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雯雯+韓凱+董方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對于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有很重要的意義。而實現(xiàn)“中國夢”的主力軍和中堅力量是當代青年大學生。闡述了“中國夢”的內涵和大學生信仰教育,“中國夢”使得當代青年大學生信仰培育的歷史時機更為成熟,給大學生信仰帶來正向影響,并從思想引領、文化培育、實踐成才三個維度系統(tǒng)構建大學生信仰培育體系提出了建議措施。
關鍵詞:中國夢;大學生;信仰教育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4)09-0096-02
1 “中國夢”內涵詮釋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舉行閉幕會時,闡釋了“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包含著三個方面的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目標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國家富強是我們的最高追求,要實現(xiàn)國家富強就要依靠我國的經濟和科技等實力,建立現(xiàn)代化的陸??杖姡芎芎玫睾葱l(wèi)中國的領域不受侵犯,維護民族尊嚴和主權完整以及世界和平。民族振興是我們的偉大夢想,我們已做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毫無愧色;只有國強了人民才能富裕,因此國家富強是人民富裕的根本保障,人民富裕則是國家富強的動力,如果人民沒有富裕,那么發(fā)展稱不上是成功的。人民幸福則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包括較好的教育、收入和社會保障等方面以及較好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好的教育、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yōu)美的環(huán)境,讓孩子們更好的成長學習和工作。也就是說,要讓中國人民生活更加富裕,更有尊嚴。每個人都有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自由和權利。正如習近平所說:“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不斷地為人民造福?!边@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現(xiàn)實責任。三者相輔相成,不僅表達了人民心聲,而且也體現(xiàn)了時代要求。這是黨的十八大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對全體人民的莊嚴承諾,是我們黨和國家未來發(fā)展的政治號召。現(xiàn)當代的中國在追求本國利益發(fā)展的同時也要兼顧到他國的利益,在謀求本國發(fā)展中促進世界各國的共同發(fā)展,要堅持把本國的人民利益和世界各國的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積極參與國家事務,積極應對全球化帶來的挑戰(zhàn)和破解人類發(fā)展中遇到的難題。
“中國夢”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最偉大的夢想,而且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想。處于最年富力強,朝氣蓬勃的當代大學生,是踐行“中國夢”的重要動力,同時也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可靠力量。實現(xiàn)“中國夢”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學生富有高尚的信仰,積極奉獻于實現(xiàn)“中國夢”的實踐當中。
2 “中國夢”在當代大學生信仰教育中的意義
2.1 “中國夢”是當代大學生的信仰追求
信仰一詞在《辭海》中的定義為:信仰是對某種宗教,或對某種主義極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為自己行動的準則。所以,信仰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一種指導思想,是人們的一種行動指南,屬于精神依托的范疇。馮天策的《信仰導論》指出:“信仰是同人類的社會生活、精神生活一同發(fā)展起來的精神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社會成員對一定的宇宙、社會觀、價值觀、人生觀等觀念信仰體系的信奉和尊行。信仰的思想內容一般以觀念形態(tài)出現(xiàn)、卻非一般的觀念文化,它是統(tǒng)攝、指導其他一切意識形式乃至社會心理的最高意識形式?!薄洞笥倏迫珪分嘘P于信仰的定義為:“指在無充分的理智認識足以保證一個命題為真實情況下,就對它予以接受或同意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庇械膶W者把信仰定義為:“信仰就是人類在無限的空間和永恒的時間中建構的‘宇宙圖式,在盲目的人生旅途上認定的目的和歸宿,在復雜多變的社會中確定的‘社會模式和價值尺度”。
2.2 “中國夢”引領了當代大學生的政治信仰
“中國夢”的實質蘊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是它的具體實現(xiàn)形式,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信仰是基于這一理論體系之上的。對當代大學生來講,它蘊含著當今大學生和全國人民為實現(xiàn)共同理想而不懈努力和無私奉獻,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堅持不懈。它也使人們堅持這一理念即:“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對社會主義的信念的堅定,以及對現(xiàn)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信心和對黨和國家的信任的增強”?!爸袊鴫簟笔箛俗杂X和努力的學習民族文化,使傳統(tǒng)文化的意義和價值發(fā)揚光大。所以,“中國夢”這一理論的提出指引了當代青年大學生對自身社會責任的熱切關注,加強了當代大學生對政治信仰的追求,引領了當代青年大學生的政治信仰,激勵全國人民為實現(xiàn)國家的繁榮富強而不懈努力。
2.3 “中國夢”完善了當代大學生信仰教育體系
“中國夢”對大學生信仰教育更加完善,促使大學生能夠堅定共產主義信念,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對祖國和社會主義的熱愛更加深切。
“中國夢”的提出更加強調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五個“自信”:道路自信、政治自信、制度自信、價值自信、理論自信。而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方法以及觀點是“中國夢”用來思考當今多種非主流的政治思潮和文化思潮,解決青年大學生政治信仰中出現(xiàn)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和難題,有效的地辨別真?zhèn)魏蛥^(qū)分善惡,從而理解和掌握在追求和實現(xiàn)真理以及個人的全面發(fā)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各方面的深刻內涵。
2.4 “中國夢”促使了當代大學生的新思想
當代大學生的主體思想意識占有很明顯的地位。當代青年大學生時期正是在事情處理中不夠獨立和對事物的理解還不夠成熟到獨立和逐漸成熟的發(fā)展轉變過程中,“全民共享出彩機會”的提出體現(xiàn)了我們國家對于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越來越重視,從而對于加強當代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實現(xiàn)個人的價值和全面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機會。更重要的是,更加加強了當今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觀念,使大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變化發(fā)展需要。“中國夢”為當代青年大學生充分掌握各種優(yōu)秀文化新質以及激發(fā)當代大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提供了精神支持。endprint
3 在“中國夢”背景下加強當代大學生信仰教育的途徑
3.1 提供思想教育教學,通過思想教育引導大學生在學習中堅定信仰
更加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課和形勢政策課的主導地位和實際作用,把學習“中國夢”和國情以及學情密切的結合在一起,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使當代大學生能夠深刻理解、掌握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使理論能牢固于心。課堂教育教學中,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新媒體的有效模式,闡述“中國夢”的內容,充分利用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的網(wǎng)站和微博等進行網(wǎng)絡教育。播放一些有關信仰的勵志影片,發(fā)表人民日報系列的社評等材料,加強當代大學生的理論。開展一些有關以“中國夢”為主題的班級活動和討論等,大學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見識發(fā)表對于“中國夢”的內涵和意義的觀點,從而促使當代大學生更加認識和理解“中國夢”的內涵。把“中國夢”的信念與大學生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聯(lián)系在一起,“中國夢”對于大學生成長成才和實現(xiàn)幸福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育中讓大學生堅定實現(xiàn)“中國夢”的理想信念。
3.2 創(chuàng)造校園文化氛圍,在文化中引導大學生在環(huán)境中追求夢想
高校的社團也是培育大學生政治信仰的渠道。發(fā)揮社團文化的積極作用和集體影響作用,在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方面有很大的意義。在吸收、借鑒其他優(yōu)秀文化的同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文化的主導思想。組織一些有關“中國夢”為主題的征文、演講和文藝活動等文化活動,選出一些優(yōu)秀文化的文章,創(chuàng)出一批青年文化品牌,營造出一種對于“中國夢”的學習和教育的至善至真至美校園政治文化學習氛圍。使青年大學生能夠在良好的校園文化信仰培育中更好的成長,在良好環(huán)境中熏染和陶冶青年大學生的各種行為習慣和價值觀念。
3.3 提供社會實踐機會,在實踐中引導大學生在鍛煉中努力奮斗
大學生政治信仰培育的實踐環(huán)節(jié)是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志愿服務行動,引導當代青年大學生深入到基層中參加實踐從而了解社會,領會當今社會的主要問題和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領會馬克思主義的內涵和價值。更重要的是,要把“中國夢”和社會以及大學生的生活實際融合在一起,積極引導大學生將自己的理想信念與“中國夢”結合起來,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為實現(xiàn)夢想而努力奮斗,堅定以“中國夢”為主題的信仰教育。
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實現(xiàn)夢想,大學生就要樹立正確的信仰是實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指引,同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強力保證,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實基礎,更是當代大學生實現(xiàn)中國夢的主要前提。當代大學生要勇于肩負時代賦予的重任,勇往直前,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中放飛自己的青春夢想,散發(fā)絢麗光彩!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闡述中國夢:讓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N].人民網(wǎng),20130318.
[2]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N].人民日報,20130322.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馮天策.信仰導論[M].桂林:廣西人民出版社,1992.
[5]簡明大英百科全書[M].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8:604.
[6]蓋柏琳等.信仰的智慧[M].北京:中國社科出版社,2223.
[7]徐徐.“中國夢”背景下當代青年大學生理想信仰培育路徑探析[M].麗水:麗水學院出版社,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