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
古城紹興的魯迅路,如清末民初的畫卷,每個景點都有典故,一草一木關乎文化。不過,對于時間緊,只能走馬觀花的游客來說,最值得看的可能還是周家書房。
周家書房計有四處。魯迅祖居三處。魯迅故居一處。
魯迅祖居,即周家老臺門的三處,一是小姐書房,二是魯迅祖父周福清書房,三是兩壁立著書櫥,中間摞著書箱的專用書房。
這周家老臺門,是清代建筑,前后四進,兼有側房。第四進座樓凡五室,小姐書房位于正中,與琴房、繡房、閨房、沐浴房毗鄰。我不知道周氏家族出過哪些有名的女子,然而其重視女子讀書是肯定的。
小姐書房里,中間置書桌,一壁立著書柜,分成一個個小格子,形似中藥鋪里的藥柜,分別貼著標簽,由于室內(nèi)光線較暗,沒看清楚。另兩個書房在側房。周福清書房,靠墻幾只高高的立柜,也是抽屜式的,貼著《史記》《唐書》《元史》等等標簽。在周氏家族里,周福清可算得光宗耀祖的人物,因為他考中進士,在京城做官。他寫有《家訓》,對兒孫耳提面命,特別強調讀書。后來他因科場賄賂案被羈押于杭州,周作人在陪伴他的時間里,也在他的指導下閱讀典籍。
至于專用書房,兩壁立著書櫥,中間摞著五六只書箱,好書都放在里面,上鎖。書箱形似棺材,取“升官發(fā)財”之意。確實,周氏家族的逐漸發(fā)達,與讀書大有關系。周氏家族原籍湖南,祖上搬到紹興城后,子弟開始走進學、讀書、趕考之路。乾隆年間,其六世祖考上舉人,周家從此擠進了士林,不光政治地位顯著提高,經(jīng)濟地位也日漸上升。于是開始購地建屋,廣置田產(chǎn)。其七世祖周紹鵬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購得此屋,大肆修建,頗具規(guī)模。
魯迅故居,即周家新臺門,早在1918年就賣給朱熹后人。所幸存二層小樓一座,魯迅在紹興任教期間的書房兼臥室就在樓下。魯迅也是在這間房子里出生,長大。透過模糊的玻璃窗,房內(nèi)的擺設大致能看個清楚。一張大床,一張椅子,一只茶幾,一張書桌,還有兩只書柜,二尺來高。這兩只矮矮的書柜,各有七個抽屜,顯然放不下幾本書。它們只是個象征,表示房里曾有書柜罷了。
這里是魯迅讀書生活的起點,也是他一生嗜書的起點。比如在《隨便翻翻》中,說到開蒙的叔祖父周兆藍,印象最深的是他書多,而且特別,諸如《花鏡》之類,上面有許多圖。在《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魯迅對于阿長的懷念,主要是因為她不知從哪里弄了一套《山海經(jīng)》。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關于三味書屋的回憶,最動人的是這么幾句:“畫畫讀讀的書多起來,畫的畫也多起來;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最成片斷的是《蕩寇志》和《西游記》的繡像,都有一大本?!边@些片斷都可見出其對書的鐘愛。
至于后來到北京,到上海,魯迅讀書如故。他有多少書呢?僅據(jù)《魯迅日記》上的“書帳”統(tǒng)計,從1912年到1936年,就有9000多冊。這只是他購置的書,還有友人贈送的不在內(nèi)。他讀過的書有多少?最近讀到金綱《魯迅讀過的書》,收入魯迅寓目、閱讀過的各類圖書凡4000余種。一代文豪魯迅就是這樣練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