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紅
〔關鍵詞〕系統(tǒng);體驗;積極;愛
埃里克森認為健康自我的最主要功能就是要維持一種同一性。在人生道路上,人們可能經(jīng)常對自己未來的方向感到不確定,或者對自我感到迷茫,不知何去何從,甚至捫心自問:“我是什么樣的一個人”“我的人生有什么意義”。在尋常的日子里積累著點點滴滴的感動,那感覺如同在一個盆里埋下一顆種子,晴天讓它曬曬太陽,雨天讓它淋淋雨,有風的天氣讓它吹吹風,然后,等著它發(fā)出該發(fā)的芽,開出該開的花。正如埃里克森提供的多種解說:“一種熟悉自己的感覺”“一種知道自己將會怎樣生活的感覺”“在說明被預期的事物時表現(xiàn)的一種內(nèi)在的自信”,等等。
自我是一種心理過程,它綜合了過去和現(xiàn)在的經(jīng)驗,相對獨立而強大,可以有意識地控制和引導心理向健康的方向發(fā)展,促使人們建立起自我認同感,獲得對環(huán)境的掌控感,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和適應性。
一、獨一無二,作為一個獨立且與眾不同的個體而存在的感覺
好的教育啟蒙與有品質(zhì)的人生密切相關,為了使學生一進學校就喜歡,畢業(yè)離開后會懷念,“文化藝術共生共長,成事成人相輔相成”的辦學理念應運而生。我校在教育、教學、管理等一切辦學行為中注重文化承載的理性,強化個體性,在學生的心田撒下藝術的種子,彰顯藝術傳達的靈性;保證教學質(zhì)量的同時,以藝啟智。我校的學海樓和學藝樓寓意“學海泛舟”“藝海拾貝”。
1.做個“點燈人,引導學生找到方向”
相信所有的心靈都是可以被啟發(fā)的,所有的心田都可以種上藝術的種子,每個心靈都可以散發(fā)獨有的芬芳,盡管有的學生面臨的是拮據(jù)的生活,但是,他們的生活里是有音樂的,是有色彩的,是有快樂的。藝術的啟蒙讓學生面對生活壓力的時候還能憑欄遠眺,還能傷春悲秋,還會欣賞春花秋月。即便是在緊張的生活里,學生還向往詩意地棲息,這就是幸福,這是人生最珍貴的東西,這是精神生活,因為有雅趣相伴,時間的流逝會變得甜美。這樣的學生是文雅的、高貴的,這就是藝術啟蒙教育的作用。
早晨,秋風中,一位媽媽拉著載滿大蔥的三輪車,到了學校門口,小女孩從幾捆大蔥的空當兒里下車,背上背著書包,手里抱著中阮,仿佛抱著稀世珍寶,滿臉的喜悅,歡天喜地地走進校門……那場景深深地觸動著我,也感染著我。
從三輪車上大蔥的空當兒里下來,提著中阮的小小身影,一直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生活的艱辛,擋不住對藝術的追求。我知道那位媽媽再辛苦,心里是甜蜜的,因為孩子有快樂,有出息,父母就有奔頭。這個抱著中阮的學生,也讓我們很有滿足感和成就感,為她的幸福而幸福。
愛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同情理解,是適時的安慰,是及時的關懷。我們做的從來不是大事,只是用大愛做小事,我們是點燈的人,用愛去點亮那盞叫做藝術的燈,讓學生在一次次精神的旅程中找到喜悅,找到幸福,找到成長的方向……
2.開展藝術教育,因材施教
我校隨遷子女占學生人數(shù)的52%,學校真誠地歡迎每個學生,并且通過藝術課程讓學生得到最初的藝術啟蒙,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興趣所在。作為北京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學校逐步完善“著眼普及、著力培優(yōu)、形成特色”的特色創(chuàng)建思路,提出“面向全體,加強基礎,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特長”的要求,藝術教育教學活動管理機制逐步健全,校內(nèi)外參加各類藝術活動的學生六百余名,具有一定藝術特長的學生占全???cè)藬?shù)的60%以上。
學校將校本藝術課程的實施過程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普及層,在開齊國家課程規(guī)定的藝術課程的基礎上,在一至三年級增設舞蹈、武術、圍棋等校本課程;二是興趣層,在課外時間開設包含民樂、舞蹈、圍棋、武術、書法、繪畫等內(nèi)容的近20個興趣小組,讓一至六年級學生自由選擇;三是提高層,成立藝術社團,2006年6月,銀河之星藝術團正式成立,下設天使合唱團、喜洋洋民樂團、星星舞蹈團、縱橫棋社、揮毫書畫社、功夫小子武術社等,這些社團對于那些既有濃厚興趣,又有一定特長的學生有著很強的吸引力。實施藝術課程的目的就在于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全面優(yōu)質(zhì)發(fā)展,讓每個學生擁有表現(xiàn)自己的舞臺,發(fā)揮專長,建立自信。三個層次的安排體現(xiàn)了普及與提高的策略,為校本藝術課程的實施提供了組織結(jié)構上的保證。
2013年,銀河小學成功立項北京市規(guī)劃辦課題“構建民族器樂校本課程,探尋學生特長發(fā)展、情感培養(yǎng)的研究”,科研的引領,將使學校更理性、更細微、更人性地關注學校里的每一個學生。
有什么樣的經(jīng)歷就有什么樣的成長,有什么樣的引領就有什么樣的追求。藝術教育讓學生自信地成長、慢慢地生活,發(fā)現(xiàn)并表達生活中的美,從容坦然。我每天在學生的琴聲里、歌聲里穿來走去,時常想象著能化作他們的樂譜和歌本里的一個小小的音符。那些樂譜和歌本帶給學生的是一種與眾不同的世界觀和一種快樂的生活模式。作為他們的領路人,我多么幸福!
二、架構自我,關注成長,表現(xiàn)成長,引領成長
整體性和整合性(wholeness & synthesis)是一種內(nèi)心完整、不會四分五裂的感覺,這種感覺源于潛意識中對于自我的整合。成長中的兒童會有各種各樣的自我形象,比如,可愛、強壯、獨立等,健康的自我能夠?qū)⑦@些零碎的形象整合成一個有意義的整體。一致性和連續(xù)性(sameness & continuity)指我們潛意識里想要追求一種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之間的內(nèi)在一致和連續(xù)感,追求一種人生是延續(xù)的、目標是有意義的感覺。
“為成長搭一座橋,關注成長,表現(xiàn)成長,引領成長”是我一直追求的教育理想。在教育實踐中,我思考學生們的內(nèi)心世界,關注他們心靈的成長,嘗試著理解他們,疼愛他們,并引領其他教師也學會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我倡導學生們寫班級中的故事,寫自己身邊的小故事,學生們會在“紅領巾廣播”時間播講這些小故事。從這些小故事中學生們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做人做事,形成了樂觀的生活和學習態(tài)度。后來這些故事結(jié)集出版,如《我們班的小臭事》寫的就是學生們自己的事,那里有學生們的喜怒哀樂、所思所想,是學生們對生活的感悟。
教師的足跡將匯聚成學校的歷史,教師的思想將積淀為學校的文化。在教育實踐中,我引導教師做學生喜愛的教師。例如,定期開展評選“學生喜愛的老師”活動,讓大家知道什么樣的教師是學生心中的好教師,什么樣的教師是不受歡迎的。在這里學生們感受著與教師相處的不同經(jīng)驗:美麗、溫暖、遺憾。
開辦家長學校,鼓勵家長做孩子心中的好爸爸好媽媽,定期舉辦講座,幫助外地來京的父母在艱辛的生活之余關注孩子的成長,學會教育孩子的基本方法。讓父母知道孩子心里期望爸爸媽媽是什么樣子的,我在《爸媽調(diào)色板》一書中展現(xiàn)了孩子眼中優(yōu)良中差各等父母,孩子在這里可以找到自己父母的影子,父母在這里可以傾聽孩子的心聲。它架起了孩子和父母之間一座溝通的橋。這本書,對于學孩子說,見證著他們的成長;對于家長們來說,它是了解孩子學校生活的一個窗口;對于教師來說,它更像是一面鏡子。
三、讓我們愛上小不點兒
我在《陽光下的注視》一書中告訴教師:當你面對那些“聰明的”“愚蠢的”“漂亮的”“丑陋的”“干凈的”“骯臟的”……無論什么樣的學生時,你都得愛他。當“愛每一個學生”成為你心中最重要的信念時,你就一定會有“魔力”,能像磁鐵那樣吸引學生,像啟明星那樣照亮學生,像云杉一樣筆直俊秀,像藍天一樣遼闊深沉。有學問,還要有一顆和學生相通的心,而那顆心里裝滿熾熱的沉甸甸的愛——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學生們心目中最好的教師。
2013年我校被北京晨報推為“京城最美校園”。同時被北京晨報與新浪教育頻道、晨報官方網(wǎng)站聯(lián)合評選推介為“2013年京城教育百所特色?!敝械摹皩W校特色發(fā)展最具影響力的品牌小學”“校園環(huán)境最具教育品位的品牌中小學”。
掌控感的獲得有賴于社會的期望和支持。家庭、學校、社會的系統(tǒng)和諧運作,伴隨知情意行系統(tǒng)的統(tǒng)一,使孩童體驗贊賞,從而滿足自尊,并慢慢地確信自我可以有效地應對外部世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用愛心、責任心、耐心澆灌心靈。
作為一個普通一線的教育工作者,能以自己的思考影響下一代人,很有意義也很值得自豪。作為校長,熱愛教育事業(yè),有志有為去追求,有情有義去工作,有聲有色去生活,就能為聽到了成長的春竹拔節(jié)的聲音而幸福。
(作者單位:北京市石景山區(qū)銀河小學,北京,100043)
編輯 / 黃才玲 終校 / 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