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濟美+馬俊
被視為我國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標志性工程的國產大飛機C919,近日又成輿論焦點。
5月22日,境外媒體相繼炒作C919“因技術原因”推遲首飛,隨后,有關中俄將聯(lián)合研發(fā)下一代寬體遠程客機項目的消息,也讓不少人擔心C919會否受到沖擊。
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國商飛公司設計研發(fā)中心,親自體驗C919樣機,并叮囑“一定要把大飛機搞上去”。
國家高層的支持讓人堅定信心,而那些從中國民機研制低谷時期蹣跚而來的研制者們,更能體會“國家意志”對于民機項目的價值。
C919并無“首飛拖延”
C919的研制進度究竟有沒有拖延?上海飛機設計院副院長、C919項目行政指揮韓克岑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我們的時間表從未改變,就是2015年底。
國務院大型飛機重大專項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張彥仲也曾多次說明,“大型客機在項目啟動后90個月內實現(xiàn)首飛”的方案是經過國務院批準的,首飛時間節(jié)點始終只有一個:2015年底。
至于C919的研制進展,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C919項目管理部部長戚學鋒告訴本刊記者:“今年將完成飛機級詳細設計評審,首架機的機體結構下線?!?/p>
關于外媒所謂“C919首飛拖延是受困于缺乏核心技術,不得不從美國購買關鍵部件和系統(tǒng)”的消息,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院長郭博智表示:“并不存在這種情況,而且核心技術是永遠買不到的?!?/p>
在影響首飛的多種因素中,飛行控制系統(tǒng)與航電系統(tǒng)始終被視作最關鍵的因素,ARJ21-700當年就受到飛控系統(tǒng)的拖累而延遲首飛。目前,C919的主飛控系統(tǒng)由美國飛控系統(tǒng)供應商霍尼韋爾公司研制,它采用比波音737更為先進的全時全權限電傳操縱系統(tǒng)和先進的主動控制技術。
這種技術是高綜合、高安全、高復雜度的關鍵機載系統(tǒng)之一,其中多項屬于民機研制的核心技術,美國政府明令此項技術禁止出口。
郭博智解釋說:“我們只能自行研發(fā)核心技術,即飛行控制律的算法,霍尼韋爾公司作為飛控系統(tǒng)的供應商,受制于美國法律不能提供這項技術,只能由中國商飛自主研發(fā),他們只負責將我們設計好的算法與方案進行功能的實現(xiàn)。每次,對程序設計是否合適,他們只回答 YES或NO,故障原因則需要我們自己進行定位與更改。”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中國商飛在飛行控制律設計方面有了重大突破。韓克岑透露:“不僅可以支持首飛的需求,還能支持后續(xù)一定階段的試飛工作?!?/p>
“雖然目前航電系統(tǒng)的進展遇到諸多困難,但風險是可控的,研制進度也基本滿足首飛前的要求?!表n克岑表示,由于C919在設計之初就肩負著提升國內航空系統(tǒng)供應商的責任,因此在面向全球公開招標機載系統(tǒng)供應商時,也鼓勵國際供應商與國內企業(yè)成立聯(lián)合公司提供產品配套。
與ARJ21-700直接采用柯林斯公司成熟產品的做法不同,中國商飛此次選擇了與波音787同等先進的航電系統(tǒng),增加了技術難度,并且多個系統(tǒng)的供應商來自中國航空企業(yè),他們普遍缺少民機復雜電子硬件與軟件開發(fā)的技術能力,而且中國局方對于機載設備的適航審定工作也缺少成熟的經驗。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商飛選擇自主開發(fā)C919航電系統(tǒng)的設計與集成,自然承擔了風險,也被視為對主制造商關鍵能力的一次挑戰(zhàn)。
ARJ21-700的經驗將提速C919研制
作為中國第一款進軍國際市場的商用飛機,ARJ21-700支線飛機被視為C919的“趟路者”。
美國《華爾街日報》認為,ARJ21-700在試驗、試飛以及適航取證方面出現(xiàn)了漫長的拖延,暗示C919即便實現(xiàn)首飛,此后也將面臨類似困境。
上飛院副院長、ARJ21項目行政指揮李玲認為,ARJ21-700所經歷的諸多挫折,都會成為C919的寶貴經驗。
李玲回顧說,當年受研制經費限制,ARJ21-700在首飛前只進行了96項研發(fā)試驗,不夠充分,導致出現(xiàn)了一些重要的設計更改,拖延了項目進展。
如今,在C919研制團隊手中,有一份近千項的ARJ21-700經驗清單,借此避免重蹈覆轍。
截至目前,為了盡量避免在后期出現(xiàn)重大的設計反復與構型調整,C919在前期共策劃了幾百項研發(fā)試驗。例如2014年6月即將展開主起落架艙內輪胎爆破試驗,而這項試驗的驗證方法是ARJ21-700用了五年時間與中國局方共同確定的,并在5月20日獲得成功。C919飛機可以直接借鑒其成果。
來自ARJ21-700構型管理和試飛管理方面的經驗,也將提速C919的試驗、試飛速度。
在ARJ21項目早期試飛階段,申請人缺少有經驗的試飛團隊,甚至中國民航局審定試飛團隊也未組建。而現(xiàn)在,經過ARJ21-700六年的試飛過程,申請人已經掌握了民機試飛規(guī)律與諸多高風險科目的試飛方法,能夠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進行高效的綜合試飛。
與此同時,來自ARJ21-700適航方面的經驗,包括對于試驗成功與否的判據(jù)、表明是否滿足適航條款的符合性驗證方法,也都將直接應用于C919的取證過程。
當然,真正進入市場運營過程,C919一定不會一帆風順。
郭博智表示,最大的難度在于,C919的適航審定基礎是最新的適航標準,比ARJ21-700多出近30項審定試驗試飛科目,這些科目的驗證方法需要C919自己探索。
例如,為了避免由飛機燃油箱爆炸所引發(fā)的事故,美國民用航空局于2008年7月發(fā)布125號修正案,要求新研制的飛機采用飛機燃油箱惰化系統(tǒng)。C919就采用了這種全新裝置。由于這種系統(tǒng)在國內是首次采用,相關技術領域一片空白,波音和空客等主機廠又將相關技術嚴格封鎖,就需要中國商飛自主探索,花費大量時間驗證系統(tǒng)的性能。
ARJ21-700也為C919留下一些未解決的問題。比如,用于驗證飛機輪胎濺起的水對發(fā)動機工作狀態(tài)是否產生不利影響的濺水試驗,其判據(jù)至今申請人仍與FAA存在分歧。
李玲解釋說:“按照最初對條款的理解,我們認為在整個試驗過程中只要發(fā)動機沒有產生不利影響,就視為試驗成功。但在試驗結束后,F(xiàn)AA認為判據(jù)在于不能有明顯的水進入發(fā)動機,因此我們不得不更改ARJ21-700的輪胎設計?!?/p>
韓克岑表示,C919已采取相應的解決辦法。
能否進入國際市場,變數(shù)始終存在
C919面臨的挑戰(zhàn)并不限于技術領域,變數(shù)始終存在。
自上世紀90年代起,中國希望通過拓展中美雙邊適航協(xié)定,使中國飛機進入歐美市場。
1992年,選定運-12飛機作為樣本機,由中國民航按照美國FAA適航條例進行“影子審查”,由美國FAA認可后,頒發(fā)FAA型號合格證,這也是中國唯一獲得FAA適航證的小型通用飛機。
此后多年間,受制于低空開放政策的限制,中國的通用航空市場并不活躍,也未啟動小型通用飛機的研制。2013年12月中國宣布低空開放政策,通過運-12飛機拓展的中美CCAR23部雙邊適航協(xié)定可以真正發(fā)揮作用,使中國的通用飛機進入國際市場。
然而,16天后,奧巴馬簽署了《小型航空器復興法案》,要求FAA采用新的認證標準,一夜之間,此前的協(xié)定形同虛設。
中國商飛各層面的人士大都認為,F(xiàn)AA在推動中國商用航空安全體系發(fā)展的同時,也不免受到來自美國政府和公眾的影響。
在ARJ21-700申請FAA適航證早期,美國輿論就曾質疑FAA為什么要幫助美國的競爭對手審定飛機。為此,ARJ21在加拿大進行自然結冰試飛期間,F(xiàn)AA并沒有對選定科目進行現(xiàn)場目擊。在C919提出申請FAA適航證的同時,F(xiàn)AA曾建議放棄ARJ21-700,直接啟動C919的適航審定。這個條件,中國商飛顯然不能接受。
C919的設計目標比目前運營的同類型飛機節(jié)油12%~15%,這促使波音與空客倉促推出了對現(xiàn)有波音737和空客320更換發(fā)動機的策略。被視為與波音公司構成直接競爭的C919能否獲得FAA的適航證,仍是未解之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