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蝶
【摘要】多年來,我國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也在不斷深入發(fā)展,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作法從實驗區(qū)再到大范圍內的推廣得到了廣大教師的積極參與與學習,教學領域也隨之不斷更新觀念和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關鍵詞】初中化學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6-0165-02
“紙上覺來終覺淺,絕來此事要躬行”。陸游也曾在《冬夜讀書示子聿》中提及。從書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顯的,最終要想認識事物和事理的本質,還必須自己親身的實踐。中國式化學的教學方式缺乏動手能力和探究學習,很多學生只是能夠熟練的背誦化學公式,卻不知道化學公式的真正含義,這就使化學成為了硬性的記憶,而不是靈活的思考。如果學習的過程能夠手腦結合,把化學的學習過程當成一個探究學習的過程,不單純的記憶公式,而是重點探究化學原理的產生過程,這才是新課改下的素質教學,這樣的氛圍才是高效積極的,只有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他們才愿意傾盡所有熱情去學習,探究性學習的過程是充滿樂趣的,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自主探究,創(chuàng)新能力也會得到培養(yǎng)。課堂是實施學生自主學習教育,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主陣地。也就在教學中做到了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育方式。
一、首先是教師教育理念要更新
教師要轉變觀念,以往的課堂上教師知識的傳授者,而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是學習的指導者、教學的參與者和課堂的組織者。不僅注重學習的結果也要注重學習過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只有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才能更好的進行教學設計。
其次,在確定教學目標時,要注重三維目標的全面發(fā)展。初中的化學教學不應只注重對知識的記憶,而是應該放在對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化學與社會的關系的認識與理解。重視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而不只是解答化學習題的技巧。要重視與學生生活實際的結合,而不是孤立地對知識點進行教學。
第三,要處理好必修與選修、化學素養(yǎng)與原理學習的關系?;瘜W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也有一定的接觸,因此教學設計不能忽略與初中化學知識的銜接,而且初中三年的化學課程也要注重銜接,把握教學內容的整體性。對于必修的模塊,不需要過多的補充知識點,而對于選修模塊也可以多鼓勵學生進行學習,選修模塊上的知識點對于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也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
二、深挖教材,實踐新課改
新課改實施的重要手段就是新教材的應用,新教材蘊含著課改的理念和內容,是教師和學生必須認真學習和實踐的。教師要想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工作,必須著手與化學教材本身,深挖教材。教材不僅是知識的匯總,更是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體現,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標本。課堂作為初中化學教學的關鍵,是教師與學生語言思想交流的場所,因此教師從備課到講課再到課下的輔導都要進行科學的規(guī)劃。在備課時要恰當把握化學知識的內涵和外延,切記知識面過大無重點,更切忌知識局限于教材無延伸:在講課時教師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通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培養(yǎng)其自主探究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能力。
三、注重學生參與,在化學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動手操作能力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的教學工作更離不開實驗,所有的結果都是通過實驗來驗證的,所以,要想學好化學,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讓他們在實踐操作中理解化學反應,加深對知識的了解,思考化學反應的原理,從中獲取課本中更深層次的知識。實驗既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能力的過程,又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方式。教師作為課堂的重要引導者,要注重引導學生去設計探究性實驗,鍛煉他們認真思考和解決 實驗問題的能力,促進發(fā)散性思維的發(fā)展,從而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以同容積的兩瓶盛飽和氯化鈉溶液和蒸餾水的鑒別為例:學生在學完溶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探究將兩種物質鑒別開來,并寫出鑒別的方法和結論。學生起初會用已有的知識來考慮。他們首先想到的是蒸發(fā)溶劑法,用這種化學法將兩者區(qū)分開來。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多學科、多層次的思考,并通過具體的實驗驗證,得出了許多鑒別方法:(1)物理法——稱重量法;電池導電法;物塊在溶液中的浮力測量法。(2)化學法——蒸發(fā)溶劑法;物質溶解法。(3)生物法——品嘗法;新鮮蔬菜失水法。
化學學科的特點就注定要求學生手腦并用的,只有把實踐操作熟練掌握,才能更好地學習化學知識。學習化學就好比一場游戲,通過簡單的引導和體驗,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這種興趣能夠激發(fā)學生集中精力去探究問題,在提升興趣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真正的達到教育與實驗雙不誤的根本。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關注學生內心情感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在更大的舞臺上展示自我提供了機會,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全面增強了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才會成為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開始。新課標是教與學的結合,是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工作的總方向,是學生自我完善的標準。因此,從學校、教師、學生到家長都應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打破以分數為核心的教學衡量標準。新課標的實現不僅是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工作,也需要家長的激勵配合,共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高白龍.新課程理念下的化學課堂教學實踐的幾點思考 [J].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2010(02)
[2]孫明軍. 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 中學時代,2013-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