的機會。在順其自然中,依據學生的認識天性,為學生留出課堂空間,就是為學生留出了快樂天地,為學生留出了主動學習的時空,有了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課堂教學會張弛有度,教學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2.趣味游戲,快樂學習
學生愛玩的天性決定了他們愿意參與教師為他們精心設計的游戲。為了鞏固學過的歌曲,我設計了“開火車”這一游戲。由我做火車司機,唱歌曲中的任意一句,由學生接唱,只有唱正確的才能坐上我的小火車,孩子們個個熱情高漲,積極踴躍,不亦樂乎?!伴_火車”游戲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樂于開口,大膽演唱,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學生敢于表現的意識,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3.以“賽”激趣促學
好勝心強是學生的主要性格特點之一,而在激烈的競爭氛圍中,學生最易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們在課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這一點,實現教學目的。我還專門準備了很多小紅花、小五星等,并告訴大家:如果誰先會唱,唱得準確、流暢,表情動作好,誰就能得到它?,F在全班學生對音樂課中所學過的歌曲、舞蹈等內容,都能很熟練地表演下來。值得強調的是,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從未做過任何要求,完全出于學生自己的意愿。
總之,在音樂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要堅持從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培養(yǎng)學生興趣出發(fā),精選一些妙趣橫生、有趣味的教法,讓學生多聽多唱,放手讓學生在音樂的環(huán)境中學習音樂、理解音樂、感悟音樂、表現音樂。真正給學生一個展示的舞臺,一個鍛煉的機會,一個成功的體驗。讓學生由教育教學的“被動角色”躍為“主動角色”,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