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
“遲”這個字真是耐人尋味:“遲到”的遲是晚;“遲緩”的遲是慢;“遲鈍”的遲是拙;“遲疑”的遲是猶豫;“遲明”的遲是接近。
遲有時是那么優(yōu)雅,像是“姍姍來遲”;遲有時是那么威嚴,譬如“無體之禮,威儀遲遲”;遲有時又是那么蘊藉,好比詩經(jīng)中的“春日遲遲”;而遲卻又常變得那么令人沮喪,尤其是當我們發(fā)覺“今生已遲”。在兒童時代,我們最常用這個遲字,總是怕遲到學校,怕遲交作業(yè),那時遲對我們小小的心靈,唯一的意思,就是“晚”。成年之后,我們不再常用“遲”這個字,但是每當說到遲,“遲了一步”、“起步太遲”,那遲便有了許多挽不回的意味。到了老年,我們將很少用遲這個字,因為反應遲鈍、行動遲緩,反正什么事都少不了爭,便也不再計較遲與不遲,而到那時,如果偶爾說出個遲字,似乎就有此生再也趕不及的慨嘆了。
什么是遲?遲實在只是慢,慢慢的春天和少女的腳步是美的;慢慢的禮儀是莊敬的;慢慢的反應是篤鈍的;而慢的起步,常是失敗的。
什么是遲?遲就是來不及了,所以年幼的孩子,總不會遲,他只要心智身體健全,今天立志做什么事,將來都可能做成。但是三四十歲的人,若說從今天開始學醫(yī),或許仍不遲;可若要學撐桿跳,卻可能已遲。至于五六十歲,學書法或許不遲,要想學醫(yī),則可能遲了??傊?,年齡愈大,似乎遲的事情也愈多,所以走錯了路,少時悔,要比老時悔有用得多,因為人到老年,恐怕連悔都已經(jīng)太遲。
遲,在這匆匆的人生中,在我們遲遲的腳步間,在遲緩的行動和反應中,有多少遲遲的季節(jié)飄逝了!抬頭,才是遲明的少年;回首,已是遲暮的白發(fā),而悟已遲、悔已遲、恨已遲,此生已遲。遲,一個多么緩慢柔軟,又觸目驚心的字?。?/p>
(選自《點一盞心燈》,有改動)
欣賞感悟
本文娓娓的敘述中有深深的思考,令人感慨不已。總以為人生腳步匆匆,卻常常是遲了半步,于是懊悔也就伴隨人生前行。年輕的朋友看了這篇文章一定會有所觸動?!疤ь^,才是遲明的少年;回首,已是遲暮的白發(fā),而悟已遲、悔已遲、恨已遲,此生已遲?!边@不僅是一個智慧哲人的諄諄告誡,更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悲嘆與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