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宇婷
內容摘要:隱喻(metaphor)不僅僅是一種修辭手段, 在認知語言學里更是人類的一種基本認知方式。在深入認識隱喻的本質后,本文從英語詞匯,閱讀理解以及文化教學三個方面討論隱喻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本文重點著眼于“如何應用”,而且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隱喻在英語教學上的應用十分廣泛,值得更加深入探討。
關鍵詞:隱喻 認知 教學
隱喻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現(xiàn)象。事實上,人們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使用大量的隱喻。被認為是隱喻研究最早的先驅者——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人類語言處處充滿隱喻,在他的箴言中就有“人生最偉大的事情之一就是成為一個隱喻大師”。隱喻研究有著悠久的歷史,特別是在近年來得到迅速發(fā)展。隨著1980年Lakoff & Johnson合著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 Metaphors We Live By)的出版,隱喻研究達到最繁榮的階段。而這本書也真正確立了隱喻在認知中的地位。
關于隱喻如何在英語教學里得到應用,也有很多研究。但是,很多研究只是關注于隱喻應用的某一方面,或者沒有展開討論如何應用。因此,本文會全面的分析隱喻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重點著眼于如何應用。
一.隱喻對教學的意義
Lakoff & Johnson (1987) 認為“隱喻不僅是修飾語言的一種方法,而且是一種邏輯思維——一種隱喻概念體系”。它有三層含義:第一,隱喻能使語言變得活躍和令人印象深刻,它是一種幫助人們經歷,思考和生活的方式。第二,隱喻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方式,能夠整理已知知識經驗,然后創(chuàng)造新的邏輯事物。第三,隱喻能夠包容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特別是在語言上,例如舊詞能夠創(chuàng)造新的含義,使得語言豐富多彩。
人類認知是隱喻性的。人們經常用一種概念來界定另一種概念,用熟悉的具體的事物來描述不熟悉的抽象的事物,然后達到認識整個世界的目的。這是人類基本的思維方式,被稱之為一種隱喻性思維方法。正如語言是思維的載體,人們的隱喻性思維方式總是展現(xiàn)在語言上。具體來說,人們的隱喻性思維體現(xiàn)在隱喻概念里,而隱喻概念隱藏在人類的概念體系里,通過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每個句子來展現(xiàn)。因此,任何語言都有隱喻性特征。換句話說,隱喻特征是任何語言的共同特征。
隱喻能夠應用在英語教學的很多方面。首先,將隱喻應用在詞匯教學中非常必要。認知語言學家認為隱喻由兩個域構成,一個始源域(source domain),一個目標域(target domain)。隱喻就是將始源域的圖式結構映射到目標域之上,讓我們通過始源域的結構來構建和理解目標域,這個過程被稱為映射(mapping)。語言的發(fā)展也是如此,人類創(chuàng)造的第一組詞和具體直觀的事物有關,然后當詞匯積累到一定量后,人們開始運用抽象思維來推斷想象那些未知抽象事物。因此,從某種程度上,正是隱喻創(chuàng)造了詞語。其次,隱喻能夠應用在閱讀理解教學中。此外,隱喻能夠應用在文化教學中。語言是文化重要的基本的組成部分,文化也對語言產生影響。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任何類型的文化通過語言來反映。因此,為了學好一門語言,我們必須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隱喻是人們認識實際社會的一種認知方式,是文化的反射。很多文化現(xiàn)象通過隱喻來和現(xiàn)實進行連接。概念隱喻(conceptual metaphor)體系,是文化的組成部分,反射著社會文化的最基本價值體系。隱喻學習必定會幫助我們的文化學習。
二.教學中的隱喻應用
既然隱喻對英語教學如此重要,在這個部分,我們將詳細討論隱喻是如何應用在英語教學上。
1.隱喻在詞匯教學上的應用
英語單詞具有多義性特征,因此給每個英語單詞一個對應意義非常困難,更不用提靈活運用了。因為隱喻具有認知性,我們能夠運用這個特性幫助學生們理解,記憶和運用單詞。
首先,當教師解釋新單詞時候,可以運用隱喻過程來幫助學生理解新詞。正如隱喻就是將始源域的圖式結構映射到目標域之上,讓我們通過始源域的結構來構建和理解目標域的這個映射過程,詞匯學習也是一樣。以“Succeed”這個單詞為例,“succeed”可以被分為”suc”和“ceed”,而“suc”是“sub”的變體,意思是“在…下面”;“ceed”有“走”的意思.“succeed”這個單詞的原始意思是“走在后面”。但是正如我們所知,一個單詞的基本意思并不總是其常用意思,因此我們能夠運用基本意思來理解一個單詞的其他意思。通過“走“這個意思,“succeed” 得到一個類似意思“在死去的人后”,引申為“繼承”。但是“succeed”最常用的意思是“勝利,成功”,這個意思怎么得來呢?想象一下如果一個人總是接在別人后面做某事,結果會如何?通常結果是好的,得償所愿的,因此“succeed”得到了“勝利,成功”。這個過程,通過隱喻,從原始域“走在后面”拓展到目標域“勝利”。
另外,隱喻映射過程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單詞和句子的理解。例如,理解“the crowd floated through the street”, “he hungers for love” 等等難句。僅僅通過句子表面意思,學生無法理解含義。但我們設想物體的流動狀態(tài)和街上的環(huán)境之間的映射,就能夠理解第一句話是在描述街上的熱鬧景象,擁擠的人群和快速移動的速度。在第二句話中“he hungers for love”,我們使用食物上的詞匯來描述愛情上的詞匯。將“對食物的渴望” 映射到”對愛情的渴望“。
2. 隱喻在英語閱讀教學上的應用
隱喻的認知過程在閱讀上起著關鍵作用。因為隱喻的映射的靈活性,閱讀過程不僅僅涉及到語義關聯(lián)。它能夠幫助讀者基于詞匯和語篇層次上的閱讀信息建造新的信息。請看一個例子: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their entrances; and one man in his time plays many parts…”endprint
這是選自莎士比亞的喜劇《皆大歡喜》中的精彩對白,它所體現(xiàn)的是一個基本的隱喻概念 “l(fā)ife is a play”,里面的很多用詞來自戲劇。這里的“play (戲?。庇兄S富的內在結構,包括演員,化妝,服裝,舞臺,布景,燈光,觀眾,腳本,角色,導演等等。通過隱喻,這篇文章蘊含著更為深刻的含義:世界對應舞臺;活在人事間的男男女女對應劇中的演員;一個人的出生對應一個演員登臺,一個人的死亡對應一個演員的下臺;人的一生中可能要擔負很多職責,對應舞臺上一人分飾幾個角色的演員。通過對隱喻的理解,就能夠更好的把握篇章的理解。
3. 隱喻在英語文化教學上的應用
語言反映著文化,而文化在語言的發(fā)展過程中也起著重要作用。隱喻性特征是世界上所有語言的共同特征,因此,文化和隱喻之間也有著緊密聯(lián)系。隱喻是文化的載體,將隱喻應用到文化教學中是一種實際和有效的方式。
首先,教師可以直接通過隱喻來傳授英語文化。例如,西方國家的人大多數(shù)都是基督教徒,因此英語中有很多相關的隱喻,比如“the shepherd”“the morning star” “son of man”等等。通過教授,學生能知道西方的“God”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者,基督教是西方國家的信仰,影響著西方社會的方方面面。
其次,我們已經知道隱喻不僅僅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它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在中國文化中,有著“時間就是金錢”“辯論是戰(zhàn)爭” “人生是舞臺”這種隱含著隱喻的說法。同樣的,隱喻在英文中的文化表達也非常常見,如“time is money”“argument is war”“l(fā)ife is a drama”。
最后,還有一些類型的詞,在英語和中文中的字面是一樣的,但隱喻用法是不同的。因為不同的人們住在不同的區(qū)域,文化有所差異。在西方,人們喜歡動物,特別是狗,他們認為狗是友好和忠誠的象征。因此在英語表達中,有“l(fā)ove me, love my dog” “l(fā)ucky dogs” “every dog has his day”這些通過隱喻反映人們愛狗心情的短語。與之相反,在中國文化中,很多人認為狗是虛偽的象征,所以出現(xiàn)“走狗”,“狗奴才”,“痛打落水狗”等。
綜上所述,隱喻在英語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詞匯,閱讀理解以及文化教學,并且著重在其“如何應用”。當然,本文有很多局限性。隱喻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遠遠不止這幾個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Aristotle. Rhetoric and Poetics.[M].New York:The Modern Library, 1954.
[2]Lakoff,G &M.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3]藍純,2003,《從認知角度看漢語和英語的空間隱喻》,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4]汪少華.話語中的隱喻認知過程與閱讀教學[J].外語教學,2005,26(2): 42245.
[5]熊學亮,劉東虹.英語學習中語法隱喻的遷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37 (2):10021051
(作者單位:湖北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