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廷明 張維 陳志剛 付偉 唐寧
(1.株洲易力達機電有限公司;2.邵陽學院機械與能源工程系)
轉向柱是電動助力轉向系統(EPS)的重要組成部分。EPS 轉向柱上端受到由方向盤傳來的力偶作用,下端則受到來自轉向器的阻抗力偶作用,因此對轉向柱進行扭轉分析主要是求得其扭轉角的大小。但是在Ansys Workbench 11.0 里面沒有直接求解扭轉角的選項和自定義結果,所以扭轉角的求解是個難題。因為優(yōu)化要調用模型的尺寸參數,所以具體的尺寸應該以參數變量的形式進行保存,參數化是整個協同仿真的基礎[1],但是模型通過igs 格式導入AWB 的方式,沒有Workbench 能夠調用的參數變量,這也是優(yōu)化中一個要解決的難題。文章首先利用Pro/E 軟件對EPS 轉向柱進行三維建模,然后在Ansys Workbench 環(huán)境下對其進行剛度分析,實現了扭轉角的精確計算[2],并采用ABW 提供的Design Xplorer(DX)成功對EPS 的轉向柱進行了尺寸優(yōu)化。
轉向柱由輸入軸上部和下部兩部分構成,中間通過圓柱銷連接在一起。根據圣維南原理,建模過程中忽略了轉向柱兩端的局部特征。得到的轉向柱裝配圖,如圖1 所示。
定義材料屬性,轉向柱采用45#鋼,彈性模量為2×1011Pa,泊松比為0.3,體積質量為7 800 kg/m3。采用自動接觸。
選擇【Mesh】>【Insert】>【Method】激活網格類型命令Method,在“Method”屬性菜單中,選擇整個模型,并指定網格類型為空間四面體,選擇【Mesh】>【Sizing】在“Sizing”屬性中,選擇整個模型,并指定網格尺寸為0.003 m,最終網格劃分,如圖2 所示。
選擇分析類型為靜態(tài)結構分析(Static Structural),選擇軸的一個端面,在Deformation 中設置力矩值為600 N·m,執(zhí)行【Model】>【Insert】>【Coordinate Systems】為軸插入一個Cylindrical 局部坐標系,如圖3 所示。
此設置是求解扭轉角的關鍵,也是難點,具體設置過程為:執(zhí)行【Solution】>【User Defined Result】在屬性中的Definition 中的Expression 中輸入UX,坐標系選擇圓柱坐標系,在Output Unit 中選擇Angle。
經過Ansys Workbench 求解分析,得到轉向柱總變形量、X 方向位移及扭轉角仿真圖,如圖4~6 所示。
由上述剛度分析結果可知,轉向柱兩端和中間部分應力較大,變形較大。這是因為力矩是加載到兩端的端面,所以兩邊的變形較大而中間的扭轉較小,同時中間軸半徑較小,所以扭矩較小時變形也較大。
對于扭轉角的計算,采用試驗方法分析[4]:實車裝配位置將轉向柱固定在夾具上,將輸出端(萬向節(jié)一端)固定,如圖7 所示。在轉向柱上貼上應變片,連接應變儀,按規(guī)定的轉動速度左右向轉動方向盤并施加600 N·m 的力矩,測出扭轉角大小,試驗結果最小值為-0.547 5°,最大值為0.635 2°。
圖6 所示扭轉角分別為0.853 12°和-0.854 21°,與上述試驗值有差距,但是誤差在可接受范圍內,出現這樣的原因可能有4 種原因:一是可能兩邊的力矩設置為600 N·m 時偏大;二是材料參數設置問題;三是網格劃分、裝配體約束及接觸設置等方面的問題;四是試驗時傳感器精度和應變片粘貼質量等原因。
在AWB 中進行尺寸優(yōu)化,參數的傳遞需要保存成“fin.agde”的格式才能在優(yōu)化中調用參數。這些格式都是Workbench 獨有格式。經過不斷研究,文章采用的方式是針對變形和應力較大的部分在AWB 中重新建模,參數化轉向柱模型,如圖8 所示。
在DM 模塊中建立好模型后,指定變量尺寸,分別命名為ds-fin 的格式,實現尺寸變量到Simulation 和DX 模塊的傳遞,這是優(yōu)化設置中最難的問題。雙擊Model 進入到Simulation 模塊,進行類似設置,在Simulation 求解條件的屬性中選擇輸出參數,這些就是優(yōu)化最終對象。返回到Workbench 界面中單擊Goal Driven Optimization,彈出C 模塊,雙擊Design of Experiment 進行EPS 轉向柱的優(yōu)化設置[5],主要有以下5 個步驟。
1)選擇相應的輸入變量參數,其界面,如圖9 所示。
2)自動生成的46 個優(yōu)化設計點顯示界面,如圖10所示。
3)查看幾何模型的總變形面的響應面,其顯示界面,如圖11 和12 所示。
4)按照優(yōu)化列表進行優(yōu)化設置,其顯示界面,如圖13~15 所示。
5)優(yōu)化結果對比,其顯示界面,如圖16 所示。
由圖16 中數據可知,直徑和長度得到合理優(yōu)化,改進前后總的變形量明顯減少,最大減少量為3.69 mm。
1)實現了在AWB 中對扭轉角的計算,并通過對轉向柱在轉向輪側向上臺階工況下的剛度分析可知,兩邊的扭轉角分別為0.853 12°和-0.854 21°,與試驗值有差距,但很接近,可以為進一步對轉向柱進行優(yōu)化設計提供參考依據;
2)應用DX 模塊對轉向柱結構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實現了尺寸參數在Simulation 和DX 模塊的傳遞,通過尺寸參數設計在Ansys DX 中對軸的最大變形量重新計算,得到新的滿足要求的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