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昆
(遼寧省莊河市中醫(yī)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400)
中西結合治療肝硬化的臨床分析
尚 昆
(遼寧省莊河市中醫(yī)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400)
目的探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肝硬化患者的臨床應用和療效。方法選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觀察組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并比較兩組療效。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大于對照組(90.0%、73.3%),治療后的肝功能指標(TBIL、ALT、ALB)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P<0.05。結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肝硬化可明顯提高療效。
中西醫(yī)結合;肝硬化;療效
肝硬化是各種肝病病情不斷發(fā)展的結果,是不可逆的肝病病理改變,而對于其治療西醫(yī)主要給予支持、保肝、抗病毒治療,但是療效并不顯著。近年來中醫(yī)在該病的診斷和治療中取得了較大的發(fā)展,且我院近年來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的方法治療肝硬化取得了較為滿意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0例,所有患者西醫(yī)診斷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分會和感染學分會制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相關標準[1],中醫(yī)診斷符合脾腎陽虛證的辨證分型[1]。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齡26~72歲,平均年齡47.3歲,疾病類型:肝炎后肝硬化19例,酒精性肝硬化8例,不明原因肝硬化患者3例;對照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齡28~73歲,平均年齡48.6歲,疾病類型:肝炎后肝硬化20例,酒精性肝硬化8例,不明原因肝硬化患者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疾病類型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在入院后均積極給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包括對癥支持治療、抗病毒、保肝、降酶、退黃等,并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對合并腹水患者給予利尿劑,并嚴格限制鈉鹽攝入,同時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減少體力活動,飲食方面加強營養(yǎng)。對癥組僅給予上述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上述治療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中藥湯劑治療,基本組方:黃芪20 g、丹參15 g、炒白術20 g、黃精30 g、首烏15 g、柴胡10 g、虎杖15 g、赤芍15 g、半枝蓮15 g、茯苓15 g、枸杞子15 g、山茱萸10 g。每日1劑,用水煎服,取汁300~400 mg,分早晚兩次服用。兩組患者均4周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對療效進行判定。
1.3 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治療療效進行比較,并對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進行測定,包括總膽紅素(TBIL)、谷丙轉氨酶(ALT)、白蛋白(ALB)。
1.4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臨床癥狀消失,B超顯示腹水消失,肝功能指標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B超顯示腹水基本消失,肝功能指標基本恢復正常;無效:臨床癥狀無變化或甚至加重,B超及肝功能檢查無明顯變化。
1.5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6.0統(tǒng)計分析資料,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比較應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應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療效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0.0%、73.3%,兩組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大于對照組,且P<0.05,見表1。
表2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
2.2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TBIL、ALT和ALB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三項指標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TBIL、ALT明顯下降(P<0.05),ALB明顯上升(P<0.05),且觀察組變化更為顯著(P<0.05),見表2。
肝硬化的治療一直是臨床較為棘手的問題,對于該病的治療目前尚無特效療法,主要在于早期發(fā)現(xiàn)和阻滯病程進展,延長患者生命,保持患者勞動能力。西醫(yī)主要以對癥治療為主,包括保肝、降酶、抗病毒等。
根據(jù)中醫(yī)理論,肝硬化屬于“黃疸”“脅痛”“積聚”等病癥范疇,其病機主要是由于正氣虧虛、血行不利、脈絡瘀阻所致,因此在治療方面主要以溫補脾腎、活血化瘀為主[3]。在本組資料中,我們給予自擬中醫(yī)湯劑治療,方中黃芪、丹參可補元氣,健脾化濕;炒白術、茯苓、半枝蓮可養(yǎng)血柔肝,滋補肝腎;黃精、首烏、柴胡可健脾利水;赤芍、枸杞子可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總之,諸藥合用可共奏活血化瘀、補益肝腎之功效,同時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實,黃芪可抑制肝纖維組織增生,活化肝細胞,加速病變的修復;當歸降低血液黏度,加快血流,改善血液對全身組織器官的供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4],從而可更好的利于疾病恢復。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溫補脾腎、活血化瘀的中醫(yī)湯劑治療肝硬化患者可更好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肝功能,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應用。同時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僅以某一中藥湯劑為中醫(yī)代表,而對于其他治療方法或藥物未作闡述,因此對于中西醫(yī)結合在肝硬化患者的治療中還有待進一步擴大范圍研究,以更好的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jù)。
[1] 王世鑫.肝硬化的診斷標準和治療方案[J].中國臨床醫(yī)生,2000, 28(10):25.
[2] 孟慶芳,李太峰,崔延昌.中成藥為主治療早期肝硬化療效分析[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1,27(6):364.
[3] 漆云良,蔣萍.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肝硬化頑固性腹水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雜志,2009,23(3):59-60.
[4] 周紅萍.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肝硬化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13,21(4):199-201.
R657.3+<1 文獻標識碼:B class="emphasis_bold">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4)34-0268-021 文獻標識碼:B
1671-8194(2014)34-0268-02
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4)34-02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