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梅
湖南省祁東縣中醫(yī)醫(yī)院 湖南祁東 421400
中醫(yī)辨證配合耳穴治療小兒近視50例
劉紅梅
湖南省祁東縣中醫(yī)醫(yī)院 湖南祁東 421400
目的:探討分析中醫(yī)辨證配合耳穴治療小兒近視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間收治的100例小兒近視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兒各50例。觀察組給予中醫(yī)辨證配合耳穴(中藥熏洗配合王不留行籽耳穴貼壓)治療,對照組僅給予耳穴(王不留行籽耳穴貼壓)治療,治療時間均為4周。治療前后以國際標準對數(shù)視力表進行視力檢測,觀察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中醫(yī)辨證配合耳穴治療小兒近視的療效顯著,治療總有效率隨著近視程度上升而下降。
中醫(yī)辨證;耳穴治療;小兒近視
近視眼中醫(yī)名"能近怯遠癥"。小兒近視屬于臨床常見的眼科疾病,給患兒的健康和生活及學習帶來嚴重的影響。本文旨在探討分析中醫(yī)辨證配合耳穴治療小兒近視的效果,以期為臨床治療小兒近視提供參考,具體報告如下:
1.1 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間收治的100例(189眼)小兒近視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兒各50例(94眼+ 95眼)。觀察組中男性患兒24例,女性患兒26例。年齡5歲-12歲,平均年齡9.0±2.5歲。病程1個月-4年,平均病程2.0±0.5年。其中6例患兒視力<4.4,44例患兒視力4.4-4.9。其中輕度近視26例(51眼),中度近視18例(34眼),高度近視6例(9眼)。對照組中男性患兒23例,女性患兒27例。年齡4歲-13歲,平均年齡8.0±2.8歲。病程2個月-3年,平均病程2.5±0.6年。其中5例患兒視力<4.4,45例患兒視力4.4-4.9。其中輕度近視27例(53眼),中度近視18例(34眼),高度近視5例(8眼)。兩組患兒在數(shù)量、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檢查方法以國際標準對數(shù)視力表進行視力檢測,同時行裂隙燈顯微鏡、眼底檢查,將眼部器質性病變排除。行散瞳驗光檢查后分類:輕度近視(<-3.00D),中度近視(-3.00D--6.00D),高度近視(>-6.00D)[1-2]。
1.2.2 治療方法
1.2.2.1 觀察組給予中醫(yī)辨證配合耳穴(中藥熏洗配合王不留行籽耳穴貼壓)治療。中醫(yī)辨證:1)心脾兩虛:癥見能近怯遠,伴心悸氣短,神疲體倦;舌淡苔白,脈細弱。治以補益心氣,定志安神,藥用:遠志10g石菖蒲12g黨參12g茯神8g黃芪12g丹參10g.2)脾腎陽虛:癥見能近怯遠,伴耳鳴失聰,頭暈目眩,少氣懶言,疲倦無力,口苦咽干,脈虛無力。治以補氣升陽,聰耳明目,藥用:黃芪10g黨參10g蔓荊子10g升麻6g葛根10g黃柏8g白芍10g石菖蒲10g柴胡10g炙甘草5g 3)肝氣郁結:癥見能近怯遠,伴眉骨酸疼,頭痛眼脹,干澀昏花,脈沉弦。治以疏肝解郁,理氣明目,藥用當歸10g白芍10g柴胡10g茯苓10g梔子10g牡丹皮10g青皮10g香附10g桑椹20g女貞子20g夏枯草10g石決明20g(先煎).一療程為1周,治療時間為4周。中藥熏洗:組方為蒲公英15g、防風15g、荊芥15g、絲瓜絡15g、蟬蛻15g、菊花15g、連翹15g、金銀花15g、昆布30g、丁香30g、桂枝30g。將上述藥物混勻后置于高壓鍋內(nèi),將2000ml水,加熱到出蒸汽,將開關關閉,通過軟管接蒸汽來對患兒眼部持續(xù)熏蒸,每次15分鐘,一療程為2周,治療時間為4周[3]。耳穴貼壓:選擇目1、目2、眼、腎、肝、心、神門等穴。對耳廓皮膚常規(guī)消毒后,將粘王不留行籽膠布再貼于耳穴,對膠布按壓,使耳穴出現(xiàn)明顯的熱感、脹感、痛感。每天按壓3次-5次,每次5分鐘,3天更換一次,兩耳交替,療程為4周。
1.2.2.2 對照組僅給予耳穴(王不留行籽耳穴貼壓)治療,治療時間為4周。
1.3 觀察項目治療前后以國際標準對數(shù)視力表進行視力檢測,觀察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
1.4 療效評價以國際標準對數(shù)視力表作為標準,按照裸眼視力的提高程度進行評價:治愈,即視力>1.0;好轉,即視力提高在2-3行以上;無效,即視力未有提高[4]。
1.5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結果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具有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詳見表一
表一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由表一可見,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治療總有效率隨著近視程度上升而下降。
3.1 近視眼雖然可以驗光配鏡矯正視力,但有的仍不斷發(fā)展,需多次更換鏡片。臨床手術治療技術日趨成熟,但僅適用于成人(18歲以上),不適用于屈光度不穩(wěn)定的兒童。高度近視眼可引起黃斑及視網(wǎng)膜出血,脫離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視力,甚至失明。
3.2 《審視瑤函》說:"久視傷睛成近覷","勞瞻竭視,能致病而損光華"。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fā)育階段,若不注意用眼衛(wèi)生,看書寫字姿勢不正,距離太近,時間太長,字跡太小,照明不良等都是釀成近視的外因。但也有學齡前兒童患近視的,或只有一眼患近視的,因此不能忽視內(nèi)在因素。
3.3近視眼的治療除排除外因外,還要審證用藥調節(jié)內(nèi)臟。《審視瑤函》說"目竅于肝,生于腎,用于心,潤于肺,藏于脾"。內(nèi)服選用益氣、定志、補陽、疏肝等法。中藥熏洗的組方中蒲公英、菊花、連翹、金銀花清熱、平肝明目,防風、荊芥解表散風,桂枝、絲瓜絡活血通絡,蟬蛻退翳明目,昆布、丁香利水消腫。諸藥綜合,可通暢氣血運行,充足滋養(yǎng)精氣于目,提高視力。"目者,宗脈之所聚也。"耳和臟腑于生理和病理方面存在相關性,按壓耳穴可使機體雙向調節(jié)機能激活,使眼部精氣得到調整。選擇目1、目2、眼、腎、肝、心、神門等穴位,目1、目2、眼穴可治療相關等眼病,腎穴可對腎陰、腎陽補益,治療眩暈、失眠、耳鳴、腰痛,肝穴可疏肝解郁,治療肝氣郁滯和眼病,心穴可益心陽、補心氣,治療心血管疾病,神門可鎮(zhèn)靜,補肝益腎。諸穴配合可調和營血、寧心安神、養(yǎng)血平肝、補腎益精、增光明目,治療小兒近視的效果較好。按照現(xiàn)代醫(yī)學的理論,耳穴貼壓可協(xié)調腦神經(jīng),調和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和心血管系統(tǒng),改善眼循環(huán),使眼球壁、晶狀體、睫狀肌等組織的彈性增強,以提高視力[5]。本研究顯示,給予中醫(yī)辨證配合耳穴(中藥熏洗配合王不留行籽耳穴貼壓)治療的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僅給予耳穴(王不留行籽耳穴貼壓)治療的對照組。
3.4 近視雖有遺傳因素,但從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早,注意用眼衛(wèi)生,可以預防近視。凡經(jīng)過治療,在提高視力的基礎上,注意合適的環(huán)境光線亮度,改善近距離用眼姿勢,堅持體育鍛煉,增強室外活動,有利于鞏固和提高療效。總之,防治原則是消除致病的外因,調整心肝脾腎等內(nèi)臟功能,多用補益之劑結合調理,相輔相成,以補為主,以通為用,使陰陽平衡,水火相濟,血旺精充,肝氣有余,膽汁充盈,經(jīng)絡潤澤,血脈和利,則目光炯炯,遠射無遺。
綜上所述,中醫(yī)辨證配合耳穴治療小兒近視的療效顯著,治療總有效率隨著近視程度上升而下降。
[1]唐敏,岳麗菁,張超然.中藥熏洗聯(lián)合耳穴貼壓治療近視的臨床研究[J].國際眼科雜志,2011,11(7):1265-1266.
[2]張蕾.推拿配合耳穴治療青少年近視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3(26):161-162.
[3]陳建蘭,章文宇,趙輝.光針配合耳穴治療青少年早期近視療效觀察[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23(4):304-305.
R276.7
B
1009-6019(2014)10-01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