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冠男 張 麗
(吉林醫(yī)藥學(xué)院附屬醫(yī)院 呼吸老年病科,吉林 吉林 132013)
抗生素治療呼吸科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
盧冠男 張 麗
(吉林醫(yī)藥學(xué)院附屬醫(yī)院 呼吸老年病科,吉林 吉林 132013)
目的探討呼吸科疾病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藥情況,為抗生素的臨床合理應(yīng)用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方法對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呼吸內(nèi)科接受過抗生素治療的362例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結(jié)果我院呼吸科疾病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有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鮑氏不動桿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溶血葡萄球等,菌株的耐藥性均逐年升高。結(jié)論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細菌耐藥性的監(jiān)測對改善呼吸科疾病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抗生素;呼吸科疾??;耐藥性
隨著抗生素在臨床治療中普遍使用,呼吸內(nèi)科作為醫(yī)院診療中重要科室,抗生素臨床用藥問題受到廣大醫(yī)師和患者的關(guān)注。因此,掌握細菌耐藥的發(fā)展趨勢,對抗菌藥物的臨床合理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就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呼吸內(nèi)科住院的400例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為臨床掌握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藥性趨勢提供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呼吸內(nèi)科住院的400例患者中使用過抗生素治療的有362例(90.5%),其中男202例,女160例;年齡6~81(38.2±3.5)歲;疾病類型包括病毒性感冒、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咽喉炎、扁桃體炎和哮喘等;治療中使用的抗生素主要包括青霉素、阿莫西林、紅霉素、阿奇霉素和頭孢菌類藥物等。
1.2 方法:回顧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呼吸內(nèi)科接受過抗生素治療的362例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出入院時間、疾病類型、用藥種類、用藥方式、藥物聯(lián)用情況、藥物使用頻率和藥敏試驗等。收集內(nèi)科住院患者的痰、血液、尿液、糞便和創(chuàng)面分泌物等標(biāo)本進行菌株鑒定和藥敏試驗。
2.1 抗生素用藥情況:362例患者應(yīng)用了30種抗生素,其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抗生素包括:頭孢他啶47例(12.98%),頭孢哌酮42例(11.60%),阿莫西林39例(10.77%),阿奇霉素32例(8.84%),環(huán)丙沙星20例(5.52%),頭孢曲松18例(4.97%),青霉素12例(3.31%)。抗生素聯(lián)合應(yīng)用情況包括:一聯(lián)用藥167例(46.13%),二聯(lián)用藥156例(43.9%),三聯(lián)用藥28例(7.73%),四聯(lián)用藥11例(3.04%)。
2.2 菌株構(gòu)成及分布情況:2011年分離菌株848株,2012年分離菌株1452株,2013年分離菌株2876株,細菌分離率呈逐年升高。在2011年~2013年我院呼吸內(nèi)科住院部標(biāo)本病原菌5176株中,革蘭陰性桿菌3830株(74.0%),革蘭陽性球菌1009株(19.5%),337株真菌(6.5%)。革蘭陰性桿菌主要包括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鮑氏不動桿菌等;革蘭陽性菌主要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溶血葡萄球菌等;真菌主要為白色假絲酵母菌和熱帶假絲酵母菌(表1)。
表1 各種標(biāo)本的典型致病菌(株,%)
2.3 菌株耐藥性情況:5176株菌株對青霉素和磺胺類藥物的耐藥率均達到100%。大腸桿菌對頭孢菌素類藥物的耐藥率為70%~90%。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美羅培南及頭孢菌類藥物的耐藥率均低于29%。肺炎克雷伯菌對阿米卡星、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藥率都在28%以下。肺炎鏈球菌對環(huán)丙沙星和慶大霉素的耐藥率均為100%,對頭孢菌素類藥物的耐藥率均在30%以上,對喹諾酮類藥物的耐藥率為70.2%~100%。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紅霉素及慶大霉素的耐藥率達100%,對喹諾酮類藥物的耐藥率由35%上升至100%。每種菌株對抗生素的耐藥率均呈現(xiàn)逐年升高的趨勢。
近年來,病原菌引發(fā)的呼吸道疾病呈上升趨勢,且菌株的耐藥性也是逐年提高,長期使用同一種抗菌藥物或不改變用藥量不僅對呼吸道疾病的治療毫無幫助,而且由于時間的耽擱還會加重病情,給臨床治療帶來極大的困難[1]。因此,在呼吸內(nèi)科疾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病原菌的明確診斷和抗生素的合理選擇成為治療成功的重要前提。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400例呼吸內(nèi)科疾病住院患者中,住院期間使用過抗生素治療的有362例(90.5%),應(yīng)用了30種抗生素,以頭孢菌素類藥物(頭孢他啶、頭孢哌酮和頭孢曲松等)的應(yīng)用率最高[2-3],其次為青霉素類、大環(huán)內(nèi)酯類和喹諾酮類。頭孢類抗生素具有抗菌譜廣、藥效穩(wěn)定、過敏反應(yīng)少和價格適中的優(yōu)勢。細菌耐藥性呈現(xiàn)日趨上升,呼吸內(nèi)科病房的交叉感染復(fù)雜,為了降低細菌的耐藥性,臨床應(yīng)加強藥敏測定及抗生素的應(yīng)用管理,合理選擇抗生素,減少細菌耐藥性的產(chǎn)生。我院呼吸內(nèi)科抗生素的應(yīng)用情況基本合理[4-6]。
綜上所述,抗生素能夠有效抑制細菌或者真菌的再生,在容易感染的呼吸內(nèi)科疾病治療中具有很好的臨床療效。病原菌的明確診斷和抗生素的合理選擇不僅能夠改善治療效果,還能縮短疾病治療時間,提高呼吸內(nèi)科疾病患者的抵抗能力。因此,本研究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
[1] Gonzales R,Bartlett JG,Besser RE,et al.Principles of appropriate antibiotic use for treatment of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adults: background,specific aims,and methods [J].Ann Emerg Med,2001,37(6):690-697.
[2] 郭東英.呼吸內(nèi)科抗生素用藥分析[J].吉林醫(yī)學(xué),2011,32(33):7042.
[3] 閆薇,許建英,王淑峰,等.呼吸內(nèi)科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08,8(5):362-364
[4] Chen Y,Yang H,Lu G, et al. Prulifloxacin versus levofloxacin in the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a multicentre,double-blind,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J]. Chemotherapy,2012,58(3):249-256.
[5] Muras M,Krajewski J,Nocun M,et al. A survey of patient behaviours and beliefs regarding antibiotic self-medication fo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Poland [J]. Arch Med Sci,2013, 9(5):854-857.
[6] 余曉玲.抗生素藥物治療32例呼吸科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J].海峽藥學(xué),2013,25(1):177-178.
R978.1
B
1671-8194(2014)34-00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