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顧 靜
愛與責任
——我的教育教學故事
■ 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顧 靜
我是武漢市第三中學的體育老師,2012年調到市教科院從事體育教研工作。
22年前,記得那是一個陽光像被水洗過一樣清新、燦爛的夏日,我手持畢業(yè)分配通知書,到武漢市第三中學報到。人事科接待我的老師說,歡迎你加入教師的行列,從今天起,你就是一名人民教師了。頓時,我感到了肩頭的沉重,甚至有些惶恐:我行嗎?
22年后的今天,回想那時的感觸,我不覺得那是對自己的懷疑,更多的是面對一名人民教師應該擔當的責任和對自我的警醒:唯有用無疆之愛,方能不辱使命。
22年來,我奉獻了愛,也淋浴著愛,正是這些愛,支持了我去履行一名人民教師的神圣職責。
真的,我非常熱愛體育教學,但我把自己職業(yè)的終極目標定得又有點簡單:讓體育課成為學生喜歡的課,讓自己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
帶著這個樸實的愿望,我在體育教學中做了一些探索、改革、創(chuàng)新的工作。
如何讓學生在中學階段為終身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是我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通過調研、探討,得出結論:只有切合學生身心發(fā)育特點、奠定學生生命發(fā)展基礎的體育教學,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濃厚興趣,才能保持強勁的生命力。
針對高中學生普遍追求時尚的特點,按照國家體育課程標準,我確立了“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長”的課程目標,開創(chuàng)性地將健美操這一時尚體育項目引入體育教學。徒手健美操、踏板操、啞鈴操、棒操、球操、瑜珈等都成為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標志性項目。沒有現成的教材,自己編。在自編的教材中堅持學生主體意識,在健美操的動作編創(chuàng)、音樂選用等方面都充分考慮青少年學生的特點;這種老師編創(chuàng)與學生編創(chuàng)相結合、堅持強身健體與陶冶情操相結合的教材,讓學生在快樂中健體,在運動中怡情,在審美中創(chuàng)新。
“我是一個陽光快樂的女孩!”這是我在教學中倡導的女生健康理念。這個理念得到了學生熱烈響應,融入到了我們的體育課堂里。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體育教學日臻成熟,音樂美、運動美和形體美被有機地融合于整個教學中,體育課成了讓學生充分展現健康活潑、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的平臺。還記得畢業(yè)生彭琦在《楚天金報》發(fā)表感言:“最難忘的事是在高中擔任體育委員時,帶領全班女生自編一套健美操,榮獲全校大賽第一名”。我不知道,這件事能讓這位同學記住多久,但我更希望,這樣一次成功的體驗,成為一個種子,幫助我的學生在將來的人生中結出成功的果實。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要特別感謝媒體,比如《中國青年報》《中國教師報》《長江日報》《武漢晚報》《武漢晨報》和武漢電視臺、武漢教育電視臺,它們曾多次對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專題報道,幫助我推廣課改的成果,擴大課改的影響。
愛學生,既是一名教師理應具備的高尚品質,也是社會對教育工作者的起碼要求。二十幾年教育生涯中,女性的細膩讓我更多地感受到了學生求學的艱辛和不易,這些感觸也促發(fā)了我內心想去幫助學生的想法,只是覺得能力太小,幫助有限。
1999屆有個黃姓同學,家境貧寒,有點自卑,總是顯得膽怯和孤僻??吹竭@些,我心里很不舒服。找到一個機會,我小心地找他談心,讓他看到自己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幫助他建立積極思維的方式,并每月從自己工資中拿出100塊錢接濟他。我提議,我們能不能把這當做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接力,每個100塊錢,組合到一起變成一個接力棒,等到他有了能力時,再傳遞給需要的人。此后,我看到他慢慢地融入到了班集體中,變得越來越開朗,學習成績穩(wěn)中有升,當年高考以600多分考上華中科技大學。在黃同學讀大學期間,我繼續(xù)負擔了他大學四年的學費,我們經常寫信、打電話交流,希望他好好學習,健康生活。四年后,黃同學不僅順利完成了學業(yè),還被保送到武漢大學讀研究生并且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看到學生的成長,我真的感到非常欣慰,內心充滿了幸福感,另外,還有一點成就感。
家境貧寒的劉同學是個高水平運動員,我鼓勵她遇到學習或生活上的困難,可以來找我。學會尋求幫助也是一種能力,所以她有了問題總是喜歡跟我說說,我會暫時放下手中的工作,努力地去幫助她、鼓勵她,讓她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愛。非常令人高興的是,劉同學參加全國中學生田徑錦標賽獲得女子跳高第一名,2008年順利地考入清華大學,我堅持每年資助她5000元的學費直到大學畢業(yè)。到現在我們還一直保持著聯系,還成了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知識更新空前加快。無論作為教師,還是作為一名教研員,我知道,僅憑熱情和經驗已遠遠不能滿足教學需要,當一名符合現代教育要求的合格教師和教研員,強化專業(yè)發(fā)展尤為重要。因此22年來,我要求自己不斷豐富拓展專業(yè)知識。經過學習,我先后獲得“國家一級健身指導員”資格、研究生課程班結業(yè)證書。2005、2012年被武漢市教育局選送到美國、法國進行教育教學培訓并獲得結業(yè)證書。2006、2010年2次被湖北省教育廳、武漢市教育局選派到華東師范大學參加國家級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培訓并獲得結業(yè)證書。
在專業(yè)研究領域,我不斷深化和完善時尚體育改革,形成了既獨具特色、又具普遍指導意義的研究成果:“快樂激創(chuàng)式”教學。并據此編寫出校本教材《高中女子形體訓練與健美操》,獲中央教科所“全國新課改教學實踐與探索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該教材填補了省內該領域的空白,并向全市高中體育教師進行了推廣。22年來,主持和參與了國家、省、市各級重點規(guī)劃課題六項,參編省市教材5冊,撰寫了20余篇論文在國家、省、市各級論文評比中獲獎,其中部分論文在《中國學校體育》等核心雜志上發(fā)表。
2005~2013年連續(xù)八年受省教育廳指派,有幸為全省5000余名骨干教師、教研員進行新課標的培訓;作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培訓湖北講師團”成員,赴宜昌、潛江、利川、英山、羅田等地開展教學指導與交流活動,授課20余次。近10年里,先后講授國家、省、市各級優(yōu)質課、觀摩課、示范課、錄相課等30次。2004年12月在教育部舉辦的全國第一屆中小學體育評優(yōu)活動中獲中學組一等獎。2008年參加了《全國體育名師教學集錦》的攝制任務,所授課《有氧踏板練習》已向全國發(fā)行。今年,作為教研員首次組隊、指導教師參加湖北省第九屆體育教學評優(yōu)活動,三名參賽選手全部獲得一等獎的好成績,為武漢市爭了光。
其實,在過去的22年里,我更多地感受著來自學校、學生、社會濃濃的關愛,讓我從一名不更世事的青年,成長為一名人民教師,并獲得了“全國優(yōu)秀教師”“湖北省特級教師”“湖北省名師”等多項榮譽。在這些獎勵中,我最在意兩個,一個是2008年被評為武漢市首屆“十大魅力教師”,另一個是2008年當選為武漢三中首屆“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這里,我的一個心愿得到了實現,那就是: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現在還要繼續(xù)努力,讓自己成為受一線教師歡迎和認可的體育教研員。
作為民進漢陽區(qū)工委會副主委,我積極參與組織區(qū)工委及相關支部各類活動,和工委班子成員一起精心組織會員積極參加區(qū)委統(tǒng)戰(zhàn)部和區(qū)政協組織的政協委員視察調研、民主黨派季度座談會等一系列活動。參政議政,盡職盡責,利用業(yè)余時間積極撰寫提案和發(fā)展新會員,還參加送教下鄉(xiāng)、到社區(qū)進行家長咨詢等一系列工作,受到領導和群眾的高度贊揚。
作為湖北省的一名特級教師,我還積極承擔湖北援疆教師培訓工作。2012 年8月、2013年8月,根據省教育廳的統(tǒng)一安排,我克服旅途不適、飲食特別不習慣等困難,還主動放棄2013年市教育工會安排的療養(yǎng)活動,先后兩次赴博州參與湖北省對口援助新疆博州教師培訓工作。先后承擔了《體育課程資源開發(fā)》《體育課有效教學策略》《體育新課標解讀》《體育教學設計》等課程的主講任務。由于我精心準備,特別是結合博州教師實際反復修改教案,實施教學,盡己所能滿足參訓教師的多項需求,收獲了博州體育教師深厚的友誼,得到他們的一致好評,受到博州教育局和省教育廳的高度認可。
22年了,這么快就是22年,過去的經歷和成績,也只能屬于過去,只是我今后工作的新起點;我覺得還有很多事可以做得更好些,也還有些事沒做成;但我也相信,領導和同事會繼續(xù)支持和幫助我,更有學生和一線教師的那雙雙期待的眼睛,這些都是我的動力,為了不辜負這些關愛,我將繼續(xù)努力。
回首過去,我深切地體會到,教師這個職業(yè),需要愛心,需要責任心,惟其如此,方能不辱使命。
責任編輯 王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