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軍恩
【摘要】在當今社會發(fā)展形勢下,閱讀能力的提高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迫切需求,通過閱讀可以獲得大量的信息,并能幫助我們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閱讀教學成為了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一項艱巨任務(wù)。課堂教學中合理安排教學過程,準確把握教學順序是提高閱讀教學的關(guān)鍵。
【關(guān)鍵詞】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6-0077-01
《義務(wù)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閱讀能力是以理解力為核心的綜合能力,包括理解能力、閱讀技能、閱讀習慣等方面。閱讀能力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起來的。文本是教學的憑借,是教學的內(nèi)容,教師要憑借一篇篇課文,指導學生進行各項閱讀基本功訓練,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
在進行某一篇課文的教學時,教師要明確這篇課文在本單元中的地位,明確這篇課文在思想內(nèi)容上、語言形式上有什么特點,它與其他課文有什么聯(lián)系,使每一篇課文的教學成為全冊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由于各篇文章類型、題材、體裁的不同,由于教師和學生實際的不同,在進行一篇課文的教學時,應(yīng)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設(shè)計講實效的教學過程。
一、明確安排教學過程的基本思路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讀懂課文。要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正確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提高認識,受到思想教育。教師還要指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怎樣表達思想感情的,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大綱中的這段話,指出了安排一篇課文的教學過程的基本思路。
1.從字、詞、句入手,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
作者寫一篇文章,總是先考慮要表達什么,也就是確定文章的中心,接著考慮選擇哪些材料,怎樣安排選定的材料,最后才是怎樣組織語言,怎樣遣詞造句,以求用準確、鮮明、生動的語言達到寫作目的,取得最佳表達效果。而我們讀者卻與作者的作法相反。
學生閱讀一篇文章,首先接觸的是字、詞、句。這就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進而讀懂段、篇,理解課文講的是什么,再經(jīng)過歸納、概括、就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從內(nèi)容表達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認真通讀一篇課文,就能獲得對一篇課文內(nèi)容的初步理解,要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就要在課文初步理解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閱讀思考,了解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如《沁園春·雪》這首詞的上闋,字里行間都充滿了對祖國壯麗山河的贊美,處處流露對祖國山河的無比熱愛之情,進而表現(xiàn)作者作為無產(chǎn)階級領(lǐng)袖要去主宰世界的壯志豪情和偉大抱負。
3.從文章思想感情出發(fā),理解文章是怎樣運用語言文字表達中心的。
文章中心明確了,作者的寫作目的也就領(lǐng)會了。接下來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選擇材料、組織材料的,是怎樣遣詞造句的,在寫法上有什么突出的特點。比如《藤野先生》這篇文章,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明線,以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為暗線。精心選擇藤野先生添改講義、糾正解剖圖、關(guān)心解剖實習、了解中國女人裹腳等四個事例,贊揚了他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zhì),同時“我”棄醫(yī)從文的思想變化,體現(xiàn)出了“我”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二、把握一篇課文教學的一般順序
課程標準指出:“要處理好課文的部分和整體的關(guān)系,一般地說,可以按照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順序進行教學。要從整體著眼,進行詞、句、段的教學。要注意各個部分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每個部分和整篇課文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使學生對整篇課文有比較完整、深刻的理解?!币簿褪钦f,一篇課文教學的一般順序是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教學一篇課文之初,都應(yīng)要求學生認真讀一讀整篇課文,以便學生對一篇課文有個感性認識。整體感知課文是理解課文的第一步,其重要性是對整篇課文形成一個盡管是初步的,但是完整的印象,以便在一部分的閱讀理解中始終有整篇課文作為依托,不至于在分段理解時有割裂,影響對課文所表達思想感情的理解。教師應(yīng)重視對課文的整體感知,讓學生在講讀之間讀一讀整篇課文,并想一想課文講了哪些內(nèi)容,為深入理解課文打下比較好的基礎(chǔ),不過這種對課文的整體認識還比較膚淺,有待在繼續(xù)閱讀的過程中逐步深化。
2.精讀課文,逐層理解
在學生有了對課文的初步認識后,再引導學生給課文分段,引導學生逐段閱讀、思考、討論。在逐層講讀課文時,一要重視對詞、句、段的理解,真正讀懂。二要加強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篇課文之間的聯(lián)系。逐層講讀課文時,要引導學生在句與句、句與段、段與段、段與篇的聯(lián)系中積極思考,不能把各部分分開理解。三要分清主次,突出重點。重點部分要熟讀、精思,理解透徹,非重點部分可一帶而過。在逐層指導閱讀時,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做好總結(jié),以便引入下一部分的閱讀,使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整體認識。
3.回歸整體,深刻理解
在一部分一部分的閱讀理解的同時,認識也在不斷發(fā)生量的變化。在此基礎(chǔ)上,再回到整體,求得對課文的更深刻的理解,同時使認識發(fā)生質(zhì)的變化。這一步的教學,一般采用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來概括中心思想。在指導學生概括主要內(nèi)容和中心思想的過程中,必然進一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從而對寫作方法和語言特點有所掌握,這樣就完成了第二個“整體”,學生對整篇課文的理解就更深入一步了。
葉圣陶先生說:“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弊屛覀儼盐蘸脤W生、教材實際,從學生學情出發(fā),達到這種理想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