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芹潘芳 賀敬義
社區(qū)問題飲酒者的健康狀況、社會支持和應對方式研究*
張雪芹1,2潘芳1賀敬義2
目的了解社區(qū)問題飲酒者的健康狀況、社會支持和應對方式。方法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方法,以飲酒健康問卷、酒精依賴性疾患識別測驗(AUDIT)、應付方式問卷(CSQ)、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對某城區(qū)中18歲以上的800人男性居民進行調查研究。根據調查結果將有效樣本分為問題飲酒組、酒精依賴組和正常飲酒組。結果共得到有效樣本764人,其中問題飲酒者495人(64.79%)、酒精依賴者138人(18.06%)、正常飲酒者131人(17.15%)。問題飲酒組SF-36各因子分均高于酒精依賴組,低于正常飲酒組(P<0.05);問題飲酒組的SSRS量表總分、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對支持的利用度因子分均低于正常飲酒組,高于酒精依賴組(P<0.05);問題飲酒組的CSQ評分中解決問題、求助因子分均高于酒精依賴組(P<0.05),解決問題、求助、合理化因子分低于正常飲酒組,自責、幻想、退避因子分高于正常飲酒組(P<0.05)。結論問題飲酒者的健康狀況、生活質量、社會支持明顯低于正常飲酒者,是酒依賴的高危群體。
社區(qū)問題飲酒酒精依賴健康狀況應付方式社會支持生活質量
問題飲酒又稱酒精濫用[1],是指有可能導致健康問題或社會問題的飲酒。問題飲酒者是指反復過量飲酒出現酒中毒相關問題者,如不能勝任全職工作、學習和家務;出現與酒精有關的法律問題;發(fā)生與酒精有關的社會和人際關系問題?!读~刀》雜志在2009年曾報道,全球約有20億人消費酒精飲料,其中7 600萬人屬于酒精濫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估計,濫用酒精每年造成230萬人死亡,約占世界年死亡人口的3.7%。造成的疾病困擾范圍占全球所有疾病困擾范圍的4.4%[2]。另有研究顯示,18歲以上男性問題飲酒者若不進行干預最終將發(fā)展成酒精依賴[3~10]。但在世界范圍內,尤其是中國大陸,有問題飲酒傾向的人群很少主動接受專業(yè)機構的檢查和治療。因此,問題飲酒者是城市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健康管理的高危人群,對其早期識別和有針對性地干預是降低酒依賴發(fā)生的有效途徑。本研究把危險飲酒和有害飲酒均納入問題飲酒,用酒精依賴性疾患識別測驗[11]進行初步篩查,并對飲酒者的健康狀況、應付方式、社會支持予以對照研究,為進一步制定和實施科學的干預措施提供理論依據。
1.1 對象2011年8~10月以棗莊市垎塔埠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管轄的城市居民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1)18歲以上男性居民;(2)小學以上文化程度; (3)符合飲酒健康問卷對酒精使用障礙的分值劃分標準,即酒精依賴性疾患識別測驗問題1~10的總分≥7分、11~15、17無肯定回答、問題16存在者,提示有害飲酒;問題16不存在者為危險飲酒,有害飲酒和危險飲酒均為問題飲酒;問題1~10的總分<7分為正常飲酒組(包括非飲酒者和安全飲酒者);問題1~10的總分≥16分,同時問題11~15、17有肯定回答者為酒精依賴者;并根據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CD-10)的酒精依賴、有害飲酒的診斷標準和WHO關于酒精使用障礙的標準,進一步區(qū)分出酒精依賴者、問題飲酒者和正常飲酒者;(4)同意參加飲酒情況調查,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患有嚴重腦器質性疾病、軀體疾病及有可能存在干擾評估的其他疾病;兩周內有重大事件影響心理狀況者;現患或曾經患有急慢性精神疾病者;不愿或不能參加本調查研究者。符合納入、排除標準的被調查者800人,有效樣本764人。
問題飲酒者495人(64.79%),年齡23~68歲,平均(40.65±10.14)歲;文化程度:小學11人,中學207人,大專以上277人;已婚437人,未婚58人;職業(yè):工人276人,技術人員115人,機關干部69人,自由職業(yè)35人。酒依賴者138人(18.06%),年齡23~72歲,平均(43.14±10.77)歲;文化程度:小學4人,中專64人,大專以上70人;均已婚;職業(yè):工人54人,技術人員40人,機關干部25人,自由職業(yè)19人。正常飲酒者131人(17.15%),年齡25~63歲,平均(39.37±4.89)歲;文化程度:小學3人,中學66人,大專以上62人;已婚124人,未婚7人;職業(yè):工人69人,技術人員28人,機關干部7人,自由職業(yè)27人。按照調查結果將有效樣本分為問題飲酒組、酒精依賴組和正常飲酒組,三組的年齡、職業(yè)、學歷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抽樣方法在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或站)的居民健康檔案電子目錄表中,采用隨機數字表法,依次以居委會、居民小區(qū)為整群隨機抽樣單位,最后以個體為單位隨機抽取調查樣本;從4個居委會里的8個居民小區(qū)內隨機抽取800人作為調查樣本。在主樣本的某個調查對象無法找到時,則以性別一致,年齡±2歲為原則進行替代。如無法找到居住者,則從最近的鄰居中按上述方法抽樣。
1.2.2 測評方法采用面對面、一對一的問卷調查方法,測試前首先告知被調查者測試目的,解惑釋疑做到知情同意,并承諾測驗信息嚴格保密不外泄,使用統(tǒng)一指導語向被調查者講解問卷填寫方法及要求,問卷由被調查者填完后當場收回,剔除不合格問卷,收回有效問卷764份。
1.2.3 心理評定量表與診斷方法
1.2.3.1 飲酒健康問卷設計問題17項,問題1-10來源于是酒精依賴性疾患識別測驗(AUDIT),它是唯一用于篩查危險飲酒和有害飲酒的國際性量表,已在世界上廣泛應用,李冰等[12]通過在國內社區(qū)人群中測試發(fā)現,AUDIT(中文版)是篩查危險及有害飲酒的理想工具,全量表以ICD-10“酒精依賴”、WHO“危險飲酒”“有害飲酒”診斷為金標準,確定在界限分為7分時,對中國男性篩查危險及有害飲酒的靈敏度和特異度較高;16分是篩查酒精依賴的相對較好的界限分。問題11~15、17反映的是對飲酒的渴求、經常飲酒的強迫性體驗、停止飲酒的戒斷癥狀、對酒精的耐受性、強迫飲酒傾向和對飲酒的過度關注;問題16涉及飲酒對身心健康、人際關系、職業(yè)工作造成的損害。
1.2.3.2 應付方式問卷(CSQ)[11]自陳式個體應付行為評定量表,反映近兩年來的應付行為情況。分為:退避、幻想、自責、求助、合理化、解決問題6個分量表。
1.2.3.3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11]分為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對支持的利用度3個維度。
1.2.3.4 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13]是美國波士頓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簡明健康調查問卷,被廣泛應用于普通人群的生存質量測定,它從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以及精神健康等8個方面全面概括了被調查者的生存質量。各因子分得分越高,表明健康狀況越好。
1.2.4 調查測試由6名精神科專業(yè)人員,6名社區(qū)衛(wèi)生人員兩兩搭檔組成調查小組,調查前由科研項目組統(tǒng)一進行1個月的系統(tǒng)培訓,內容為入戶溝通技巧,調查工具和診斷標準的培訓及一致性測驗,Kappa值為0.75~1.0,診斷一致率為95%。
1.2.5 統(tǒng)計學方法將數據錄入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正態(tài)性檢驗和方差齊性檢驗,計量資料以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t檢驗,檢驗水準α =0.05。
2.1 三組SF-36評分比較對三組進行方差分析顯示,三組SF-36評分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進一步兩兩比較t檢驗顯示,問題飲酒組SF-36各因子分均顯著高于酒精依賴組(P<0.05),問題飲酒組SF-36各因子分均顯著低于正常飲酒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三組SF-36各因子評分比較±s)
表1 三組SF-36各因子評分比較±s)
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1;與正常飲酒組比較,△P<0.05;與酒精依賴組比較,#P<0.05
SF-36正常飲酒組(n=131)酒精依賴組(n=138)問題飲酒組(n=495)F值生理機能95.00±15.4682.50±15.3087.31±14.08△#13.64*生理職能92.31±15.7666.67±12.5688.46±19.40△#62.31*軀體疼痛86.75±18.0074.08±14.9782.92±21.04△#12.11*一般健康狀況87.85±16.1660.58±16.5384.23±19.96△#54.27*精力76.77±18.1367.08±15.5972.69±18.89△#4.95*社會功能95.00±11.3884.42±14.1691.94±14.38△#22.33*情感職能83.50±17.2369.42±13.3276.92±21.98△#13.91*精神健康78.67±11.4968.67±13.0875.39±14.68△#5.27*
2.3 三組SSRS量表總分和各因子分評分比較對三組進行方差分析顯示,三組SSRS量表總分和各因子分評分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P<0.01);進一步兩兩比較t檢驗顯示,問題飲酒組的SSRS量表總分、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對支持的利用度因子分均低于正常飲酒組,高于酒精依賴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 三組SSRS量表總分和各因子分評分比較(x±s)
2.4 三組CSQ評分比較對三組進行方差分析顯示,三組CSQ評分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P<0.01);進一步兩兩比較t檢驗顯示,問題飲酒組的解決問題、求助因子分均高于酒精依賴組(P<0.05),在自責、幻想、退避、合理化等因子分上問題飲酒組和酒精依賴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問題飲酒組解決問題、求助、合理化因子分低于正常飲酒組,自責、幻想、退避因子分高于正常飲酒組,有顯著性差異(P< 0.05)。見表3。
表3 三組CSQ各因子評分比較(±s)
表3 三組CSQ各因子評分比較(±s)
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P<0.01;與正常飲酒組比較,△P<0.05;與酒精依賴組比較,#P<0.05
CSQ正常飲酒組(n=131)酒精依賴組(n=138)問題飲酒組(n=495)F值解決問題0.89±0.140.66±0.230.79±0.15△#38.54**自責0.24±0.160.43±0.250.41±0.28△36.90**求助0.61±0.210.47±0.270.52±0.17△#11.73**幻想0.44±0.120.52±0.270.51±0.31△4.63**退避0.37±0.280.47±0.280.43±0.17△6.00**合理化0.49±0.270.40±0.160.42±0.19△3.47*
本研究結果提示,在該社區(qū)管轄范圍內的問題飲酒者(危險飲酒和有害飲酒者)占18歲以上男性居民的64.79%,酒精依賴占該人群的18.06%,這一結果與李冰等[12]在長春地區(qū)的調查結果(危險和有害飲酒66.9%、酒精依賴16.4%)相似。酒精系精神活性物質,可以影響人的心理、生理和社會功能,降低個體的生存質量。黃敬等[8]的調查結果顯示:酒精濫用和依賴性障礙居男性最常見精神疾病首位。酒精濫用和依賴對患者的工作能力、日常生活、精神狀況、社會交往、自我料理等各項功能狀況都有一定的影響。蘇中華等[9]研究發(fā)現,問題飲酒者和酒精依賴者中胃炎或胃潰瘍、腰背痛的患病率較高,其他疾病諸如心臟病、腦梗死或腦出血、偏頭痛、失眠等也有一定程度的發(fā)病。飲酒所造成的社會心理損害,以酒后遺忘、飲酒失控感、家屬反對飲酒的出現率較高,在酒精依賴者中,其發(fā)生率均超過50%,酒后鬧事或出事故而影響社會治安的約20%[10]。本研究的結果進一步證實了社區(qū)問題飲酒的發(fā)生率較高,問題飲酒者是心理、生理疾病的高危群體的結論。
本項研究的結果還提示,問題飲酒者的成熟應對方式如解決問題、求助因子分顯著低于正常飲酒組,而不成熟的應對方式如自責、幻想、退避因子分顯著高于正常飲酒組(P<0.05),問題飲酒者和酒精依賴者的消極應對方式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這提示問題飲酒者過多的使用了自責、幻想、退避等消極應對方式,和酒精依賴者有著共同的認知觀念和不成熟的行為模式。這可能是問題飲酒者和酒精依賴者在面對各種壓力時更容易飲酒或經不起酒精誘惑,把飲酒行為的責任歸咎于他人及環(huán)境的原因[14]。這提示,在社區(qū)范圍內對問題飲酒者開展以壓力管理和應對方式為目標的心理輔導或干預將有助于預防和矯正問題飲酒行為。
問題飲酒者的社會支持總分、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對支持的利用度因子分均低于正常飲酒組,但高于酒精依賴組??陀^支持包括物質上的直接援助和社會網絡、團體關系的存在和參與;主觀支持指個體在社會中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體驗和滿意程度;對支持的利用度指個體對支持的利用情況[11]。這提示,在本項研究所調查的人群中,酒精濫用與依賴行為對其心理、社會及職業(yè)功能已經造成了一定的損害[15],導致其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支持系統(tǒng)明顯低于正常人。這與陳淑英[16]報道的酒精依賴患者常常缺乏家庭內外支持、人際關系不良、缺乏與人情感溝通和支持的研究結論一致。
本研究提示,問題飲酒者是社區(qū)男性居民中需要重點關注的高危人群,其健康狀況、生存質量、社會支持明顯低于正常飲酒者,是酒依賴的高危群體,而酒精依賴的難治性和高復飲率已是國內外專業(yè)人士的共識[17~21]。因此,對問題飲酒者的早期篩查和干預在提高其個體生活質量、預防心理和軀體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張麗梅,王維治.對問題飲酒者的行為治療進展[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0,9(1):75-76
[2]孫滔.應對酒精濫用需要全球行動[J].科學新聞,2009,3:36
[3]亢明,陸斌,謝健,等.名酒產地江蘇淮陰市酒精依賴及有關問題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2,6 (3):118-119
[4]張小兵.平谷區(qū)酒精使用情況調查報告[J].基層醫(yī)學論壇,2007,11(4):311-312
[5]王偉男,李喜潑,叢曉山,等.保定市酒精濫用和酒精依賴的流行病學調查[J].上海精神醫(yī)學,2008,20(4);209-212
[6]Gran t BF,Dawson DA,Stinson FS,et al.The 12-month prevalence andtrendsinDSM-IValcoholabuseand dependence:United States,1991-1992 and 2001-2002[J]. Drug Alcohol Depend,2004,74(3):223-234
[7]韓彥超,栗克清,崔利軍,等.河北省農村酒精濫用和依賴性障礙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4):460-462
[8]黃敬,栗克清,劉德芳,等.河北省酒精濫用和依賴性障礙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2008,14 (1):33-35
[9]蘇中華,郝偉,諶紅獻.中國五地區(qū)飲酒情況及相關問題調查[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3,17(8):544-546
[10]毛正中,牟瑾,戴志澄.問題飲酒者的測量及特征分析[J].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01,17(4):236-238
[11]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12(增訂):349-352,109-115,127-131
[12]李冰,張伯全,沈漁邨,等.酒精使用障礙篩查量表(AUDIT)的測試[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3,17(1): 1-3
[13]張作記.行為醫(yī)學量表手冊[M].濟寧:中華醫(y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54-59
[14]吳素煥,徐濤,劉增龍,等.60例男性酒精依賴者卡氏l6種人格因素分析[J].河北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03,20 (4):16-17
[15]Gmel G,Rehm J.Harmful alcohol use[J].Epidemiology in Alcohol Research,2003,27(1):52-62
[16]陳淑英.社區(qū)酒精依賴癥患者心理狀況調查及護理干預的研究[J].臨床醫(yī)藥實踐,2009,18(9):691-693
[17]王偉,張撰榮,吳康.嗜酒者互誡協(xié)會對酒精依賴患者的康復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21):41 -42
[18]Thomas Paparrigopoulos,Elias Tzavellas,Dimitris Karaiskos,et al.Treatment of alcohol dependence with low-dose topiramate:an open-label controlled study[J].BMC Psychiatry,2011,11(1):41
[19]顏建輝.家庭干預與心理治療對酒精依賴患者復飲率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27(8):94-95
[20]許律琴,梁瑩,吳少釵.連續(xù)性住院式森田療法治療酒精依賴的前瞻性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0,24 (7):490-493
[21]徐桂珍.全程護理干預對預防酒依賴病人復飲的效果觀察護理研究[J].護理研究,2007,21(3):673-675
Study about health status,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 style of problem drinkers in community.
ZHANG Xueqin,PANFang,HE Jingyi. School of Medicine,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012,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healthy status,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 style of the problem drinkers incommunity.Methods800 male residents above 18 years old in urban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Drinking HealthQuestionnaires,Alcohol Use Disorders Identification Test ( AUD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 CSQ) ,Social Support RatingScale ( SSRS) ,Short Form-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 ( SF-36) . They were divided into problem drinking group,alcoholdependence group and normal drinking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e investigation.Results764 effective samples wereobtained,which consisted of 495 cases in problem drinkign group ( 64. 79%) ,138 cases in alcohol dependence group( 18. 06%) and 131 cases in normal drinking group ( 17. 15%) . All factor scores of SF-36 in problem drinking group were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alcohol dependence group and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normal drinking group ( P <0. 05) . Total scores of SSRS and factor scores of objective support,subjective support,support availability in problem drinking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normal drinking group an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alcohol dependencegroup ( P < 0. 05) . Factor scores of problem solving,seeking for help in CSQ in problem drinking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than those in alcohol dependence group ( P < 0. 05) . Factor scores of problem solving,seeking for help,rationalization in CSQ inproblem drinking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normal drinking group,and factor scores of self-blame,fantasy,retraction in problem drinking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normal drinking group ( P < 0. 05) .ConclusionThehealth status,quality of life and social support are bad in problem drinkers. They are high risk group of alcohol dependences.
Community Problem drinking Alcohol dependence Health status Coping style Social support Quality of life
R749.6+2
A
1009-7201(2014)-01-0012-04
10.3969/j.issn.1009-7201.2014.01.004
2013-11-07)
(
2013-11-22)
山東省棗莊市科技局立項課題(編號:201053)
1.250012濟南,山東大學醫(yī)學院醫(yī)學心理學研究所2.山東省棗莊市立第二醫(yī)院
張雪芹(1973~),女,山東棗莊人,副主任醫(yī)師,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身心醫(yī)學,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通訊作者:潘芳,博士生導師,教授,E-mail:panfang2003@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