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達林·R.斯蒂爾+譯/嚴小平
斯:你不僅是知名的古生物學家,而且是一位有造詣的藝術家。你是怎樣學習繪畫的?
巴:任何人都能作畫。繪畫的能力不在你的指尖,而在你的眼睛里。如果你能看見結構,如果你能看見形式,你就能把它記錄下來。我上解剖學課,就把學生帶到動物園,對他們說:“畫那頭美洲豹?!薄拔也粫??!彼麄冋f?!澳銈兡芸匆娔穷^美洲豹嗎?”“能看見。”“肘部是直的還是彎的?”“噢,彎的。”“踝關節(jié)是彎的嗎?”“是的?!薄八裙返孽钻P節(jié)還要彎吧?”“不錯。”“把它畫下來?!币悄愣迷鯓涌唇Y構,能在你的頭腦中大概畫下一系列東西,你就能把它畫到紙上。
斯:你已經畫了一些極富想象力的圖畫,這些圖畫包括一些有羽毛的恐龍。為什么你認為有的恐龍可能有羽毛呢?
巴:有一種叫始祖鳥的古生鳥,它的化石就是帶羽毛的。始祖鳥的骨骼不比霸王龍更像鳥。好幾種恐龍從骨骼上看都非常像鳥。這些恐龍的結構那么像鳥,它們必定有和鳥類一樣的運動方式。所以給那種恐龍加上羽毛是很合理的。
斯:在你還是青年的時候,恐龍的幻想曾使你著迷。今天,在你的心目中,恐龍的形象已經大大改變了,這在很大程度歸功于你的研究。你認為恐龍是溫血的,運動速度很快。在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大家都認為恐龍像爬行動物一樣,是些行動遲緩、蠢笨而呆頭呆腦的冷血動物。這種看法從哪兒來的?
巴:這個問題提得好。我不知道從哪兒來的。在19世紀中期首次發(fā)掘出恐龍化石時,古生物學家就立即意識到,這些已滅絕的動物看上去既像鱷魚又像犀?;蛘叽笙螅窒聒B類。當時,認為它們應被稱為爬行動物的意見占微弱多數。英語“恐龍”意即“可怕的蜥蜴”。不過,古生物學家還是認為,恐龍有許多類似鳥的特征。到1860年,世界各地的大多數學者都接受了鳥是活著的恐龍的觀點。而到了1920年至1940年間,學者們最后還是把恐龍看做冷血、陰郁而令人討厭的動物了。
斯: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改變呢?
巴:不知道,沒有這方面的證據。還沒有明確的科學論文論證恐龍是冷血、陰郁而蠢笨的。這僅僅是科學的一種改變和漸變。我認為,這正是由于那時很少有科學家研究恐龍的緣故。
斯:你怎么確定這種觀點就是錯誤的呢?
巴:這很簡單。我在耶魯大學上二年級時,有一天晚上穿過漆黑的博物館,看見所有的恐龍骨骼在得到一點光的時候,都似乎在動。我盯著那些被想象成冷血的、蠢笨的、陰郁的、丑陋的巨獸看了好一會兒,突然意識到這從歷史上是講不通的。恐龍統(tǒng)治了地球1.65億年。在那個時期,活著的溫血哺乳動物就是弱小而可憐的軟毛球。冷血、蠢笨的動物居于統(tǒng)治地位,而智慧的溫血動物一直保持矮小的個頭,這說得過去嗎?這些恐龍能居于統(tǒng)治地位,是因為它們必然一開始就比那些軟毛的哺乳動物更強。
斯:你是怎樣得出恐龍是溫血動物這一結論的?
巴: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顧歷史。我總結了恐龍化石的歷史,發(fā)現在恐龍統(tǒng)治陸地的1.65億年中,所有大于4.5千克的動物都是恐龍。經過一波接一波的進化、滅絕、進化,每次出現的大型動物都是恐龍,雖然種類不同但都是恐龍。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歷史,但它需要一個解答。
斯:你認為可以怎樣解釋這段歷史?
巴:理論得符合歷史事實。恐龍一再戰(zhàn)勝哺乳動物的事實證明,它們是優(yōu)于哺乳動物的。現在,我們必須明白它們?yōu)槭裁词莾?yōu)秀的。我在 1968 年寫過一篇題為《恐龍的優(yōu)勢》的論文,指出恐龍的腿不像蜥蜴、青蛙或鱷魚的腿,它們的結構非常復雜,適于巨大的動物長時間快速運動。你可以嚇一只蜥蜴,它會快跑10秒。你可以嚇一匹馬、一匹斑馬,或者一只狼,它們能跑20分鐘至1小時,大的溫血動物往往有耐力。我研究過恐龍腿的構造,然后才得出結論,它們是有耐力的賽跑冠軍。
斯:僅此一條就能證明恐龍是溫血動物嗎?
巴:我還研究過食肉動物與其獵物的關系。冷血食肉動物需要的食物要比溫血食肉動物少得多。同相同規(guī)模的獵物種群,能“飼養(yǎng)”的溫血食肉動物的最大種群是它們能“飼養(yǎng)”的冷血食肉動物最大種群的1/10或1/20??铸埢姆植加衷鯓幽??我外出到懷俄明州挖恐龍化石,食肉恐龍翼龍的化石很少見,而以植物為食的雷龍的化石非常普遍。食肉恐龍像獅子、老虎一
樣罕見。如果恐龍是溫血動物,那么情況剛好吻合。
斯:你的關于恐龍是溫血動物的觀點起初并不為人所接受。你為何這樣看呢?
巴:噢,我的觀點受到冷遇是在20世紀60年代末。我最初發(fā)表論文的時候,傳統(tǒng)科學家的反應好像是:“這人是誰,我們怎能聽憑他瞎說一氣?”恐龍是冷血的、蠢笨的爬行動物的觀點流行過二三十年,每個人都相信它,它被寫進所有的書籍。我的觀點則極具顛覆性。事實上,我根本不是第一個提出這個觀點的人。1854年,有一系列論文發(fā)表,提出包括恐龍像鳥類和其他動物的觀點。這些論文被忽視了。我所做的大量工作不過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已有的研究上。
##2#@
斯:有關恐龍的最大謎題就是,它們?yōu)槭裁赐蝗辉?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滅絕。為了解釋這次大滅絕,科學界已經提出許多理論。你認為是什么使它們滅絕的?
巴:最流行的理論是,有一顆彗星或隕星撞擊地球,巨大的爆炸拋起塵埃云,遮蔽了太陽。突然間,到處都變得寒冷,一切生物都死了。我認為這種理論靠不住。
斯:為什么?
巴:這個理論完全忽略了陸地上所發(fā)生的大多數事件。如果你想研究恐龍并了解它們,你就必須同時考慮青蛙、海龜、蠑螈和哺乳動物。你不能把恐龍割裂開來。所有的大動物都是恐龍,這是真的,但是大多數動物并不大。到亞馬孫河的雨林,甚至新澤西的一個森林里去,你會發(fā)現大多數動物都很小。如果一顆原子彈在巴西上空爆炸,遮蔽陽光,使亞馬孫河雨林變得寒冷,誰會最先死呢?是大的鹿和美洲豹,還是小的青蛙?應該是青蛙先死,因為在任何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它們都是最嬌弱的動物,它們的血液與生活環(huán)境息息相關。而且,一只熱帶青蛙暴露在寒冷中就會死亡。一頭大型動物,如鹿或大象之類,就能抵御嚴寒,還可以跑到別的地方去。但是,你聽說過白堊紀晚期有青蛙滅絕嗎?沒有,因為青蛙沒有死光,海龜和蠑螈也沒有死光。這些對驟然發(fā)生的寒冷毫無抵抗能力的嬌弱動物都沒有死光,而恐龍這個最大的、最活躍的、應該花數周時間才可能殺絕的動物,竟然滅絕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