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明強
摘 要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已越來越重要。我們在化學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實驗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興趣,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關鍵詞 實驗 培養(yǎng) 探究 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1-0079-0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化學的重大發(fā)現和研究成果都是通過實驗發(fā)現的?;瘜W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化學教學中,實驗既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以讓學生獲得新知識,驗證鞏固原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它還能讓學生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因此,在化學教學中,如何選好實驗,用好實驗,做好實驗,充分發(fā)揮實驗的探究功能,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是值得化學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課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一、發(fā)展學生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實驗情感
心理學表明:當新奇事物出現時引起人們的注意,進而接近,了解事物,嘗試解釋“這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這時探索、發(fā)現、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的行為就可能相繼發(fā)生。九年級化學是學生的一門啟蒙學科,這里蘊含著趣味無窮、千變萬化的科學知識,對剛接觸這門學科的學生來說,他們肯定會有強烈的好奇心。如果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在沒有實驗條件的情況下進行課前預習,那么學生在教師進行演示實驗或自己動手做實驗之前,就已經“認識”了實驗儀器,“看懂”了實驗過程,“明白了”實驗操作,“知道了”實驗結果,“明確了”要討論和分析的問題,因而體現不出化學實驗的作用。長此以往,實驗在學生的心目中僅僅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過程,他們自然會對實驗產生冷漠態(tài)度。
要發(fā)展學生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實驗情感,首先在實驗過程中盡可能把驗證性實驗改為具有探索性、研究性、設計性的實驗,以發(fā)展學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教學堿溶液與非金屬氧化物的反應時,先讓學生回憶并寫出澄清石灰水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接著提出問題: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也能發(fā)生類似反應嗎?引發(fā)學生思考、討論,并要求遷移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該反應有無明顯現象呢?學生思考后,再將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學生觀察到無明顯現象。你能否設計實驗證明它們能發(fā)生反應?學生根據上述實驗設計了如下方案:向上述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稀鹽酸,如有氣體產生,說明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能反應。這時按學生設計的方案再實驗,現象明顯。為了進一步激發(fā)興趣,又問學生,你還能設計其它實驗證明它們能發(fā)生了反應嗎?通過對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實驗的回顧,學生們又設計了如下方案:在軟質塑料瓶中收集滿二氧化碳,向其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溶液,蓋緊瓶塞,振蕩,若塑料瓶變癟,說明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能反應。這時按學生設計的方案再實驗,現象明顯。為了嚴謹,又向學生提出,是不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使塑料瓶變癟得呢?學生們通過討論后得出: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不強,一體積的水只能溶解一體積的二氧化碳,加少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其中的水不能將瓶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完,塑料瓶應該不會完全變癟,為了說明問題,可設置一組對照實驗。為了啟迪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我又演示了在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產生的實驗,旨在提醒學生隨著知識的增長,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會增多。
二、利用實驗探究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一)落實學生基本操作的能力: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是化學實驗的基石,要求學生要有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學科要求的基本技能。因此必須實實在在抓好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教學中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使學生真正走進實驗室。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常見儀器的使用、常見的基本操作進行反復訓練,直到能規(guī)范操作。在訓練過程中,應培養(yǎng)學生獨立操作的能力,使學生掌握每一種儀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重視每一步操作的技巧,能發(fā)現操作中常見的錯誤。對化學常用儀器了解其規(guī)格、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懂得何時用,怎么用,為什么這樣用。
(二)讓學生操作演示實驗:新教材把學生動手實驗活動融入了學習內容中,取消了單獨編排學生實驗的做法,淡化了學生實驗和老師演示實驗之間的界限。因此,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只要學生能夠完成的實驗,我總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我采取的措施是:(1)讓學生參與到演示實驗中來,要學生課前做適當的準備,課中上臺演示實驗,以此提高學生動手的能力。(2)激勵學生對演示實驗進行改進,以提高應變能力。(3)鼓勵學生在課下自行設計實驗,以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學生在課堂中的成功演示,也使他們產生了無比的自豪感,學習化學的興趣更濃了。觀看實驗的學生受到了同齡人的感染,爭取做好實驗的情緒更加強烈了。這樣的實驗既避免了演示實驗的一家之演和瞬間之作,又拓展了演示實驗的教育時空,同時也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了一種自主活動的內驅力。
(三)充分利用家庭小實驗,培養(yǎng)學生實驗探究能力:化學學科本身就與生活、生產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情境切入教學,讓學生“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進社會?!毙陆滩闹邪才帕说皻づc醋酸的反應、自制凈水器、石墨導電、制作葉脈書簽等9個饒有趣味的家庭小實驗。這些小實驗用品及藥品在家中就可以找到,簡單易行,現象明顯,生動有趣,說服力強,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欲望。例如“檢驗雞蛋殼的成分”實驗,我讓學生帶些家里的水垢和雞蛋殼,并讓學生自己設計證明它們的成分中有碳酸鈣,然后提供實驗藥品及儀器讓學生完成實驗。當學生看到雞蛋殼與醋酸反應生成的氣體能使石灰水變渾濁時,都很興奮。
(四)適當增加實驗,提高探究能力。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根據需要,適當補充一些實驗,既可增加學生的動手機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提高實驗的探索性。例如,在教學明礬的凈水作用時,在兩只盛有渾濁泥水的燒杯中加了明礬以后,較長時間都看不到明顯區(qū)別,這時可以增加一組實驗:用兩支試管分別從兩個燒杯中取出等量的水,在試管口分別塞緊一團棉花,用玻璃棒慢慢壓下,可以清楚地看到,加了明礬的試管中的水比沒加的要清澈得多。從而能很好地說明加明礬的作用是把不溶性固體小顆粒聚集成大顆粒,便于沉降。
三、慎用多媒體代替演示實驗
現在大多數學校都有了“班班通”,教參上提供了大量的視頻資源,少數教師為了圖簡便,把一些演示實驗改成了看視頻,這樣做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危害較大。因為多數視頻實驗沒有注重實驗細節(jié)。 重視實驗細節(jié),能引領學生自覺地獲取知識和技能,訓練科學的思維方法,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從細節(jié)中尋找問題,對教師、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觀察需要更加細致,閱讀需要更加仔細,知識的儲備需要更加豐富。教師是引路人,在啟發(fā)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極大地促進了自身的成長,演繹出課堂更多的精彩。細節(jié)問題不容忽視,在認識處理問題的過程中,不能把視線只盯在一點、一線、一面上,更要注重細節(jié)。另外,學生看視頻實驗,在課堂學習中學生沒有動手或動手少,有些結論在視頻中已給出,沒有給學生留出思考時間,會讓學生養(yǎng)成不好的實驗習慣。
總之,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若能注重利用和發(fā)揮實驗的探究功能,學生就會真正做到主動學習、合作學習,各種能力包括科學探究能力就一定能夠得到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