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慧嘉
摘 要:教學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傳遞知識,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人才。我國現今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為了實現教育的最終目標,保證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的正確發(fā)展方向,為祖國建設提供有素質、有知識的人才,必須要對教學工作進行管理。如今的教學管理工作雖然對規(guī)范教學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有很多不足之處,本文就對提高教學工作管理的有效性的對策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教學工作管理;有效性;對策
一、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
教學工作的實施者是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重任也是教師承擔。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都依賴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都需要有一支專業(yè)素質過硬、品德高尚的教師隊伍。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要做好以下幾方面:一是加強師德教育。教師不僅是課本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言行舉止的榜樣,是學生學習的對象,要促使學生團結友愛,遵守紀律,教師要自身素質過硬,才可做表率。二是抓好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建設。根據我國義務教育的要求以及振興教育的要求,我們需要一支高學歷、文化水平和專業(yè)水平過硬的教師隊伍。三是制定教師考核機制。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定期的考核評分,一方面可以選出比較有代表性的、優(yōu)秀的教師供大家學習,另一方面也可以不斷促使教師自覺要求進步,從而使我國的教師隊伍不斷進步。
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教學工作管理的目的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方面,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另一方面,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工作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這是毋庸置疑的,學校的教育工作者都是認同的,大家也在為此不斷努力著。但是,提高教學效率大家往往會忽視,而這一點正是我們要不斷努力的方向。
對于提高教學效率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一是推動教學研究,開展教學交流。為了推動教學效率的不斷提高,各學校之間要開展教學交流活動,在交流活動中不斷學習其他學校的先進教學經驗,拓寬教師的視野,為教師的教育工作提供更大的舞臺,使有效的教學方法得到傳播。二是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在教學工作的管理中,要強化教師的效率意識,對學生已經懂或者沒有必要詳細講解的章節(jié)盡量不講或者粗略帶過。學生不懂的知識才是重點和要詳細講解的地方,以保證課堂教學的效率,保證課堂學習的每分每秒都是有效率的。三是教學考核中將效率作為考核指標,以此讓教師對教學效率提起重視。四是鼓勵學生不斷探索提高教學效率的方法,對教師的教學方法鼓勵創(chuàng)新。求效率就要不斷鼓勵推陳出新,教學實踐是教學效率提高的土壤。
三、推進“教”與“學”的相互促進
在教學工作中,我們常常將“教”與“學”視為矛盾的兩個方面,教學工作的目標主要依靠教師的力量完成,但是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學工作的提升不僅要依靠教,還要注重學生的學習,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是關鍵的一環(huán)。因此,教學工作管理要注重教與學的相互促進,抓教育、促學習。
四、加強常規(guī)教學管理的同時,不斷推陳出新
傳統不可廢,常規(guī)教學不可廢,而是要不斷加強。但是,在保證傳統的前提下,也要不斷推陳出新。教改的實施鼓勵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有特色教學管理才能培養(yǎng)一批有個性的學生。我國的教育國情注定了不同地區(qū)、不同規(guī)模的學校不可能一刀切,采用相同的教師培養(yǎng)方式,而是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新晉教師要加強常規(guī)培養(yǎng),有經驗、專業(yè)素質過硬的教師要形成有特色的教育方式;較落后地區(qū)的教師要以常規(guī)培養(yǎng)為主,教育發(fā)展相對先進的地區(qū)要以特色培養(yǎng)為主。
五、教學業(yè)務管理與教學思想管理并重
思想是人類的靈魂,同樣,思想也是教學工作的靈魂。一切教學活動要以思想為指導,思想如何,教學行為即是如何。教師的表現除了業(yè)務之外,就在他的教學思想上,是思想在起決定作用。學校的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改變教育觀念,教學業(yè)務與教學思想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切不可偏廢其一。教學思想有失偏頗,就會導致教學工作的失誤,而教育的產物——學生,必然不是我們所需要的人才。加強對教學思想的管理,要從根本上認識到教學思想的重要性,并對教學思想的重要性進行學習。只有對此有深刻認識,才能保證實踐中教學思想的重要作用。
在教學工作中,可以設置分別針對學生和教師的獎項,給予教與學的雙方不斷進步的獎勵和肯定,使雙方都能自覺提高自身的素質,讓教師的工作更加具有全局性,讓學生的學習更加具有個性特色。教學思想一直以來都是被忽略的、不受重視的,如今應當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夠的重視。
教學管理工作千頭萬緒,教學工作管理的有效性也體現在方方面面。只要我們對教學管理工作有足夠的重視,對教學效率不斷進行實踐和研究,不墨守成規(guī),勇于開創(chuàng)新的方式和出路,教學工作管理的有效性就會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必成.略論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J].課程.教材.教法,1995(1).
[2]李慧.教育公平與教育效率關系再探[J].教育與經濟,2000(3).
[3]趙欽瑞.關于課堂教學效率的理論探討[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04.
[4]劉華偉.“促進高中生參與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