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景 沈花蕾
(河北省清河縣農業(yè)局畜牧辦公室,河北邢臺 054800)
豬人工受精在我國規(guī)模化豬場已比較普及。筆者等考察了某豬場,其窩均產活仔10.5頭,每頭母豬年均產23頭以上;但是,窩均產活仔8.33頭,與我國平均水平的窩均產活仔9頭相比仍有差距,與德國的窩均產活仔11.32頭相比,產仔數(shù)量差距顯著。該場均產初生窩重(見表1),與廣東某場初生窩重相比較輕,且死仔率較高。為了探究其中原因,筆者等特在該場進行了調查研究。
以宜春市某豬場2006年5月1日~2007年4月30日的152頭二元(長大和大長)母豬配種記錄為研究對象(已剔除掉28頭患有繁殖障礙性疾病的母豬)。
采用2次輸精方法進行子宮頸輸精配種(后備母豬采用3次受精方法),每次輸入100~120 ml稀釋精液,并且使用的精液在輸精前均為鏡檢合格。
在發(fā)現(xiàn)靜立反應后6~8 h內即配種一次,間隔8~12 h重復輸精一次,后備母豬隔8 h再輸精一次。
輸精均為操作熟練的工人操作,將其按胎次分為9組,對其窩產活仔豬數(shù)、初生窩重和死仔率進行統(tǒng)計,詳見表1。
表1 152頭母豬繁殖性能
由表1可看出,初產母豬所產活仔數(shù)較低,3胎的窩產活仔數(shù)最高(9.3頭),初生窩重最大(13.60 kg),3~5胎產活仔數(shù)穩(wěn)定,5胎以上窩產活仔數(shù)有一定波動,但總體有隨胎次增加逐漸下降的趨勢。經計算該場的均產窩重為11.55 kg,窩均產活仔數(shù)為8.33頭,而且根據(jù)母豬配種記錄和產仔記錄,該豬場每頭母豬年產2.2窩,與國內平均窩產活仔9頭、均產窩重13.6 kg、每頭母豬年產2.3窩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在剔除繁殖障礙性疾病后,造成這種結果人工受精方面的原因主要有精子本身質量、稀釋液、溫度保存、精液污染、輸精時間和輸精次數(shù)、輸精技術的影響。
2.2.1 精子本身質量
精子方面主要是活力、形態(tài)、密度、數(shù)量等原因:畸形精子數(shù)超過20%精液應廢棄;在35℃~38℃條件下,活力低于0.5分應廢棄;在顯微鏡視野中,無精子者應廢棄。該場有顯微鏡,因此用于輸精的精液都是鏡檢合格的,然而,該場僅有3頭種公豬(杜、長、大各1頭),時常檢出不合格精液,而且,每日僅有1頭種公豬用于試情,試情完畢即趕回豬圈休息,公豬缺乏運動,往往只使用同一頭公豬(大白)采精,精液質量經常不合格。
2.2.2 稀釋液
該場使用的是市售的商品稀釋劑,稀釋液的溫度與精液溫度相同時稀釋。對精液的最大稀釋倍數(shù)是按著標準來稀釋的。稀釋后的精液分裝在30~40 ml的小瓶內保存,裝滿封口不留空氣。但是,稀釋液中加入的抗生素為青、鏈霉素,因青、鏈霉素長期使用,很多菌種已產生了抗藥性。
2.2.3 溫度與保存
公豬造精功能產生障礙的極限溫度為30 ℃。
2.2.4 精液污染
該場技術員在采精時只用自來水沖洗雙手和公豬包皮附近,沒有按嚴格程序戴消毒手套和對公豬包皮附近洗凈消毒后用生理鹽水洗凈。輸精時,采用一次性輸精管,也是用自來水沖洗母豬外陰部,而未用0.1%高錳酸鉀溶液洗凈消毒。
2.2.5 輸精時間和輸精次數(shù)
經產母豬出現(xiàn)靜立反應后6~8 h內輸精一次,間隔8~12 h后再輸精一次,而后備母豬則間隔8 h再輸精一次,輸精過程所需時間為5~10 min。
2.2.6 輸精技術
采用2次輸精法。同時在輸精時雖然用一只手按壓母豬背部對母豬進行性刺激,但是仍有母豬在輸精過程中臥地者,致使母豬不能受精。
(1)針對該場使用大白豬比較頻繁,應考慮增加1頭大白豬以減輕其負擔,同時,增加公豬的運動量,以保證精液的質量。
(2)稀釋液中添加的抗生素可改換為林可霉素、新霉素等。
(3)建議該場應加強公豬的降溫措施,縮短采精室與精液處理室的距離,并在遞精口增加擋板將2室徹底隔開。稀釋好的精液放入恒溫箱內保存。
(4)在采精和輸精時一定按著嚴格的操作方法,做到高度清潔,以減少精液的污染,提高精液質量。
(5)在輸精時,要注意對母豬進行必要的性刺激。
[1]劉德武,龐沖,吳珍芳.二元雜種母豬胎次、斷奶至配種間隔與繁殖性能的關系[J].養(yǎng)豬,2006,(6):15-16.
[2]李如治.家畜環(huán)境衛(wèi)生學(第3版)[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3:304.
[3]章其琪(譯).人工受精要注意清潔[J].國外畜牧學——豬與禽,2003,2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