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號(?)“基本用法”增加了兩條用法。
一.在多個問句連用或表達疑問語氣加重時,可疊用問號。通常應先單用,再疊用,最多疊用三個問號。
例:這就是你的做法嗎?像你這個經(jīng)理是怎么當?shù)???你怎么竟敢這樣欺騙銷費者???
二.問號也有標號用法,即表示存疑或不詳。
例:馬致遠(1250?—1321)
嘆號(?。盎居梅ā痹黾恿藘蓷l用法。
一.表示聲音巨大或聲音不斷加大時,可疊用嘆號;表達強烈語氣時也可以疊用嘆號,最多疊用三個嘆號。
二.當句子包含疑問、感嘆兩種語氣且都比較強烈時(如帶有強烈感情的反問句和帶有驚愕語氣的疑問句),可在問號后再加嘆號(問號、嘆號各一)。
例:這點困難就把我們嚇倒了嗎?!
頓號(、)“基本用法”增加了兩條用法。
一.相鄰或相近兩數(shù)字連用表示概數(shù)通常不用頓號。
例:飛機在6000米高空水平飛行時,只能看到兩側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圍內(nèi)的地面。
二.標有引號的并列成分之間、標有書名號的并列成分之間通常不用頓號。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號之間或并列的書名號之間(如引語或書名號之后還有括注),宜用頓號。
例1:店里掛著“顧客就是上帝”“質(zhì)量就是生命”等橫幅。
例2:《紅樓夢》《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是我國長篇小說的四大名著。
例3:李白的“白發(fā)三千長”(《秋浦歌》)、“朝如青絲暮成雪”(《將進酒》)都是膾炙人口的詩句。
引號(“”和‘’)“基本用法”增加了一條。
獨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段,段首和段尾都用引號;不止一段時,每段開頭僅用前引號,只在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號。
例:我曾在報紙上看到有人這樣談幸福:
“幸福是自己喜歡什么和不喜歡什么?!?/p>
“幸福是自己擅長什么和不擅長什么?!?/p>
“幸福是在正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選擇。……”
連接號(—)取消了連接號中原有的二字線,將連接號形式規(guī)范為短橫線“-”、一字線“—”和波紋線“~”三種,并對三者的功能做了歸并與劃分。
一.標示化合物的名稱或表格、插圖編號;連接號碼,包括門牌號碼、電話號碼,以及用阿拉伯數(shù)字表示年月日等;在復合名詞中起連接作用;某些產(chǎn)品的名稱和型號;漢語拼音、外來語內(nèi)部分合等均用短橫線(占半個字的位置)。
二.標示下列各種情況,一般用—字線(占一個字的位置),有時也可用波紋線(占一個字的位置)。
(一)標示相關項目(如時間、地域等)的起止。
例1:沈括(1031—1095),宋朝人。
例2:北京—上海特別快車
(二)標示數(shù)值范圍(由阿拉伯數(shù)字或漢字數(shù)字構成)的起止。
例3:25~30g
書名號(《》〈〉)明確了書名號的使用范圍。
一.標示書名、卷名、篇名、刊物名、報紙名、文件名等。
二.標示電影、電視、音樂、詩歌、雕塑等各類用文字、聲音、圖像表現(xiàn)的作品名稱及簡稱。
三.標示全中文或中文在名稱中占主導地位的軟件名。
例:科技人員研制《電腦衛(wèi)士》殺毒軟件。
四.不能視為作品的課程、課題、獎品獎狀、商標、證照、組織機構、會議、活動等名稱,不應用書名號。下面均為書名號誤用的示例:
1.下學期本中心將開設《現(xiàn)代企業(yè)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兩門課程。(×)
2.明天將召開《關于“兩保兩掛”的多視覺理論思考》課題立項會。(×)
3.本市將向70歲以上(含70歲)老人頒發(fā)《敬老證》。(×)
4.本校共獲得《最佳印象》《自我審美》《卡拉OK》等六個獎杯。(×)
5.《閃光》牌電池經(jīng)久耐用。(×)
6.《文史雜志社》編輯力量比較雄厚。(×)
7.北京將召開《全國食用天然色素應用研討會》。(×)
8.本報將于今年暑假舉行《墨寶杯》書法大賽。(×)
分隔號(/)《新用法》增加了“分隔號”,又稱“正斜線號”。
定義:標號的一種,標示提行、節(jié)拍及某些相關文字的分隔。
形式:分隔號的形式是“/”。
基本用法:
一.詩歌接排時分隔詩行(也可以用逗號和分號)。
例: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二.標示詩文中的音節(jié)節(jié)拍。
例: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三.分隔供選擇或可轉(zhuǎn)換的兩項,表示“或”。
例:動詞短語中除了作為主體的述語動詞之外,還包括述語動詞所帶的賓語/補語。
四.分隔組成一對的兩項,表示“和”。
例1:T13/14特別快車。
例2:羽毛球女雙決賽中國組合杜婧/于洋兩局完勝韓國名將李孝貞/李敬元。
五.分隔層級或類別。
例:我國的行政區(qū)劃分為:?。ㄖ陛犑?、自治區(qū))/省轄市(地級市)、自治州/縣(縣級市、區(qū))/鄉(xiāng)(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