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堅
幾年前,我曾經(jīng)到緬甸旅行。在仰光,我發(fā)現(xiàn)街頭隔一段路就安置著一對陶罐,陶罐旁邊擱著瓢或碗,路過的人渴了,就可以舀陶罐里的水來喝??粗粋€個素不相識的緬甸人,舀起一瓢清水,仰著脖子就咕咚咕咚喝下去,我像被閃電擊中似的震驚。他們依然毫不猶豫地信任著水,就像我少年時代,每一口缸、每一口井、每一根水管里的水都可以隨便喝,無人看守,無人管理。水就像天空,永遠不會垮下來。
上善若水,水是過去,也總是未來。過去,水起源于天空和大地;現(xiàn)在,水起源于我們自己。水是我們自己制造的,來自我們的進步、我們的發(fā)展、我們的奢侈、我們的野心、我們的好大喜功、我們的積極進取、我們的傲慢盲目、我們無休無止的渴望……我們被某種力量推動著,創(chuàng)造了時代的洪流。這種洪流的結(jié)果是人們喪失了對水的原始信任,對每一根管道里的水都疑慮重重,瓶裝水的普及就是一個證據(jù)。如今在每個地方、每家旅館,人們總是對水疑慮重重,要問,可以喝嗎?就算得到肯定的回答,依然疑慮,喝水成了一種僥幸,一種抽簽般的生死之賭。喝對了算你運氣好,喝錯了你自認(rèn)倒霉吧。我們知道我們的生活在摧毀我們的生命,但無可奈何,只能逆來順受。世界知道如何遏制希特勒,世界有盟軍;但世界不知道如何遏制這日益摧毀著生命根基的欲望之流,只有隨波逐流。
這是一個懷疑主義蔓延的時代,從廣度到深度,懷疑無所不在。過去人們不信的,往往是那些荒誕不經(jīng)的傳聞、怪力亂神之事。如今這種不信已經(jīng)從對觀念之根基的懷疑蔓延到對事物之起源的懷疑。人們不像從前那樣只是在抽象的思辨中懷疑諸神、上帝、真理、觀念、制度……而是懷疑那些地久天長的事實。這種世俗化的懷疑主義來自每天早晨家庭主婦們的菜籃子,她們總在疑慮著將菜蔬投入籃子是不是一種慢性投毒行為。疑慮來自每一個餐桌,人們總要問,這是土雞嗎?這是野菜嗎?這就是懷疑。這種懷疑以前未有,如今卻日甚一日。人們不再信任現(xiàn)代技術(shù)對生命的承諾、加工、管理、統(tǒng)治,而越來越懷念原汁原味的自然。
“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边@不僅是詩,曾經(jīng)也是中國日常生活的真諦。古話說,民以食為天,這種懷疑正是對天的懷疑。天地?zé)o德,上善若水,如果水已經(jīng)不善了,那么還有什么事物是可以信任的呢?
上善若水,這是中國哲學(xué)創(chuàng)造出的文明,這種文明基于對人的信任,也確實在中國造就了普遍的仁人。水的起源已經(jīng)不是啟發(fā)古代中國思想的那些起源,但上善若水啟發(fā)的文明之善已經(jīng)造就了普遍的至善之人,仁者人也,除了敵人,沒有人會送一桶有毒的水給你。人們送水給你,不是因為它有毒或者無毒,而是天地?zé)o德,上善若水。我不信任水本身,但我依然信任人,信任那些扛著水桶走進廚房的送水工。我充滿疑慮地飲水,但不會懷疑他們。這就是荒誕,一方面,文明摧毀了水的起源,而另一方面,文明對“上善若水”的領(lǐng)悟已經(jīng)根深蒂固地創(chuàng)造了可以像太初之水那樣信任的人。“上善若水”已經(jīng)不善,這是“上善若人”的時代,如果人也不能信任,不能信任普遍之善、無意識之善這種“水”的存在,那就是末日。這種信任有點狹隘逼仄,無可奈何,也是一賭。
(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