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冠偉
當下,在中央強力推進的反腐敗斗爭中,輿論將身份、級別各異的貪腐分子形象地比喻為“蒼蠅”、“老虎”。這其中,有個情節(jié)引起人們關注,即大多數(shù)稱得上“老虎”的貪官,他們的“事兒”都出在“蒼蠅”時期。僅以十八大以來被宣布撤職或停職調查的二十多名“老虎級”官員的情況分析,不論是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yè),還是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吳永文,也不論是湖南省政協(xié)原副主席童名謙,還是貴州省委原常委廖少華,他們大肆受賄、中飽私囊之舉和瘋狂侵吞國有資產的行徑,并非發(fā)生在他們仕途的頂峰。
以季建業(yè)為例,他的原籍是蘇州,長期任職于江蘇吳縣,他調任揚州、南京等地,從不帶家屬,家一直定居在蘇州。季建業(yè)主政揚州八年間,揚州的市政工程大多給了蘇州人,尋租空間不言而喻。而在房地產領域,季建業(yè)毫不避嫌地從蘇州引來頗有實力的房地產商。自2004年起,在季建業(yè)的關照下,蘇州兩家公司幾乎壟斷了揚州全市較大規(guī)模的建設工程和裝潢工程,其中的暗箱操作與幕后交易路人皆知。
從副省長的高位上跌落的沈培平,在云南官場經營了近二十年。他在每個主政的地方,都擁有絕對的權力和唯我獨尊的行事方式,多年來一系列殺伐決斷令其獲得“拆遷大佐”、“沈礦長”之類的稱號。至于湖北省原副省長郭有明、江西省原副省長姚木根等,導致他們“中槍”、“崩盤”的案件,都發(fā)生在“蒼蠅”環(huán)節(jié)。
通過對這些貪腐官員進行比照,人們可以洞悉到官場生態(tài)中的另一種腐敗——帶病提拔和邊腐邊升。不錯,官員的蛻變有個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貪官的敗露也有個原形畢現(xiàn)的過程,組織上還有審查研判的過程。正像有人比喻的,我們至今都沒有發(fā)明出政治上的CT機,不可能當即甄別出那些啃噬國家利益的蠹蟲。但是,當此類蠹蟲大量出現(xiàn)的時候,我們完全有理由有的放矢地制定出揭露和打擊措施,如果大量亡羊猶不能補牢,正說明我們在管理機制上尚有短板。
就在撰寫這篇短文的時候,一個頗富戲劇性的典型案例又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中。海南儋州原市委常委、秘書長權曉輝貪污受賄一千五百七十七萬元,以權斂財毫不遮掩,可十幾年來卻一路提拔。他利用公權力織就個人斂財關系網,將公款報銷也作為斂財?shù)囊环N手段,年均收入達八十萬元;他經營農場和擁有情婦是公開的秘密,曾將三名情婦分別安排在三亞、儋州電視臺和機關事務管理局。知情人講,權曉輝的貪污犯罪行為,早在任三亞市組織部副部長時就見端倪。
現(xiàn)實案例反復證明,“虎”患應從“蠅”病醫(yī),從而在源頭上扼制腐敗,給群眾以更多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jiān)督權,包括構建干部提拔的事后追責機制,都是行之有效和必不可少的手段。
【原載2014年5月12日《今晚報·肝膽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