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督促孩子學習?
Q我是一名初二學生的家長,平時工作較清閑,所以一直都是我負責孩子的學習。進入初二以來,看著孩子的功課增加,考試增多,我都會督促孩子要比平時更用功,看管得也特別嚴,但每每提醒孩子抓緊學習,他就會不高興。這次考試前我就沒有提醒他,任其玩耍,孩子考試的結果當然不是很理想,于是他又為我沒有提醒他而和我吵鬧,我到底該如何做呢?
A“望子成龍”是每位父母共同的心愿,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父母急功近利,恨不得能讓孩子一下子就成才揚名,因而制定一些條條框框約束孩子,不許這樣,不許那樣,并且還冠冕堂皇地說這么做都是為孩子。孩子的成功與否不僅取決于天賦,還有后天教育的問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除了接受學校的教育外,父母的影響則是最持久、最直接、最有效的。
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在變化,家長的教育方式也要不斷變化。身為家長,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學習,吸收教育新知。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才能促使孩子學習成績穩(wěn)步提高。那么,作為家長應如何教育孩子呢?
一、收集中考信息
在初中這幾年,孩子平時忙于各科學習,家長們要多看報紙和電視,多關注、了解最新的中考形勢,并向有關學校和相關部門咨詢中考政策信息。學期期末考試后,家長要及時關注排名信息,準確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以便選擇志愿時正確定位。
此外,孩子學習時間緊張,沒有太多時間看課外讀物,家長平時讀書看報時,還可幫孩子搜集作文素材。
二、找出薄弱環(huán)節(jié)
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學習能力也有差異。初中家長不要過度關注考試分數(shù),而要多花精力幫孩子分析還有哪些提升空間。家長要冷靜面對孩子的每次考試,無論成績高低都要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并對下一步的升學目標有個清醒的認識。對于孩子的薄弱科目,家長可以及時與老師溝通,共同想辦法幫孩子補上。
三、培養(yǎng)良好習慣
初中家長晚上要盡量早回家,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應酬,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并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可以提醒孩子養(yǎng)成限時練習的習慣,監(jiān)督他們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練習。如果孩子平時就把練習當作考試,會養(yǎng)成良好的做題習慣,有利于中考時正常發(fā)揮。
四、循循善誘當好心理老師
對緊張的初中生活,家長的緊張有時不亞于孩子。相關心理專家提醒,家長不必過于焦慮緊張,要當好孩子的心理老師。在緊張的初中生活中,家長和孩子都容易急躁,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并幫助孩子解決心理問題。在初中階段,孩子可能會因考試成績不理想喪失信心,家長需適時給孩子鼓勵,和孩子交流。與孩子溝通時,家長的態(tài)度要溫和真誠,千萬不要用責備、質(zhì)問的語氣跟孩子說話,那樣只能使矛盾激化。在選擇學校等問題上,家長不要過分包辦,可以替孩子搜集學校信息,給孩子提建議,不要以生硬的方式代替孩子做決定,要循循善誘。
五、及時督促當好體育督導
對于學生學習忙碌緊張、身體素質(zhì)下降的現(xiàn)實,相關教師認為,家長們要督促孩子堅持鍛煉身體。
初中生在抓緊學習的同時,適當進行體育鍛煉,會對學習有促進。家長不要認為體育鍛煉占用了孩子寶貴的學習時間,當運動中樞神經(jīng)興奮的時候,學習中樞神經(jīng)可以得到放松。因此,家長平時要督促孩子進行體育鍛煉,保證每天足夠的運動量。
孩子在緊張忙碌學習的時候,初中學生家長不要過分關注分數(shù),要協(xié)助孩子做好學習計劃,當好信息部長。一位知名教育家說得好:“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掌握在執(zhí)政者手里,不如說掌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養(yǎng)是一門很復雜的學問,讓我們家長與老師、與學校共同合作,做個明智的點撥者。
(編輯 李天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