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婭麗
摘 要:改進實驗設備,在課堂教學中穿插有趣的小實驗,正確對待實驗“失敗”,多種實驗手段并用,提高初中物理實驗課教學效果。
關鍵詞:物理課改;實驗效果;科學精神;多法并用
我們這些城鄉(xiāng)結合部的學校,由于條件限制,學生多器材少,很多學生做實驗時操作不規(guī)范,不能科學地進行實驗,對實驗現象不會總結規(guī)律。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經過長時間的摸索創(chuàng)新,我們初步形成了一套適合普通初中校情及學生學情的比較行之有效的開展物理實驗教學的方法,現記錄如下。
一、自己動手,改進實驗設備,提高實驗效果
例如:做水的沸騰實驗時,通常是用石棉網墊著燒杯加熱,由于水量多散熱快,需要的加熱時間太長影響演示實驗效果,而且為了少裝些水節(jié)約時間,水位比較低,很難完整觀察到水加熱過程中氣泡上升時體積的變化情況。我們經過實踐對實驗設備進行了簡單的改進,就達到了很好的課堂實驗效果。把燒杯換成大試管,用夾子夾著預熱后直接放在酒精燈的外焰處加熱,水量少水位高,散熱也比較慢,不僅縮短了實驗時間,也可以更清楚地觀察到氣泡上升時體積的變化情況,一舉兩得。
二、在課堂教學中穿插有趣的小實驗,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科學就在身邊,有時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一些設計巧妙的小實驗,不需要太多的專業(yè)器材和時間,卻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正確對待實驗“失敗”,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
有些物理實驗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難免會出現一些實驗數據不準確或實驗現象有偏差的情況,所以常常會在課堂演示實驗或學生分組實驗時出現一些課前老師料想不到的情況。這時,如何直面自己“失敗”的實驗設計,反敗為勝,就需要教師的臨場應變能力了。
在進行探究電磁鐵的磁性大小受什么因素影響的演示實驗時,某班同學提出了電磁鐵的磁性大小可能與鐵芯的體積大小有關的猜想,而在課前我沒有考慮到這一點,事前完全沒有做準備,不妨就在課堂上實話實說,老師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請同學們回家準備一些器材,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討論這個問題。
四、變換思路,多種實驗手段并用
例如,測量速度的實驗不妨與體育老師合作,在體育課上完成。光學中望遠鏡的原理,可以在指導學生進行望遠鏡制作競賽的過程中鞏固。有些做起來比較耗時,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演示時學生又不容易看清楚結果的實驗,如,研究液體的比熱容等,也可以把比較成功的實驗操作拍攝成視頻,再用多媒體播放給學生觀看,不僅省時省力,教學效果也更理想。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