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靜
(吐魯番日報社,新疆 吐魯番 838000)
做好深度報道是地方黨報的制勝之道
□王小靜
(吐魯番日報社,新疆 吐魯番 838000)
當前,紙質媒體在快捷性、便利性、形象性等方面已很難占據優(yōu)勢,在未來新舊媒體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紙質媒體只有發(fā)揮自身深度報道的長項和優(yōu)勢,高度服務經濟社會大局,深度貼近讀者閱讀需求,才能在未來的傳媒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深度報道作為一種系統反映重大新聞事件和社會問題,深入挖掘和闡明事件的因果關系以揭示其實質和意義,追蹤和探索其發(fā)展趨向的報道方式,越來越得到受眾的歡迎。作為地方黨委喉舌的黨報,如何突破障礙挖掘深度,穿透表象呈現深度,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研究和把握。
縱觀一些群眾反響良好、能引起讀者共鳴的新聞報道,無不蘊含著基層芳香的泥土、美麗的露珠、群眾的聲音。地方黨報的記者長期處于基層,處于改革開放的實踐現場,更容易發(fā)現有價值的新聞線索,這些都是地方黨報記者進行深度報道的優(yōu)勢。新聞工作者只有常常深入基層,腳踏實地,心系群眾,貼近生活,才能避免“假、大、空”,第一時間發(fā)現挖掘有價值的線索,寫出人民群眾愛看、想看、必看的報道。同時,要精心策劃,跳出傳統的模式與思維,用全新的、冷靜的思考、判斷,科學的超前的宏觀視野,提出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路。這不僅需要記者有超出常人的新聞敏感性和社會洞察力,還要一種敢于擔當、勇于擔當的智慧和勇氣。2012年,《吐魯番日報》刊登的《宋峰物流緣何成長為農業(yè)產業(yè)化國家級龍頭企業(yè)系列報道》,廣度和深度兼具,引起了吐魯番地區(qū)各級領導對發(fā)展農產品加工企業(yè)的高度關注和眾多企業(yè)家肯定。記者寫出的報道深度如何,既在于新聞事件本身的價值,更在于記者對社會問題透視力強。記者腦子里要有一把鋒利的解剖刀,能把事物的特點、本質、事物發(fā)展的演變進程、根本原因剖析出來,這就需要深入基層發(fā)掘線索、超前謀劃判斷的思維能力。
采寫深度報道需要新聞工作者具有較強的理論修養(yǎng)和淵博的學識。如果記者沒有的一定的理論修養(yǎng)和豐富廣博的知識,就不能熟悉采訪對象,不能與采訪對象找到共同語言,不能找到采訪的突破口,就無法選取到好的題材。同時,深度報道選題開口要小,深挖細掘,掌握過硬的典型材料,如果沒有幾個過得硬的典型材料,寫出的東西就不可能生動深刻,難以與讀者產生共鳴。記者要寫出有深度的新聞報道,一定要拓寬社會空間,選擇有典型性的素材。具體來講,記者的視野不應局限于本地,還應同時關注?。▍^(qū)市)內外、國內外,廣泛搜集新聞事實材料。只有大量占有新聞事實材料,才能為深度報道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只有堅持用事實說話,提出的問題才更有針對性,更有說服力。搜集與選擇事實材料時,正確認識與處理好事實與思想的關系,努力發(fā)掘事實本身所包含的新特征、新思想,使深度報道更具有時代氣息和思想深度。
信息時代,創(chuàng)新是新聞媒體生存和發(fā)展、超越自我的內在要求和必要條件。是否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直接影響到新聞競爭的成敗,記者在日常采編活動中必須樹立創(chuàng)新觀念,突破傳統思維的禁錮,準確判斷,力爭在第一時間捕捉新變化、新趨勢、新動向。如果失去了創(chuàng)新,新聞報道的意義就會大打折扣,更談不上進行深度報道滿足讀者需求了。在采編過程中要不循常規(guī),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特,讓思維沿著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層面擴散和觀察,從而增強想象力,挖掘出新聞資源的潛在價值,獲得靈感,產生獨特視角、獨特觀點或獨特報道方式。對于比較隱蔽的事物,更需要多向思維去探求和追尋。在獲得新聞線索時,積極運用多向思維,多想一想,多看一看,從全新甚至相反的方向去看問題,靈感就會源源不斷,找到新角度,不讓一條好新聞從我們身邊溜走。一個具有多向思維的新聞記者總是能啟動創(chuàng)新的閘門,從盡可能多的方面、方向來整合信息資源,捕捉到別人尋覓不到的新聞,并以新穎、獨特的方式告訴讀者、引起讀者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