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芬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在基礎教育階段教師注重教學方法使用的多元化,注重在教學實踐中對合作學習的使用,那么,對于初中英語教學而言,如何能夠科學有效地實施合作學習呢?又如何來理解初中英語合作學習呢?本文將對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實施有效地合作學習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一、初中英語合作學習涵義
初中英語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合作學習基礎之上的,具體是指在初中階段,結合英語學科的特點以及初中學生學習英語的心理特點,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學生分組,并有效地在組內以及組間形成良好的合作與競爭的關系,并利用合作性人際行動,促進學生在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活動,具體可以分為參與階段、探討階段、轉化階段、呈現(xiàn)階段以及反思階段。
二、初中英語實施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新一輪基礎教學課程改革的要求。我國自2001年開始逐步實施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此次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要讓學生學習產(chǎn)生實質性的變化,提倡合作、探究以及自主的學習方式,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和“以課本為中心”的局面,在加強基礎、發(fā)展智能的同時,培養(yǎng)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度罩屏x務教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也進一步明確在英語教學中要注重學生主體性的體現(xiàn),倡導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等教學途徑,注重發(fā)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使其樂于與他人合作,養(yǎng)成和諧的健康向上的品格??梢?,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注重合作學習的使用,在英語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在合作中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
初中英語課程性質的要求?!冻踔杏⒄Z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笨梢姡碌恼n程標準要求英語課程的實施需要借助于不同的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能力。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初中英語教材中設計了不同類型的對話、話劇等教學活動,這就要求開展在英語教學中更需要學生間進行有效地合作。比如,在英語對話教學中,需要兩位或者兩位以上的學生進行分組合作編對話等。
初中英語教學中忽視了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理論的影響和客觀教學條件的限制,初中英語教學仍然是以班級授課為主要的教學形式。班級授課制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不能靈活地開展各種較為真實的語言教學活動,大大地制約著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真正得到體現(xiàn),難以達成在身心方面的和諧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受到壓制,忽視了人際互動,喪失了英語教學的集體性,過多地強調競爭而忽視合作,把一個人的成功建立在其他人失敗的基礎上,熱衷于分數(shù)排隊,不利于大多數(shù)學生的發(fā)展。因此,同學之間互不信賴,在集體中缺乏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三、初中英語教學中有效實施合作學習的策略
教師正確發(fā)揮多重的角色作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教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學生進行孤立的學習,教師則是一言堂式的教學。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教師的一些思想方法會變的主觀、封閉,缺少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動力。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扮演著多重角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幫助者、激勵者、合作者和評價者。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當學生討論不夠積極的時候,教師可以觀察小組活動的情況,適時作出分析,促使他們進一步地交流意見;作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當學生討論的思維受到阻礙,或者對問題的看法錯誤, 又或者分析情況的觀點不夠全面的時候,就需要教師及時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糾正,引導學生正確的解決問題;教師還是一個激勵者,當個別學生或個別小組有獨到見解或出現(xiàn)創(chuàng)新性思維火花的時候, 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比如,在關于背記英語詞匯的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意見,激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背記單詞,而不是讓學生們都采用同一種方法;教師是一個合作者, 當學生由于現(xiàn)時的認知水平有限而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的時候,教師就要和學生共同研究,合力解決問題;教師是一個評價者,當學生在匯報或展示完成果之后,教師要及時給出評價,并提出新的要求,從而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fā)展。
注重分組的科學和合理性。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嘗試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但是大多數(shù)教師卻認為效果較差。筆者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大多數(shù)教學沒能夠正確合理的分組。在英語合作學習中,教師不能隨便給學生分組,要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分組。在分組的時候,根據(jù)學生英語的學習程度不同,使每個組內的成員程度不同,同時又要保證每個組之間的整體水平處于同一起跑線,這樣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更好進行合作學習。分組的方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學生進行自由結合,另一種是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組。一般而言,英語課堂合作學習的編組原則是以異質分組為主,同時注意組際之間的同質,以便促進組內合作與組際之間的競爭,但突出了異質性。編組可以從同桌兩人小組,發(fā)展到前后兩桌四人小組,再到相鄰課桌可以改變“秧田型”的空間結構六人小組,或者是根據(jù)班級規(guī)模,編成八人一組,按照馬蹄式的結構進行分組,具體的小組規(guī)模可根據(jù)討論議題、討論時間而定。
建立科學有效的師生、生生評價機制。以往的英語教學評價只是注重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只注重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而忽略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對于合作學習的評價而言,科學合理的評價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還需要對學生學習的過程進行評價。合作學習的評價機制包括三部分:組內成員的自評與互評,組間互評以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在初中英語合作學習的評價過程中,小組成員先對自己評價,然后相互評價,最后對小組的總體情況進行自檢,形成對自己的全面了解。然后,再通過小組之間的相互評價,可以相互學習、揚長避短,更好地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提高競爭力。最后,教師要采取對個人和集體鼓勵相結合辦法,對小組共同學習的情況進行評價,如一份報告、一次表演、一次練習、一篇文章或一組問題的解答,小組成員接受同樣的分數(shù);或對小組每一成員的學習結果進行單獨評價,對個人成績較好的成員以及平均分較高的小組進行口頭獎勵或者書面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