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久久
一個傳言,一個隔三差五就出現的傳言,在中國幾座大城市徘徊。
廈門、西安、武漢、南京、廣州……這些傳言總是讓這些城市的居民感到興奮,他們言之鑿鑿:“中央確定××成為中國第五個直轄市?!?/p>
盡管一次次傳言都最終落空,但它再次出現時,人們又難以抵擋。026,這個空缺的電話區(qū)號,像一個誘人的胡蘿卜,懸掛在中國的城市上空。
誰想當第五個直轄市?
僅僅在剛過去三個月的2014年,有關直轄市的傳言就已涉及到至少四個城市。
先是廈門。2月,當地的論壇和貼吧中就開始盛傳廈門要成為第五個直轄市的消息。傳言還給出了詳細報批方案:將泉州市下轄的縣級市——晉江、南安、石獅歸入廈門,漳州的龍海市整體并入廈門,設立廈門市晉江區(qū)、南安區(qū)……撤銷晉江市、石獅市……
這樣一來,廈門直轄市將成為一個管轄十個區(qū)、約877萬人的龐然大物,GDP可望達到6000億元左右,幾乎是現在的一倍。
最重要的是,廈門直轄市將獲得一個新的電話區(qū)號:026。
然后是南京,從2007年起,它就被網民推上了“候選直轄市”的名單。坊間傳聞它將成為一個新的、人口規(guī)模達1250萬的“特別市”——這是一個建國后就消失掉的城市行政級別,但是南京人并不陌生,因為民國時期南京確實曾經是八個“特別市”之一。
在這個南京重獲“特別市”身份的傳聞版本里,它將合并附近的馬鞍山、滁州,為了讓這個傳言顯得更加可信,有人甚至設計好了市旗在互聯網上供人觀賞,南朝陵墓石雕的辟邪形象尤其顯眼。
在傳言中,想變成直轄市的還有哈爾濱。哈爾濱想以此恢復它曾經的東亞國際化大都市地位,沈陽則以更高的經濟總量,對哈爾濱的野心表示不屑。
而深圳成為直轄市的聲音顯然更加有分量。這個消息來自今年的全國兩會。政協委員、深圳報業(yè)集團兼香港商報社社長黃揚略提交提案,建議從國家戰(zhàn)略出發(fā),將深圳、東莞、惠州三市所轄行政區(qū)域合并,設立新的深圳直轄市。他認為,現在時機不僅成熟,而且很有必要。
如果把時間繼續(xù)往前推,那么卷入“直轄市傳聞”的城市還有西安、武漢、廣州、洛陽、鄭州……其中烏龍鬧得最大的要算西安。
2011年7月8日,《甘肅日報》報道說,北京財智經濟戰(zhàn)略研究院院長、著名戰(zhàn)略咨詢專家“王志剛”透露:“西安已被確定為國家第五個直轄市”。股市的陜西板塊在這條消息刺激下一度飆升——其實這篇報道將人名都寫錯了,“王志剛”應為“王志綱”。他出席了當年的“中國蘭州投資貿易洽談會”,并發(fā)表一個關于西部發(fā)展的演講,但從未提到西安直轄的問題。他對前來核實的記者說:“這么重大的消息,怎么可能由我來發(fā)布呢?”最后這場烏龍以《甘肅日報》承認內容失實、發(fā)表更正收場。
省部級官員周期性辟謠
在連綿不斷的傳言籠罩下,地方官員不得不一次接一次站出來辟謠。
2012年,針對當地市民街頭巷尾熱議的“深圳市申請直轄市”話題,深圳市市政府副秘書長高國輝在一場新聞發(fā)布會上公開予以否認:“深圳只有1953平方公里,就這么大面積,它不可能成為直轄市”“深圳市市委、市政府從未申請成為直轄市?!?/p>
同年3月,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終于有記者忍不住向陜西省省委書記趙正勇求證“西安直轄”的真實性,趙正勇說:“我在陜西這么多年,從來沒聽說西安去爭取中國第五個直轄市?!?/p>
出來辟謠的還有南京。
2011年9月,對于“南京直轄已正式列入計劃,年內將正式啟動”這一傳言,南京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置之一笑,說近幾年,各種關于區(qū)劃調整的說法五花八門,而且都說得還挺像那么回事的,但其實這些都是民間傳言。
連國家統(tǒng)計局原局長邱曉華都忍不住,2013年10月,他在廈門為網傳“廈門將升為直轄市”的消息“辟謠”。邱曉華說,按照網上流傳的方案,福建經濟實力最強的區(qū)域會被廈門直轄市劃走,大量GDP就離開福建,使福建省的經濟受到巨大影響,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幾乎每一個直轄市在直轄時,都會經歷這樣的陣痛。
以重慶為例,它直轄時不僅要妥善處理與四川的關系,更要與直接領導——中央把“利益”談妥?!冻擎?zhèn)化與優(yōu)化行政區(qū)劃設置研究》一書就披露,首任重慶直轄市市長蒲海清1996年與中央領導討論重慶上繳中央財政的數額時,就與中央領導爭了起來。
中央開出的條件是:給中央的13億元減1.5億元,一共減五年。蒲海清堅持要減6億元。在場的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一下子生氣了,批評了我一頓,他說:‘蒲海清,你不要講了。你老講困難,現在中央這么支持你,你還叫窮?!?/p>
最后的結果是,重慶與中央各讓一步,每年上繳中央財政的數額減少3億元。同時,李鵬還從總理預備費中撥出一億元給重慶,作為直轄市的開辦費。
直轄市、中央、地方省的復雜心思
各地想升級為直轄市的傳言一直不絕,各地也說法各異——能拉動長三角,能推進西部大開發(fā),能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都是這些城市愿意擺在臺面上的理由。
但其實從中國城市經濟總量排名來看,只有排名靠前的城市,才會想盡辦法想升級。GDP排名進入前20名的城市中,有五個計劃單列市,十個副省級城市,剩下的五個城市,諸如蘇州、無錫、佛山,雖然富可抵省,但只有地級市的規(guī)格。
于是就會發(fā)生這樣的情況:《21世紀經濟報道》披露,佛山市順德區(qū)的GDP達到5000億元,比有些省份都多。但順德區(qū)行政體制采取的是縣級市的政府配置,完全不匹配。
在一些發(fā)達地區(qū),由于當地外來人口眾多,經濟發(fā)達,遠遠超出了過去公務員編制管轄能力,比如像消防部門,一度申請增加公務員編制,但是都被打回。不少部門為此只好增加聯防隊員或者協警,或者民間力量來解決各種公安治安和消防能力問題,但是仍顯得不足。
事實上,永久性解決類似問題,也是某些城市不斷申請直轄的強勁動力。
但是,光有GDP還不行,只說操作層面,就還有一對頗費拿捏的顧忌。
首先,經濟太弱不行,這個好理解。其次是,經濟相對太強也不行。武漢多年來一直有成為直轄市的傳說,理由是中部地區(qū)還沒有直轄市,而武漢作為九省“通衢”,對提振中部地區(qū)經濟有巨大影響。
但武漢對湖北太重要。2013年武漢GDP達9000億元,占湖北省的37.5%。如果將武漢直轄,湖北省一級財政將失去三分之二的稅收來源。湖北社科院副院長秦尊文也指出,如果武漢直轄了,很難找到能成為湖北省省會的城市。
如果西安直轄傳聞成真,它也將面臨著相似的問題。西安市GDP占全陜西省三成,相當于關中四市總和。
陜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寶通用“災難”來形容西安直轄的后果:“省會城市把高等院校、科研單位、金融、商貿、交通整個資源都占了,一旦直轄,我們解放后60多年來積累的資源就被省會城市少數人占據了,省里本來需要支援的地區(qū)就失去了這些資源,根本無法發(fā)展?!?/p>
直轄市爭奪戰(zhàn)升級
不過,對所有“候補直轄市”來說,今天,“升直”已經逐漸成為一個不那么具有吸引力的話題。他們更關注的是一些新的頭銜,比如“國家中心城市”和“區(qū)域中心城市”。
2010年2月,國家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發(fā)布的《全國城鎮(zhèn)體系規(guī)劃》明確提出建設五大國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這類城市有可能發(fā)展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的金融、貿易、文化、管理的中心城市,對內則在行政、經濟和文化上起到引領、輻射、集散作用。
誰會成為第六個國家中心城市?就在五個國家中心城市出臺的當年,深圳市市民還在為落選五大中心而心生不平,南京就組織學者,完成了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調研;第二年,武漢把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寫入了《第十二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草案)》;而在今年的兩會上,鄭州市提出未來五年發(fā)展藍圖,要確立國家中心城市地位。
所有這些競爭以及伴隨著競爭的傳言,實際上都伴隨著一個現實:地方經濟在不斷增長,原有的行政區(qū)劃已經成了一件太小的衣服。無論升格直轄市,還是成為“國家中心城市”或者“區(qū)域中心城市”,對一些城市來說,上升的時刻也許將不得不到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