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連民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2-0060-01
高中生物課內容比較抽象,有些內容很難,而學生的初中生物知識又極度欠缺,這給教學帶來很大難度。如何讓這樣的高中生物課變得生動有趣,是高中生物教師必須鉆研的問題。經過我的摸索,初步找到一些方法,現介紹如下。
一、上好第一課緊緊抓住學生
緒論是高中生物的第一課,上好緒論課就是成功的一半。我不拘泥于課本,另外列舉大量的事例,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愿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聽說過“多利羊”嗎?非典是怎么回事?人能患禽流感嗎?人的手口足疫是怎樣傳播的?為什么甲型H1N1流感如此猖獗?引發(fā)甲流的病原體又是什么?等等。
同時,巧設疑問,激發(fā)興趣:“某商業(yè)廣場發(fā)生珠寶搶劫案,現在警方已鎖定四個嫌疑人,但無法確定誰才是罪犯,而現場也只找到罪犯遺留的一根頭發(fā)。假如你是警察,你怎樣找出誰是真正的劫犯呢?能不能拿這根頭發(fā)做DNA鑒定?”
二、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及時留住學生
1.巧用比喻化疑難。細胞膜的結構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質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蓋、鑲嵌或貫穿于其中。將糖類和ATP比喻成家里的糧食和口袋里的現金。高溫和低溫對酶的影響比喻成人死了和睡著了。
2.妙用詩詞添興趣。例如,物質出入細胞膜有兩種方式:自由擴散,可形象地表述為“飛流直下三千尺”,“飛流”表明不需要能量,“直下”表明從高濃度到低濃度,且不需要載體;主動運輸:可形象地表述為“逆水行舟用力撐”,“逆水”表示從低濃度到高濃度,“行舟”表示需要載體,“用力撐”表示需要能量。
3.創(chuàng)設小實驗提高課堂參與度。在講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之前由師生共同做一個課前活動:請一位學生上講臺在椅子上坐好并翹起二郎腿,然后教師用拳頭敲打此學生的膝蓋。反復幾次,讓同學們認真觀察膝蓋被敲打后的反應。
根據這個活動,同學們討論:剛才臺上的同學完成了一個什么反射活動?它由反射弧來實現嗎?如果是,那么此反射弧由哪幾部分組成?由多少個神經元來完成?這個反射受到大腦控制嗎?從而得出神經調節(jié)的結構基礎等知識點。
4.理論知識實際化。講無氧呼吸時,我從長跑、做泡菜、制酒等方面發(fā)揮:①長跑后我們總感到腰酸背痛,為什么呢?因為長跑時氧氣供應不足,我們的體細胞會進行少量無氧呼吸產生乳酸,組織里乳酸積累過多會使人腰酸背疼。②在無氧條件下,乳酸菌可進行乳酸發(fā)酵產生乳酸。適當的酸味正是我們所喜歡的,這就是泡菜比新鮮蔬菜保存時間長不易腐敗、味美可口的原因。③制酒時為什么要密封?因為酵母菌在無氧條件下會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CO2,制酒時若密封不嚴,酒曲就會進行有氧呼吸降低酒精產量;如果酒曲不純,混有乳酸菌,則制酒的同時產生乳酸,降低酒精質量。
5.用比較法綜合復習。課本中有2個“基本”、3個“基礎”、4種能源極易混淆,如何區(qū)分它們呢?我把它們找出來,排在一起,加以比較,學生一目了然。2個基本是:新陳代謝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3個基礎是: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構成細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細胞分裂是生物體生長發(fā)育繁殖的基礎;4種能源是:主要能源——糖類,儲備能源——脂肪,直接能源——ATP,最終能源——光能。
6.用趣聞軼事引領主題。例如,在介紹“遺傳”時,我先給學生講了一個小故事:英國有位美貌風流的女演員,曾寫信向肖伯納求婚。她說,因為他是個天才,她不嫌肖伯納年邁丑陋。假如能使女郎的美貌和超人的天才結合,那該是多么協調啊?!霸蹅兊暮蟠心愕闹腔酆臀业拿烂?,那一定是十全十美了?!毙げ{給她回了一封信說,她的想象很是美妙,“可是,假如生下的孩子外貌像我,而智慧又像你,那又該怎么辦呢?”“大家想想會是哪種情況呢?”同學們議論紛紛,雖答不全,但對此都產生了濃厚興趣。趁此時機,我再由淺入深,層層分析基因組合的特點和結果,同學們聽來饒有興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使用幽默的教學語言感染吸引學生
我了解到有少數男生常懷著好奇心偷偷地去學抽煙,怎么去教育學生呢?在介紹細胞癌變時,我一本正經地對同學們說:“抽煙有兩大好處:一是煙草的營養(yǎng)豐富。燃燒的煙草中含有4000余種物質,其中有一氧化碳、砒霜、焦油和尼古丁等。二是抽煙可成為醫(yī)學專家。實踐出真知嘛!抽煙可親身體會氣管炎和肺氣腫,還可以與癌癥交朋友,因為煙草所含物質中,至少已有43種被確認為致癌物了!”這樣,將急切之意化為蘊藉之語。試想,如果只是聲色俱厲地訓斥或和顏悅色地去開導,會有幽默的教育效果好嗎?
(責任編輯 曾 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