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華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兒童醫(yī)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探討護理干預對小兒腹瀉的臨床治療效果的影響
鄧麗華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兒童醫(yī)院 湖南郴州 423000
目的:探討分析護理干預對小兒腹瀉臨床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選取80例小兒腹瀉病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治療組則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比兩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治療組患兒退熱時間、止瀉時間、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綜合性護理干預對臨床治療效果有積極影響,減輕患兒痛苦,提高患兒及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
護理干預;小兒腹瀉;臨床治療;效果
小兒腹瀉以夏季和秋季發(fā)病率最高,多見于嬰幼兒,以0.5~2歲的年齡段發(fā)病率最高,其臨床表現(xiàn)為大便次數(shù)增多及性狀發(fā)生改變,并伴有發(fā)熱、嘔吐、腹痛等癥狀[1]。本次研究主要探討護理干預對小兒腹瀉的臨床治療效果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2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小兒腹瀉病例作為本次臨床研究資料,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所有病例中男性患兒45例,女性患兒35例,年齡在4個月~5歲,平均年齡為(15.8±2.5)月,腹瀉在6~15次/d;所有患兒入院時均有呼吸道感染和發(fā)熱癥狀,起病急,先有嘔吐后出現(xiàn)腹瀉,大便次數(shù)每天≥5次,性狀為稀水樣或蛋花湯,無腥臭味。大便常規(guī)檢查示無紅細胞、膿細胞和黏液,含有少許白細胞,根據(jù)患兒癥狀表現(xiàn)結合臨床輔助檢查均符合小兒腹瀉的診斷標準。兩組患兒在一般資料上均無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兒均給予抗菌消炎、止瀉、糾正脫水、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綜合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飲食指導、正確用藥、保暖及臀部護理。治療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①藥物干預:給予雙歧桿菌類、布拉式酵母菌(益生菌類和蒙脫石散)調節(jié)和平衡腸道菌群,蒙脫石散能降低毒素吸收、保護受損的腸粘膜??诜嫔捎行аa充機體液體損耗量,若患兒出現(xiàn)眼瞼浮腫時需要停止給藥。
②密切觀察病情:在護理過程中密切觀察患兒生命體征及精神狀態(tài)、皮膚黏膜變化。注高熱時可物理降溫,四肢發(fā)涼時要給予保暖措施。詳細記錄患兒每日嘔吐量和性質、大便次數(shù)和性狀。若患兒出現(xiàn)嘔吐,可采取頭側臥位,避免嘔吐物倒吸造成嗆咳,甚至窒息,觀察患兒是否有脫水癥狀,若出現(xiàn)嚴重脫水或心功能異常時及時告知醫(yī)生[2]。
③飲食干預:母乳喂養(yǎng)的可繼續(xù),暫停添加輔食,當腹瀉次數(shù)減少可適當添加半流質輔食;人工喂養(yǎng)的患兒可喂稀釋牛奶或米湯,注意衛(wèi)生,適當補充飲水。重癥患兒要禁食,根據(jù)病情需要給予靜脈營養(yǎng)或支持療法,待病情好轉后恢復飲食[3]。
④臀部護理:護理時要勤換床單,確保床單的干燥、清潔,患兒便后用溫水清洗,指導家屬換尿布,若出現(xiàn)尿布疹可涂爐甘石洗劑。
⑤消毒護理:對患兒餐具徹底清洗和消毒,可進行煮沸消毒,患兒在餐前及便后要用肥皂洗手,護理人員在護理前后要認真洗手,防止發(fā)生交叉感染。
⑥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多與家屬溝通,解釋患兒病情、治療及護理目標,增加醫(yī)患之間聯(lián)系,提高患兒及家屬滿意度,促使家屬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⑦健康教育:告知患兒家長腹瀉相關知識、護理要點,指導家屬對患兒合理喂養(yǎng),幫助患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加強營養(yǎng),提高免疫力。
1.3 療效評價標準
臨床治療效果評價標準分為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為治愈率與有效率之和。治愈:經治療患兒臨床癥狀、體征全部消失,鏡檢和大便性狀均顯示正常;有效:經治療患兒癥狀體征減輕,鏡檢正常,大便性狀為蛋花湯樣或稀水樣;無效:患兒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改變,甚至惡化[4]。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數(shù)據(jù)采用(±s)表示,以P<O.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治療組治愈率為95%,總有效率為97%;對照組治愈率為70%,總有效率為82%;治療組治療效果比對照組顯著,組間對比差異性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對比[n(%)]
2.2 兩組患兒止吐止瀉時間、退熱時間及住院時間對比
治療組止吐止瀉時間、退熱時間及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止吐止瀉時間、退熱時間及住院時間對比(d)
小兒腹瀉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大便性狀改變的消化性疾病,發(fā)病率僅次于呼吸道感染,是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臨床上給予小兒腹瀉的治療主要給予對癥支持、避免和糾正脫水、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治療[5]。本次研究中采取的護理干預措施主要包括指導用藥、密切觀察病情、消毒護理、飲食護理、臀部護理、心理護理、健康宣教等。結果顯示全面護理干預對小兒腹瀉的臨床治療效果及患兒生存質量均有積極作用,患兒止吐止瀉時間、退熱時間及住院時間明顯縮短。通過護理干預不僅獲得顯著的臨床效果,減輕患兒痛苦,而且進一步提高兒科護理質量,患者滿意度也隨之提高。
[1]楊倩.探討護理干預對小兒腹瀉的臨床治療效果的影響[J].醫(yī)學信息,2014,(8):297.
[2]陳燕.綜合護理對小兒腹瀉的臨床效果影響[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09(22):82~83.
[3]劉翼翔.護理干預在腹瀉患兒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34):108~109.
[4]沙吾列·木塔力甫.護理干預在小兒腹瀉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醫(yī)學,2014,(8):117~118.
[5]王榮.優(yōu)質護理對小兒腹瀉治療及預后的影響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中旬刊),2014,24(2):887.
R473.72
B
1009-6019(2014)10-0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