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茹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寫作;關系;處理原則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7—0052—01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密不可分。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寫作內容的重要來源。寫作則是閱讀能力的運用和展現。新的課程標準對閱讀和寫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閱讀方面要求學生能“復述敘事性作品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寫作方面則要求“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寫作素材”。由此可見,閱讀和寫作是提高語文水平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關鍵之處。
語文教學中要培養(yǎng)并不斷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是廣大語文教師的共識。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很多農村小學生閱讀習慣較差,課外閱讀量小,學生大多只重視學習教科書,知識面窄,閱讀能力差,寫作水平低下。由于環(huán)境的制約,他們不知道閱讀哪些讀物,如何閱讀才更有收獲,相當一部分語文教師也不知道如何指導學生閱讀才更有實效。因此,筆者認為,只有將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走讀寫一體化訓練之路,才能走出困境,有效地提高農村小學生的閱讀與寫作水平。那么,在教學中如何才能正確處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呢?
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樂讀、會讀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入門的向導”。對此,筆者堅持課內為主、課外為輔的教學方式,積極營造讀書氛圍,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根據學生好奇心強、樂于參與的特點,在校園內多開展一些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讓學生們親身體驗,在活動中激發(fā)閱讀興趣。例如,歌詠比賽、詩歌朗誦會、閱讀比賽、寫作比賽等等,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享受閱讀的快樂,使學生樂于讀書,樂于積累。
二、在廣泛的閱讀中積累知識
閱讀包含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而作為積累材料的閱讀,主要指課外閱讀。在學生樂于讀書的前提下,針對農村學生的知識面狹窄,對外界了解不多、溝通少的特點,教師可以有的放矢地向學生推薦一些優(yōu)秀讀物,讓學生多讀經典的書,學習作家的語言表述方式和寫作思路。課外讀物內容廣博,知識豐富,自然現象與社會現象相兼容,是前人觀察成果的結晶,更是學生廣泛采擷的素材。所以,學生在閱讀大量的課外讀物中可以獲取大量的知識,開拓視野。
三、把閱讀中積累的知識運用到寫作中
廣泛的閱讀使學生思維活躍、感情豐富,并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了寫作方法,積累了大量的語言、詞匯。但這些語言、詞匯是死的,教師要激發(fā)學生把這些死的語言詞匯轉化為活的語言詞匯,將寫作置于現實生活中。要鼓勵學生寫日記,把自己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感寫下來,把生活中感興趣的事寫下來,將積累的知識運用其中,讓學生在日記中自由表達。農村的生活有許多喜聞樂見的東西值得我們去通過日記表達。教師要告訴學生寫日記并非每天要寫長長的一篇,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只要抓住一個值得寫的片斷,當長即長,能短則短,并把在閱讀中積累的詞語在日記中加以靈活運用,那么,死的語言、詞匯就變活了。
對于農村小學生而言,“作文難、怕作文”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要化寫作文的消極態(tài)度為積極態(tài)度,首先要讓學生學會閱讀,博覽群書,搜集資料,并將閱讀變?yōu)槊總€學生的自覺行動,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改變學生怕作文的情況。實踐也證明,學生語文成績較高、作文寫得較好的學生,他們除了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外,還得益于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長期堅持課外閱讀。由此可見,我們只有正確處理學生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大膽改變那些傳統(tǒng)的古板的教學方式,讓教學適合學生的口味,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欲望。
總之,閱讀和寫作各有其目的和任務,但在實踐中又是緊密結合、相輔相成的。因此,只有堅持閱讀與寫作兩手抓,找到兩者的結合點,舞好這兩柄“利劍”,才能達到“雙劍合璧、威力劇增”的效果。
?笙 編輯:郭裕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