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軍
(山西省晉中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山西 晉中 030600)
氟比洛芬酯超前鎮(zhèn)痛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鎮(zhèn)痛效果和認知功能的影響
趙建軍
(山西省晉中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山西 晉中 030600)
目的探討氟比洛芬酯超前鎮(zhèn)痛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鎮(zhèn)痛效果和認知功能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擇期行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100例,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麻醉誘導前,實驗組靜脈注射氟比洛芬酯100 mg,對照組給與等容量脂肪乳劑(或生理鹽水)。術后2、4、8、12、24、48 h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疼痛評分,于術前1 d和術后2 d采用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表(MMSE)評估患者的認知功能。結果實驗組在術后各時點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CIA泵有效按壓次數和芬太尼用量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均無明顯不良反應。實驗組術后2 d MMSE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術后認知功能障礙診斷人數低于對照組。結論氟比洛芬酯超前鎮(zhèn)痛可以明顯降低患者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的疼痛,降低患者術后發(fā)生認知功能障礙的危險性。
氟比洛芬酯;超前鎮(zhèn)痛;心臟瓣膜置換術;鎮(zhèn)痛效果;認知功能;影響
超前鎮(zhèn)痛是在傷害性刺激作用于人體之前采取的一種預防性措施,其可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減輕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對疼痛的敏感性,減輕患者痛苦[1]。此外,術后認知功能障礙(POCD)是術后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其主要的臨床癥狀是焦慮、性格的改變、精神錯亂和極易受損,術后發(fā)病率高達33%~60%[2],可持續(xù)數月甚至數年,也有少數患者發(fā)生持久性認知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氟比洛芬酯具有靶向鎮(zhèn)痛作用,本研究旨在通過對比觀察,研究在麻醉前應用氟比洛芬酯,觀察術后鎮(zhèn)痛效果和對認知功能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心胸外科擇期行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100例。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實驗組男34例,女16例,年齡(36±10)歲;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43±9)歲。所有病例3均符合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分級Ⅱ、Ⅲ級。排除精神神經系統(tǒng)疾病,肝腎功能正常,患者無不良嗜好、無手術外傷史、無藥物過敏史及支氣管哮喘史,排除凝血障礙[3]。術前向患者詳細說明本研究的目的,征得患者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干預措施:兩組患者無術前用藥,均采用全身麻醉。實驗組在麻醉誘導前靜脈注射氟比洛芬酯100 mg,對照組予以等容量脂肪乳劑(或生理鹽水),其他處理兩組均相同。
1.3 觀察指標:記錄術后0、3、6、12、24、48 h靜息時的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AS),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痛,鎮(zhèn)痛效果VAS評分<3分為優(yōu),3~5分為良,≥5分為差[4]。評分為差的患者追加芬太尼0.5微克/(千克·次),并記錄需追加芬太尼鎮(zhèn)痛患者的時間間隔和追加次數。
1.4 認知功能評定:由同一位心理醫(yī)師采用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表(MMSE),對患者術前1 d和術后2 d進行認知功能評定,MMSE總評分為30分,術后比術前減少超過2分即可以診斷為認知功能障礙。
1.5 統(tǒng)計學方法: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17.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和手術各指標的比較:兩組患者年齡、性別、ASA分級、手術時間等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2 兩組患者術后各時點鎮(zhèn)痛效果和不良反應的比較:實驗組術后各時點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t=16.256,17.568,8.479,11.255,7.589,P<0.05)。實驗組術后PCIA有效按壓次數、應用芬太尼的用量和次數明顯低于對照組(t=7.172,15.311,P<0.05)。兩組術后無明顯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2.3 兩組各時點MMSE評分和術后認知功能評定的比較:兩組術前1 d MMSE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實驗組術后2 dMMSE評分高于對照組(t=2.208,P=0.030),認知功能障礙診斷人數低于對照組(t=5.453,P=0.023)。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各時點MMSE評分和認知功能障礙診斷人數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各時點MMSE評分和認知功能障礙診斷人數比較
“超前鎮(zhèn)痛”是21世紀初由Crle[5]首次提出的概念,是指術前應用鎮(zhèn)痛措施優(yōu)于術后,是在傷害性刺激作用于機體之前,采取相應的措施,減輕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敏感性,用以減輕或者消除術后疼痛。人體炎性介質和致痛物質的大量釋放是由手術、創(chuàng)傷等傷害性刺激作用于人體而引起的,這些物質作用于感受器,使感受器敏感性增加,人體痛閾降低,從而導致周圍性痛覺過敏。
氟比洛芬酯是一種新型的非甾體抗炎類藥物,由脂微球和其包裹的氟比洛芬酯構成[6]。靜脈注射后可以迅速聚集到炎癥灶和手術區(qū)域,形成較高的藥物濃度從而抑制環(huán)氧合酶,減少前列腺素的生成,減輕手術創(chuàng)傷引起的炎性反應,達到抑制外周神經敏感化的目的。在傷害性刺激作用于人體前給與超前鎮(zhèn)痛,可減少損傷刺激向中樞神經系統(tǒng)傳遞和降低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敏感化,從而緩解術后疼痛,減少術后鎮(zhèn)痛藥物的應用量。本研究中,實驗組術后各時點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術后芬太尼的用量和次數也明顯減少。這就充分說明超前鎮(zhèn)痛可以有效阻止傷害性刺激的傳遞,緩解術后疼痛。
術后認知功能障礙(POCD)是指手術麻醉后數天內發(fā)生的意識、認知、定向、思維、記憶以及睡眠等方面的紊亂。POCD的病因復雜,國內外研究證實,高齡、高血壓、糖尿病以及心理和環(huán)境因素都是POCD的誘發(fā)因素,而手術、創(chuàng)傷、電解質紊亂和應激反應[7]等可以促進POCD的發(fā)生發(fā)展。研究發(fā)現(xiàn),心臟類手術后患者POCD的發(fā)生率遠高于非心臟手術患者[8],尤其以中老年發(fā)生率較高,患者常表現(xiàn)為記憶受損、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下降、社會融合能力減退,多數患者持續(xù)數月、數年,也有部分患者發(fā)生永久性認知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采用MMSE評估患者術后認知功能,于術后2 d觀察患者認知功能。結果顯示,使用氟比洛芬酯的實驗組術后POCD診斷人數明顯少于未使用氟比洛芬酯的對照組,說明在心臟瓣膜置換術前使用氟比洛芬酯,可以有效減少POCD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氟比洛芬酯超前鎮(zhèn)痛可以有效抑制心臟瓣膜手術后的疼痛,減少術后鎮(zhèn)痛藥用量,減少POCD的發(fā)生,在臨床具有很大的使用價值,值得臨床推廣。
[1] 涂杰,張炳東,陳燕樺,等.氟比洛芬酯超前鎮(zhèn)痛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鎮(zhèn)痛效果和認知功能的影響[J].麻醉與鎮(zhèn)痛,2013,(10):93-95.
[2] 金永濤.腹腔鏡與開腹手術對老年患者術后早期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29):31-32,34.
[3] 田春梅,高瑞英,吳麗霞,等.氟比洛芬酯超前鎮(zhèn)痛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鎮(zhèn)痛效果的影響[J].健康必讀雜志,2011,11(11):287.
[4] 譚嶸.丙泊酚和異氟烷對老年患者術中應激反應和術后認知功能恢復的影響[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2(6):1247-1248.
[5] 常玉林,楊森.丙泊酚與異氟烷全麻對老年術后認知功能影響的觀察[J].人民軍醫(yī),2011,54(9):788-789.
[6] 李興,聞大祥,陳杰,等.老年患者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率及相關因素的多中心研究[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9,25(8):652-654.
[7] 郭勇.氟比洛芬酯超前鎮(zhèn)痛用于膝關節(jié)鏡手術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26):55,58.
[8] 馮潔,耿立成.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臨床應用新進展[J].醫(yī)學綜述,2009,15(17):2676-2678.
R614.2
B
1671-8194(2014)28-01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