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 丹 盧 俊
略談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yǎng)
■ 徐 丹 盧 俊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指出:“要尊重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性,使課程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一直是體育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體育教學可通過規(guī)范學生課堂行為,不斷探索體育鍛煉習慣養(yǎng)成的途徑與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首先,要提高學生對鍛煉習慣的認識。體育學習習慣是指個體參與體育活動,并不斷地把體育意識轉化為行為,逐漸形成一種需要與行為的傾向??梢姡囵B(yǎng)良好的鍛煉習慣至關重要,它對促進健康、增強體質和提高學習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F代教學需要老師轉變觀念,在教學中,力求使用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快樂教學,平等教學,寓教于樂,更多地去引導學生、激勵學生、點撥學生,去發(fā)現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只有通過內因(學生的主觀努力)、外因(學校、家長、社會)兩個方面的積極作用,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教師要多結合中外體育名人的例子,來調動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他們的意志品質。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發(fā)揮為人師表、言傳身教的示范作用,讓學生效仿學習。教師要運用激勵機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激勵是激發(fā)人的動機、調動人的積極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原則。新課程標準指出:“運動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鍛煉的前提,只有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自主、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終身體育與健康意識?!奔ぐl(fā)學習興趣,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出多樣的學習場景,同時吃透教材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把枯燥的東西變得生動化、立體化,讓不同班級、不同個性、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喜悅,體驗到學習體育的快樂。
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競爭環(huán)境,提供競爭機會,讓他們在競爭中展示自己。競賽的內容、形式要多樣化,如開展個人與個人、小組與小組的比高、比遠、比快、比反應等活動。活動結束時,教師必須進行小結和講評,表揚優(yōu)勝者,以示鼓勵,滿足青少年的好勝心理;對于失敗的同學則要鼓勵他們振作精神,爭取到再賽的時候取得勝利。通過競爭,學生知道自己缺乏什么,從而激發(fā)他們的鍛煉動機,而動機又是影響個體學習習慣形成的首要因素。它主要是通過動機強度的大小、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來實現的。研究表明,個體對學習習慣作用的認知明確,可以很好地促進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而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則影響個體從事某一學習活動的努力程度。自我效能感愈強,個人的努力就愈持久,就越有利于學習習慣的形成與發(fā)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的主體作用,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實現從要我鍛煉到我要鍛煉的轉變,將學生自我鍛煉能力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在課堂教學中,除了強化技術教學外,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真正懂得體育鍛煉的意義、作用和有關運動知識,充分調動學生的運動興趣,促進學生自覺鍛煉,形成終身鍛煉的意識和習慣。作為體育教師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要依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根據教與學的需要與可能,制定嚴密的、科學的、切實可行的計劃,逐個項目地培養(yǎng)和訓練,讓學生準確掌握動作要領和練習過程,由易到難,由單項到系列,由部分到整體,堅持不懈,反復訓練,從而逐漸形成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
(作者單位:武漢市常青第一學校)
責任編輯 王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