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文
一、新課標對作文教學的要求解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行動綱領(lǐng)。全面、準確、深入地把握語文課程標準,是開展好作文教學的前提。新課標關(guān)于小學作文教學的“目標”要求,要重點把握其“階段性”和“連續(xù)性”;關(guān)于小學作文教學的“方法”要求,要重點體現(xiàn)其“切實性”“開放性”和“綜合性”;關(guān)于小學作文教學的“評價”要求,要重點突出其“激勵性”“過程性”和“多樣性”。
二、小學作文教學的歷史性問題
對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關(guān)于小學作文教學的要求,反觀長期以來小學作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可以發(fā)現(xiàn),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三個方面:一是教學組織較為隨意,缺乏系統(tǒng)性和階段性。主要表現(xiàn)為:作文教學沒有整體規(guī)劃,缺乏一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科學體系;作文訓練從小學三年級才開始,忽視了小學一、二年級的寫話訓練;每次作文,往往是教師隨意給學生指定一個寫作題目,讓學生隨便去寫。二是寫作訓練形式機械,學生感到勉為其難。主要表現(xiàn)為:作文訓練,大都是教師命題,學生按照命題寫作;教師的命題,又往往是千篇一律;從作文內(nèi)容看,顯得有些單調(diào),不是記事,就是寫人,想象性的作文較少;大多數(shù)學生不愛上作文課,每遇作文,則深感頭疼。三是評價方法單一,評價效果欠佳。最普遍的評價方法是:學生完成習作后統(tǒng)一交給教師,由教師逐一批改,并寫出評語。這種評價方法,盡管教師很辛苦,但學生受益不大。有一種現(xiàn)象可以證明這一點,那就是教師三番五次地給學生糾正錯別字,許多學生卻“屢教不改”。
三、新課標下的“快樂作文”教學
在新課程標準指導下進行“快樂作文”,是小學作文教學的健康理念。全面貫徹這一理念,至少需要抓好以下三個方面:
1.讓學生習作前“預感快樂”
關(guān)鍵是要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習作的欲望和興趣。當習作成為學生生活的一種必需,成為學生人際交往中表情達意的一種內(nèi)在愿望時,學生就會“躍躍欲試”地去習作,甚至會感到“不吐不快”。
2.讓學生習作時“體驗快樂”
關(guān)鍵是要使學生帶著激情去寫作,讓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自己的筆下流淌,“一吐為快”。退一步講,即使學生在習作中感到艱辛,但也能夠使他們產(chǎn)生“痛并快樂著”的感覺。為此,從“低限”上說,教師要讓學生懂得“付出”與“收獲”的辯證法,在“勞動”中體驗快樂。在此基礎上,要使學生進入“再累也不覺得苦”的情感狀態(tài),進而達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理想境界。
3.讓學生習作后“收獲快樂”
要達到這一點,關(guān)鍵的方法就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分享習作成果的場景。學生完成習作后,不能單讓教師成為“閱讀者”和“評判者”,應該為其作品提供更為廣闊的“用武之地”。在這一方面,有多種行之有效的具體方法。例如,我們多年組織學生積極參加“世界華人小學生作文大賽”,使獲獎學生極大地體會到了作文的快樂。在平常的作文教學中,大膽改革作文講評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作文評改,有效調(diào)動了學生的習作積極性,并為學生間的相互借鑒提供了便利的條件。班級的墻壁上開辟了學生“習作園地”,為學生的習作創(chuàng)造了展示的空間。在學生作文的評改中注重發(fā)現(xiàn)“閃光點”,并給學生以鼓勵,使更多的學生能夠體驗到作文的快樂。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