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明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必須以培養(yǎng)熱愛生活,樂于探究,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兒童為根本目標。其核心理念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做人。因此,品德與社會的課程特點決定了情感教育是本課程的教育目標。那么,怎樣實現(xiàn)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中學生情感的積極升華呢?
一、智慧導入,催生情感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課伊始,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一小段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引子”,形成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的良好認知氛圍,使學生迅速地將興奮點由課間活動轉移到課堂學習上來。
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下冊“有多少人為了我”一課時,我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導入:同學們,你今天早上吃什么了呀?那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吃的面包、稀飯經(jīng)過了多少人的勞動才到了我們的餐桌呢?再看看自己身上穿的衣服,它們又是經(jīng)過了哪些人的勞動才穿到了我們的身上呢?在課的開始,以聊天的形式,從每天都必不可少的早餐和衣服談起,引發(fā)學生思考到底有多少人為此付出了勞動,從而為接下來的學習埋下伏筆。
二、注重體驗,激活情感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所生成的情感教育話題是以兒童“生活事件”的形式呈現(xiàn)的。對于兒童而言,他們只有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和領悟,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完成各項活動目標。因此,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特定“角色”實踐中喚起心中的情感,積累道德探索的直接經(jīng)驗。
例如:在“同學之間”一課中,我出示了學校開運動會時,班級拍攝的照片,在同學們回味運動會給大家留下的美好回憶的同時,引導學生交流:當你要上場時,你的衣物是誰幫你照看的?當你站在起跑線上時,是誰在為你加油的?當你受傷時,是誰陪你去保健室的?喚醒學生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時的感受。然后,再讓學生進行情景表演:壯壯踢球時撞到了同伴樂樂,兩人差點打起來,后來經(jīng)同學們勸阻,球賽繼續(xù)玩下去,玩得很高興。通過表演,讓學生對同學之間矛盾的處理有情境感,然后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明白如果我們互相體諒了,小矛盾就沒有了。情境表演可以讓學生產(chǎn)生切身體會,而不是將結論停留在口頭的空話。
三、有效對話,深化情感
對話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要努力通過體驗活動中的智慧對話,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促進學生情感的深化和行為的外化。
例如:在“綠色小衛(wèi)士”教學中,我讓學生說一說身邊存在的環(huán)境問題,再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各種環(huán)境污染的資料,師生體驗活動如下:
師:同學們,地球只有一個,要想使它更加美好,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生1:不捕殺動物。
生2:不亂砍濫伐。
生3: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
師:同學們,拯救地球要從我們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要呼吁我們身邊的每個人和我們一起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讓天更藍、水更清、花更艷,真正做一名環(huán)境保護的綠色小衛(wèi)士。
四、藝術留白,品味情感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具備教學技術,更需講究教學藝術,尤其是留白藝術。如今的課堂教學追求的大容量、高密度,使學生失去了思考的余地和探究空間。其實,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活動中,為學生適當?shù)目瞻?,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而且能在無形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例如:在“媒體連著我和你”一課中,要求我們通過電視、廣告和網(wǎng)絡三個主題,從正反兩個方面引導學生體驗、分析媒體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影響。課上,我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感受了媒體與人們生活的關系。之后,我以一句“同學們,請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的生活中不再有電視、廣告和網(wǎng)絡,我們的生活又將會是什么樣子的呢?”對于這一疑問我沒做過多的解釋,而是留給學生自己思考,雖然,他們的思想還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但通過思考,他們或許能開辟出我們意想不到的更為廣闊的情感空間。
總之,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修養(yǎng)、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途徑。教師要以情感為突破口,以情感人,以情明理,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思維,使教育和育人兩者完美融合。
(作者單位:江蘇揚州市江都區(qū)武堅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