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夫
廣汽豐田上一款名叫“雅力士”的小型車在國內市場上的表現(xiàn)差強人意,在大街上幾乎難覓蹤影。不僅銷量提不上去,就連推陳出新的頻次也落后于同級別對手。所以在2013年推出換代車型時,我們看到廣豐啟用了全新的策略:采用專屬亞洲市場的造型設計,并且把雅力士改回了英文YARIS,因為加長了軸距,所以還添上了一個L,而更有趣的是在最后還附加了一個正式的中文名稱“致炫”。這樣一來,這臺小車的全名就叫做“YARiS L致炫”,名字的寫法比較復雜,同時也不是太好記憶,這一點有悖于日系車的傳統(tǒng)。
反觀新飛度,一切都延續(xù)著之前的套路,這臺小車依舊以空間作為主要賣點,一直未改MPV的模樣,這顯然更符合中國消費者的購車價值觀。飛度上市十年來市場表現(xiàn)一直很穩(wěn)定,到這一代車型,飛度在國內已順利完成了兩輪換代了,這臺本田魅力不減。
有沒有發(fā)現(xiàn),如今的市場格局已經(jīng)向更高級別的車型轉移了?國內經(jīng)濟增長持續(xù)保持活躍,消費者手里有錢了,當然對于需求也就水漲船高。大概在十年前,A0級小型車還是整個市場的熱點——賽歐、羚羊和夏利2000曾是熱門的“三劍客”。而現(xiàn)在,人們大多討論的是買哪款A級緊湊型或是B級中型轎車,手頭緊的寧可選擇同級別自主品牌車型——其實這樣的市場格局也并不成熟,消費者挑大車的初衷更多出于面子需求。盡管市場有些冷落了,不過好在A0級的小家伙們個個都很頑強,大浪淘沙之后合資廠商里留下來的也都是頗具實力的選手,比如飛度、POLO、嘉年華、K2、瑞納等。
妥協(xié)還是改變?這是一個有深度的問題
豐田在其他級別車型的競爭中都有自己的建樹,像花冠/卡羅拉、凱美瑞還有皇冠都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唯獨在入門級小車上栽了跟頭。究其原因,無非還是與產(chǎn)品本身有著密切關聯(lián)。上一代雅力士屬于歐版左舵車型,最早在廣州投產(chǎn)的是XP90第二代,幾乎忠于原汁原味。但洋玩意未必每個中國人都喜歡,當時的雅力士造型設計有些偏向女性化,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有點“娘炮”;此外,那時候它的價格有些虛高,空間也并不占優(yōu)勢,這便讓雅力士在德國和日本對手面前失去了競爭力。
實際上在2008年那會,廣汽豐田的精力也并不能完全投入到雅力士上面來。那一年,他們已經(jīng)有一款熱銷的凱美瑞了,而漢蘭達也即將在2009年上市,所以就單車利潤更小的雅力士而言,廣豐顯然會有所取舍,事實也證明凱美瑞和漢蘭達就讓他們賺得盆滿缽滿了。
消費者永遠都是挑剔的。當新款致炫落戶廣豐時,大家才突然意識到,這款新YARIS并非是與歐洲同款,相反它卻是豐田針對亞太市場 開發(fā)的一款特別產(chǎn)品。這幅有些“屌樣”的外觀其實早在2012年就出現(xiàn)過了。還記得當年北京車展豐田推出的Dear“親”概念車嗎?一共兩款:綠色的兩廂和紅色的三廂。后來這兩款車量產(chǎn),兩廂版化作YARiS L致炫分配給了廣豐替代雅力士,而三廂版新威馳則拿給一汽豐田替換老款車型。
說實話,這副帶有“法令紋”面容的致炫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接受的,尾燈的樣式也有些奇特,前后風格并不是很搭調。盡管致炫的整體設計一眼看去有些特別,但總會有莫名其妙的感覺。毫無疑問,當年的概念車在造型上似乎更加協(xié)調,而這是豐田的妥協(xié)嗎?我不太確定。在設計上,本田似乎比豐田更有把握,他們的車型比豐田要少很多,所以每款產(chǎn)品都追求放任四海皆為準。這一代新飛度就是活生生的實例,日本版與北美版的外形一模一樣,兩個版本采用不同的動力搭配,此外就是內飾左舵和右舵布置的差異。總體來說,本田是把一款好的設計賣到了全球。
如同我之前在試車稿子里提到的,這一代新飛度國產(chǎn)后的改動很細微,本田對新產(chǎn)品保持著十足的信心。新飛度依舊有著小型MPV的特性,不過整體風格已由過去的胖乎乎變得更加帥氣和干練。在外觀細節(jié)的處理上,新飛度明顯要好過致炫,前臉格柵采用了鋼琴漆面板,并搭配一根銀色飾條,然后還采用了隱藏式雨刷。這樣一來,整張臉干凈清爽,很討人喜歡。當然新飛度也有一些無厘頭的設計,譬如后風擋兩側的紅色塑料飾板、后保險杠兩側的黑色裝飾孔,產(chǎn)品負責人的回答竟然是說為了追求前后一致性。
空間和靈活性是主要訴求,新飛度無疑完勝
在中國,無論什么人買什么樣的車,首先都會對空間提出一番苛刻的要求:頭部空間不能低于一拳,腿部間隔不能少于兩個拳頭,橫向要坐三個人,另外地臺還不能有鼓包。要求之多,令廠商的開發(fā)部門絞盡腦汁。最奇葩的應該是用拳頭測量空間,方式太感性了,好像并沒有多少說服力,呵呵……
看一款車是否實用,前后座的空間尺寸并非絕對參數(shù),總布置設計的好壞才是關鍵。在車身參數(shù)上,致炫的長、寬、軸距都領先于新飛度,但高度略遜。不過由于設計取向不同,偏向MPV風格的新飛度看起來體格明顯要更加魁梧,視覺上似乎要比致炫大半號。打開車門更是別有一番洞天,新飛度的內飾配色更加有活力,深淺搭配有一種視覺放大感;相反,致炫則是一片深色,織物座椅采用了深藍色條紋,在夏季可能是對車主耐熱度的考驗。
從座椅的形狀來看,兩款小車不分伯仲,我們測量了前后座的乘坐空間,新飛度以略微領先的優(yōu)勢勝出。不過就具體差別而言,致炫的前座布置得很低,所以它擁有910-1000mm的調節(jié)量,飛度只能在935-985mm之間調節(jié);在前座標準駕駛坐姿前提下,新飛度的第二排座椅腿部距離為850mm,領先致炫70mm。最要命的還是后座靈活性比拼,致炫可以說完敗新飛度。后者的坐墊不僅可以上翻,以騰出空間放置盆栽植物,放倒靠背更是可以形成一個平整的后備箱載物平臺。致炫這方面的設計差強人意,它的后座放倒后與地板形成了一個階梯,此外它的后備箱開口也比較高,達到了710mm,開口寬度也僅有940mm,這意味著取放物品不會太方便。新飛度這兩項數(shù)據(jù)分別為590mm和1120mm。
其實針對舒適性和人機設計而言,新飛度的前座好過致炫,其方向盤可四向調節(jié),致炫只能上下扳動;后座部分,致炫的座椅更有優(yōu)勢,不僅形狀更貼合身體,椅墊也更加厚實。endprint
致炫動力性能落于下風,新飛度的科技含量更高
雖說兩款車擁有很明顯的差異:一款更像傳統(tǒng)的兩廂轎車,另一款則是十足的MPV風格,不過在涉及行駛性能部分,兩款車卻又擁有一些相似之處。比如都采用了1.5升排量自然進氣發(fā)動機,轉向系都是電子助力,車輪規(guī)格也都是185/60 R15,甚至連輪胎都一樣:鄧祿普ENASAVE EC300。當然要具體到細節(jié),新飛度和致炫的差別又十分明顯。就動力性能而言,新飛度明顯要好過對手,1.5升缸內直噴發(fā)動機不僅在技術上領先,在動力輸出上也賽過了致炫一條街:96kW/155Nm VS 79kW/140Nm。豐田在這類小車的技術上無疑是保守的,致炫搭載1.5升 N/A機器與4速自動擋的組合,變速器的齒比調得還不錯,換擋平順性很好,但畢竟只有4個擋位,速比接近5速手動箱子,跑高速時轉速會有些偏高,車速100km/h就有2800rpm。總體而言,致炫的駕駛感很輕巧,油門的響應比較靈活,動力在3500rpm以后的爆發(fā)力度不夠;同時方向盤缺乏一些穩(wěn)定感,尤其跑高速路會有發(fā)飄的跡象,就像波音737降落時一樣,需要多次少量的不斷修正Control Wheel。
在穩(wěn)定感上,新飛度要略好于致炫。在這代車型上工程師對底盤進行了大步幅改進,前懸不僅使用了類似“可變阻尼”的減震器,電子助力轉向機也得到了重新開發(fā),方向盤的控制手感更細膩、更線性。第一代飛度使用過CVT變速器,但因為可靠性問題到第二代時改為了5AT,現(xiàn)在第三代又改回用CVT了,本田的工程師表示他們解決了可靠性問題,而且更注重動力的傳遞效率和持久性。如果單從日常駕駛來看,新飛度這套1.5升N/A機器與CVT的配合并沒有太直觀的動力性能,不論是快速行駛還是加速超車都會有明顯的發(fā)動機噪音和拖沓感。由于這次對比是在外地執(zhí)行,我們也只進行了簡單的0-100km/h加速測試,數(shù)據(jù)顯示新飛度的成績?yōu)?.68秒,而致炫為11.30秒。新飛度勝就勝在中后段轉速的爆發(fā)力上,表現(xiàn)得比致炫更猛。
底盤部分,新飛度的四條腿傳遞的路感比較細膩,抖動起來要柔和一些;致炫的懸架設定則稍稍有些硬朗。當然它并不缺乏厚重感,只是在柔和度上差了一點。而在側向支撐上,兩款車似乎都不占優(yōu)勢,在彎道中都缺乏得心應手的操控性。此外,兩款車的制動系統(tǒng)也都同為前盤后鼓式,盡管對于這類“體重”剛好1000kg出頭的小車來說問題不大,但從心理層面上看,廠商有點不夠意思。
要便宜的代步工具,還是要精品小車,這又是一個問題
在我們發(fā)稿前,新飛度依舊沒有公布最終售價,目前僅有一個預售價:7.38萬元起,全系都為1.5升車型,可選擇5速手動或CVT。再看看致炫,1.3升手動擋“乞丐版”賣6.98萬元,最貴的1.5升自動頂配賣10.88萬元。不過就競爭力而言,致炫賣得便宜是因為它本身缺少一些時下流行的安全、娛樂以及舒適性裝備,而且它的內飾用料也很常規(guī),除了縫線工藝的模具外,并無任何亮點。以我們測試的車型為例,這是低于頂配的1.5G自動炫動版裝備只能說入門了,車內沒有觸摸屏幕、倒車影像、天窗、自動空調、藍牙電話、多功能方向盤。對致炫而言,像VSC、一鍵啟動、智能啟停等裝備更像是浮云。其車內時髦的裝備就是可支持iPod的CD機,灰度屏幕甚至還可以顯示iPod里的歌曲名,真是出乎意料。
很明顯,晚來的新飛度給予了豐田提前攻占山頭的時機,面對廣本羅列的配置清單,這一代YARIS明顯用廉價的定位提前挽回了一些顏面,但這樣的狀況不久后或許將被打破。我身邊一姐們因為家里出資贊助她買車,實在迫不及待,最后選擇了廣豐致炫,與新飛度擦肩而過,說起來頗有些遺憾。如我們所見,本田在小型車市場仍然保持著自己的優(yōu)勢,新飛度不僅引入了新技術,還對內飾工藝有所提升,它也仍舊是一款具有吸引力的產(chǎn)品——兩款車的差別,更像是文藝青年之于普通青年一般。新飛度越來越帥氣了,在實用性上它的確好過致炫,最后的懸念便是售價,就算貴那么幾千元,我相信有些選擇也是值得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