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時,有一天右軍將軍桓伊坐車從清溪河岸經(jīng)過,忽然有一個仆人捧著一個拜帖追了上來?;敢撩\?,仆人傳主人的話說:“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
桓伊貴族出身,又在朝廷中擔任要職,要他為人吹笛顯然有些無禮,不過他打開拜帖,看到王子猷三個字時,便點頭答應了。桓伊并不認識王子猷,但他聽說過他。
桓伊知道,這種率性而為的人,終究不可以按常理對待。他隨即下車,盤坐在胡床上,拿出他的柯亭笛,吹奏了一曲《梅花三弄>。這是桓伊自己創(chuàng)作的曲子,笛聲悠揚,曲意深長。一曲終了,當王子猷還沉浸在那蕩氣回腸的笛聲中時,桓伊已收起笛子,上車而去。
從始至終,兩個人沒有見一次面,說一句“久仰”之類的客套話,“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簡單而富于意境,悠遠得就像一幅水墨畫。
古人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闭炫菰谝黄鸬慕煌?,雖然有稱兄道弟的親近,熱鬧的背后卻是浮淺的情誼,甚至功利的需求。人與人相交,貴在欣賞。所以錢鐘書先生面對崇拜他的粉絲,幽默地說:“如果你吃了一只雞蛋,覺得味道不錯,難道一定要見到那只母雞?”
站開一定的距離,更能讓我們欣賞到遠處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