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坦
(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呼吸科 河南 鄭州 450052)
化學藥物治療是惡性腫瘤治療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化療藥物常出現(xiàn)骨髓造血抑制、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從而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如何減輕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耐受能力,是臨床面臨的普遍問題。參芪扶正注射液為化療輔助藥物,它是根據(jù)中醫(yī)辨證論治的理論配方研制出來的,以黨參、黃芪兩種傳統(tǒng)的扶正中藥為主藥,起到益氣固本,增強化療效果,提高機體免疫力,減輕化療副反應,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輔助作用[1]。為了解參芪扶正注射液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化療反應的作用,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將69例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按隨機雙盲對照原則,分別在化療過程中輔助應用參芪扶正注射液與單純常規(guī)化療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于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呼吸科入院的69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男性41例,女性28例;年齡范圍為40~73歲,中位年齡52歲。所有患者病例均經(jīng)影像學檢查及病理學檢查確診,腺癌患者30例,鱗癌患者21例,腺鱗癌患者18例;臨床分期Ⅲ期32例,Ⅳ期37例。KPS評分70~90分。無咯血或其它出血傾向;肝、腎功能及血常規(guī)正常;預計生存期>3個月。采用雙盲操作,按臨床試驗隨機對照原則分為治療組35例、對照組34例,入組前1個月患者未行放療、化療或其他抗腫瘤治療。兩組一般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及相關指標檢測 非小細胞肺癌應用PTX 135 mg/m2,d1;DDP 25 mg/m2,d2-4,21 d 為1 個周期。化療前3 d,治療組靜脈給予參芪扶正注射液(麗珠集團利民制藥廠生產,國藥準字Z19990065)250 ml/d,對照組給予0.9%的氯化鈉注射液,250 ml/d?;熎陂g兩組均予常規(guī)對癥及支持治療,如給予胃黏膜保護劑、水化及抗骨髓造血抑制處理。比較兩組化療的完成率;觀察兩組白細胞水平變化以及KPS評分。若出現(xiàn)骨髓造血毒性,經(jīng)處理后下一化療周期前控制在 I度毒性以下,繼續(xù)完成化療,否則中止化療[2]。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治療前后進行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測定;免疫功能檢測;化療期間不良反應的觀察;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定:觀察治療前后KPS評分變化[3]。以KPS為基礎的評價標準是:①改善:KPS評分增加≥10分,并維持4周以上;②穩(wěn)定:KPS評分無明顯變化;③惡化;KPS評分減少≤10分。有效率=(改善例數(shù)+穩(wěn)定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資料的處理,定量資料采用t檢驗及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定性資料采用χ2檢驗方法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化療完成率比較 治療組34例化療完成率為97.1%;對照組30例化療完成率為88.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化療前后各指標的變化比較 化療后兩組白細胞水平明顯低于化療前,治療組白細胞水平降低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熀笾委熃M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比值)水平、NK細胞比例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外周血WBC水平變化比較(,×109)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外周血WBC水平變化比較(,×109)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組別 N 35 7.2 ±3.1 6.5 ±2.7對照組34 7.0 ±2.9 4.2 ±3.4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學指標變化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學指標變化比較()
注:化療后與對照組比較,*P <0.05。
NK/%治療組(n=35)組別 時間 CD3+/% CD4+/% CD8+/% CD4+/CD8+44.7 ±9.6 24.7 ±6.6 34.1 ±4.6 0.7 ±0.4 20.4 ±9.0化療后 48.1 ±9.1* 29.1 ±5.9 30.5 ±5.8 0.9 ±0.3* 22.0 ±8.8*對照組(n=34)化療前化療前 43.3 ±10.6 26.2 ±4.7 31.1 ±5.0 0.8 ±0.4 21.3 ±8.4化療后 38.2 ±10.0 22.2 ±5.6 24.2 ±5.5 0.7 ±0.4 18.6 ±9.2
2.3 化療后兩組KPS評分比較 治療組體力狀況KP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化療后KPS評分比較(n,%)
病理學研究者認為,機體內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及其治療效果與患者自身的免疫狀態(tài)有著直接關系,當免疫力低下時,會誘發(fā)腫瘤及惡化。因此,提高患者機體的免疫力對抗腫瘤治療至關重要[4]。
參芪扶正注射液是以黨參、黃芪兩種傳統(tǒng)的扶正中藥為主藥,采用現(xiàn)代的高科技技術提取并分離出其有效成分,精制而成的中草藥注射液。因黨參有養(yǎng)津、益氣及補血的作用;黃芪有衛(wèi)外固表及補中升陽的作用。黨參與黃芪合用,形成了補氣扶正的獨特功效。中醫(yī)學研究者認為,惡性腫瘤的患者機體均存在“正氣虛弱,邪氣內侵”的現(xiàn)象,而常規(guī)單純的化療會降低機體免疫力,加重正氣的損傷。因此,“扶助正氣、補益氣血”是治療腫瘤的基本原則[5]。動物學研究結果顯示,給予參芪扶正注射液治療1周后,用化療藥物導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脾臟細胞CD4+淋巴細胞的數(shù)量與CD4+/CD8+比值顯著高于未使用參芪扶正注射液治療的對照組(P<0.05),但是CD8+淋巴細胞的數(shù)量未發(fā)現(xiàn)有明顯變化,提示參芪扶正注射液可能具有增強CD4+T細胞的效果,并能提高免疫學功能[6-7]。同時,大量的臨床研究也表明,參芪扶正注射液具有提高腫瘤患者機體免疫學功能的作用[8]。
本研究結果顯示,未使用參芪扶正注射液的對照組治療后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比值)較治療前顯著降低。而化療期間輔助應用參芪扶正注射液的治療組,治療后的 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比值)水平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這一結果提示我們參芪扶正注射液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進而增強患者對化療的耐受性。本組研究資料還顯示,治療組的骨髓抑制發(fā)生率、白細胞等指標的下降速度及程度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即患者對化療藥物的耐受力有所提高。參芪扶正注射液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化療藥物的骨髓抑制毒性反應,此結果符合了化療“增效減毒”的基本要求。
總之,參芪扶正注射液能夠改善化療藥物對肺癌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提高化療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采用合理有效的化療方案,同時結合扶正治療,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機體狀態(tài),增強患者對化療的耐受性,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毒副反應的發(fā)生率,使化療盡可能按時、足量完成,從而提高療效和患者的生存質量。
[1] 蔣瑩,莊文斌,周寧.參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療治療晚期肺癌療效觀察[J].中國藥房,2005,16(10):772-773.
[2] 劉鵬輝,廖國清,王紅梅.參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療治療晚期肺癌的療效觀察[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7,29(3):259-260.
[3] 耿維鳳,陳敏.參芪扶正注射液臨床初步觀察[J].中國醫(yī)院醫(yī)學雜志,2003,23(9):554-555.
[4] 郝秀麗,呂曉君.參芪扶正注射液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實用腫瘤學雜志,2008,22(5):458-459.
[5] 梅宏,陳志昌.參芪扶正注射液對肺癌患者手術后免疫功能的調節(jié)作用[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5,36(3):449-450.
[6] 喬綱,蘇文聰.參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療治療肺癌臨床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2):29-30.
[7] 王靜.參芪扶正注射液對肺癌化療患者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7):503-504.
[8] 朱小玉,陳運賢,鐘雪云.參芪扶正注射液對化療后小鼠免疫功能的保護作用研究[J].中國免疫學雜志,2006,22(10):925-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