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俊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指出:“以校為本的教研,是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理論和專業(yè)人員共同參與?!币虼?,學校應把校本教研作為推進課程改革、促進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通過合理設置機構、科學選取主題、優(yōu)化教研過程,以校本教研為活動載體,助推學校發(fā)展。
一、合理設置教研機構
為了扎實有效地組織校本教研活動,學校應成立年級學科教研組和學科中心教研組,兩者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前者是指由同年級同學科教師組成的教研組,由教導處領導,側重于常規(guī)教學的監(jiān)控與指導,落實備、教、輔、改、考要求,指導專任教師做好常規(guī)教學工作。
后者是指由同學科教師組成的教研組,由教科室領導,主要職責是通過專題研討活動指導教師開展校本教育科研??煞终Z文、數學、綜合中心教研組,各組每月開展一次活動。中心教研組是學校開展校本教研活動的主要實施機構。
二、科學選取研究主題
沒有熱情,就沒有動力。激發(fā)教師參與校本教研的熱情,僅靠學校制度是不夠的,無法調動教師參與的主動性。通過走“問題校本化、問題專題化”之路,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1.問題校本化
校本教研選擇什么問題作為研究對象,這是開展研究的前提和基礎。如果僅由學校決定,問題的選擇沒有教師參與,那他們只能盲從,被動地開展教研,教師研究的熱情和效果可想而知。
問題校本化由此而起。首先,全員收集問題。每學年初,全體教師結合教學實際,提出自己最棘手的問題,并簡要闡述產生問題的經過,教科室以提案的形式征集,同時教科室也結合課改動態(tài)提供一些熱點問題。其次,以學科中心教研組為單位進行交流,確定學科教師共同關注的若干問題。最后,教科室整理出“校本課題指南”,為問題專題化奠定基礎。
2.問題專題化
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如何成為校本研討的主題,問題專題化是橋梁。每位教師(或者同年級同學科教師為一組)從“指南”上選擇合適的問題作為自己實驗研究課題,在此基礎上學習相關理論,制定課題實驗計劃。教科室精選學科共性問題,作為學科中心教研組每月的活動主題,由組長擬定每月的活動方案。
問題即課題,把有針對性、前瞻性的教學問題與課題實驗、學科中心教研組專題研討活動統(tǒng)一起來,教師為解決現實問題而參與教育科研,同時中心組又為其提供觀摩、交流、展示的機會。這樣就能有效預防教育科研與實際教學兩張皮現象,讓教師主動參與專題研討活動。
三、切實優(yōu)化教研過程
學科中心教研組專題研討活動是校本教研的重中之重,直接影響著參與教師的專業(yè)成長。為此,要切實優(yōu)化教研過程,認真開展以下流程:理論學習——觀摩研討——說課議課——專題講座——反思學習。
1.理論學習
每月活動前,由中心組組長制定下發(fā)詳細的活動方案,教科室選編下發(fā)本次研究專題相關資料,讓教師明確活動目的和要求,引導大家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夯實理論根基,在講課、聽課、研討、反思時有的放矢,解決教師“無效學習”“低效學習”問題。
2.全程聽課
觀摩課堂教學是校本教研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活動中,教課者因為經歷了“磨課”過程,受益最多成長最快,但其他教師大多只聽了最后一次公開課,對教學的理解遠不如教課者,沒有獲得足夠價值的體驗和領悟。為了促進全體教師專業(yè)成長,學校應實施“全程參與磨課,共同感悟提高”。
(1)中心教研組結合研究主題,安排2~3位教師講課(其中必有一位骨干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展示,為研討活動提供素材。每一次試教、分析、修改設計,同年級同學科教研組的教師都要參與,形成“一人執(zhí)教、共同磨課”的濃郁氛圍。
(2)為保證聽課效果,聽課前,中心組組長給每位聽課者一張評價表,讓聽課教師結合研究專題,帶著問題聽課,并把切身感受即時寫在評價表上。聽完課后,學科年級教研組長將本組教師的聽課意見收集起來,整理出本組的“觀課札記”。
3.互動交流
觀摩課結束,學科中心組教師開展議課活動。首先是教課者“說課”。圍繞本次研討主題來“說”:要解決什么問題?從哪些教學環(huán)節(jié)體現?為什么要這樣設計?有什么遺憾或需要改進的?這樣的“說課”才能起到“釋疑解惑”的作用。
接下來是議課。事先指定1~2位骨干教師圍繞研究專題做主評,再由各學科年級教研組長交流“觀課札記”,期間,執(zhí)教教師也要參與互動,圍繞某個問題深入探討。這樣的互動交流已不再是常規(guī)課堂教學的評價,它具有專題性,體現學術性,是問題的解惑,是認識的升華,是反思的源泉。
4.專題講座
每次教研活動,提前邀請學校的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市縣名師或是縣教研員,結合研討主題準備講座或學術報告。他們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力量,有著豐厚的專業(yè)理論素養(yǎng),經常深入教學一線,能站在新課改的理論前沿,著眼課堂教學實際,對教師們感興趣的和困惑的問題進行深入淺出的剖析,引領大家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5.反思提高
每次活動后,學校應讓所有教師進行反思再學習。提供研討課的教師,及時整理出每次試教的教案及試教心得,認真分析教學得與失,這是最真實的實驗過程記載。參與觀課議課的老師,每人寫一份反思材料,闡述在專題研討活動中的所思所感所悟,提出自己對該實驗課題的建議。學科中心組組長,整理出一份活動小結或經驗材料,供全校老師學習交流。最后,學校再對課題研究情況進行評估,評選出優(yōu)秀實驗教師,作為評優(yōu)表模的重要依據,鼓勵廣大教師以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到校本教研活動中。
(作者單位:湖北襄陽市谷城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