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玲
一、樹立正確理念,正視師生沖突
正視師生沖突,首先要明確作為相互依存、對立的兩極,師生關系是學校教育活動過程中一對最基本的矛盾。教師和學生在教育的互動關系上既有和諧與配合的一面,也有對抗、沖突的一面。我們可相應對師生沖突做一界定:師生由于在目標、價值觀等方面的差異而產(chǎn)生的對立、分歧和相互干擾的教育教學互動。
其實,沖突并非都是洪水猛獸,讓人提起就聯(lián)想到吵鬧、爭執(zhí)、非打即罵。教與學的互動本質(zhì)上是教師教的行為和學生學的行為之間的相互交流、溝通、啟發(fā)、補充,彼此分享思考,共同進步。在這些錯綜復雜的交往與互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產(chǎn)生意見分歧、爭論、競爭和對抗,從而使彼此之間的關系處于不同程度、不同表現(xiàn)形式的緊張狀態(tài)。傳統(tǒng)的教學理論過多地強調(diào)要對課堂教學沖突予以有效地控制與整合,其最直接的課堂表征就是教師的機械灌輸和學生的被動接受。在這樣特定的教學場景中,教與學的互動必然會呈現(xiàn)為兩種狀態(tài):一是教師安穩(wěn)“有效”地教,二是學生安靜“有效”地學。透視這兩種貌似平靜、和諧的教學情境,我們需要意識到,沒有沖突的課堂教學是有問題的,無法真正激發(fā)起學生的共鳴,沒有真實的反饋,一節(jié)課上得順利而無趣。此時,適度的課堂教學沖突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反思,有利于師生形成共識與確立共同目標。
二、精心設計環(huán)節(jié),形成師生沖突
對課堂教學來說,形成有效的沖突需要教師走下神壇,放下架子,走到學生中去,與學生進行有效交流,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情感。成功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情境下,啟發(fā)學生自由思考。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會將課堂內(nèi)容和自己平時的積累緊密聯(lián)系起來,這其實也是新舊知識的碰撞,從而產(chǎn)生思維的火花。
在問題情境中,教師要正確處理學生的疑問。此時疑問是學生對于老師所提內(nèi)容的質(zhì)疑、挑戰(zhàn),是一種有效的反饋,會形成能夠促進其不斷深入探究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驅(qū)動力。這也是師生沖突在課堂的具體體現(xiàn)。也許有些學生的疑問在現(xiàn)在看來是膚淺的甚至是可笑的,但這些問題也是有教學價值的。因為學生不同的學習基礎、迥異的學習目標以及由此在他們中間產(chǎn)生的摩擦,必然導致多樣的學習沖突。如果面對學生的疑問,老師以“我認為……就是這樣的”來回答的話,毫無彈性可言。這樣的反饋只會讓學生不知所措,還有繼續(xù)討論的必要嗎?師道尊嚴依舊高高在上,師生沖突愈加激烈。我們應該看到,師生之間課堂教學沖突的過程和結局一般會走向統(tǒng)一與合作。但是,這種統(tǒng)一與合作的結局并不是自然而然達成的,它需要師生共同努力。
三、合理使用策略,緩解師生沖突
課堂教學中,每一次師生沖突若解決不好又會引起以后更深的師生矛盾,導致師生關系更加緊張,師生沖突更加頻繁。當在課堂上發(fā)生師生沖突時,教師放低身份,會是有效的“潤滑劑”,能適當?shù)鼐徑鉀_突。這樣的觀念轉變不僅僅有效于與教師發(fā)生正面沖突的學生,它的作用可以發(fā)展至一小個學生群體,甚至一個班級。所以,千萬不要忽視課堂上的一個小小的師生沖突,處理得當,教師就可以在學生中樹立一個親切且不失威嚴的良好形象,利于對整個班級進行管理和教學工作,若處理不當,就很難贏得學生的尊敬,可能就會導致教學工作停滯不前。
具體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1.適當妥協(xié)。這是化解師生沖突的有效方法。這一策略要求沖突雙方都做出一定的讓步,從而在某種程度上達成和解,以化解矛盾。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適當表態(tài)、先做出讓步,然后引導學生做出讓步。如對學生提出的質(zhì)疑,教師可以說“我認為還可以這樣想,你覺得呢?”這時讓步也是一種“爭取”。雙方在讓步和爭取中尋找最佳結合點,最后達成一致。2.平等合作。合作策略能夠使師生關系達到理想的和諧狀態(tài),是解決師生沖突的最優(yōu)策略。師生合作是師生關系的理想狀態(tài),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都是主體,是“我和你”的關系。通過主體間的平等對話、相互尊重達到雙方互相理解、彼此接納,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相長。
課堂教學中產(chǎn)生適當適量的師生沖突能夠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有序地進行。只要我們樹立新觀念、正確認識對待,一定能夠不斷推進教學的有效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連云港市建國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