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承見
摘要: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思想品德課是枯燥無味的,它的內容晦澀空洞,特別是那些繁瑣冗長的法律條文,讓人望而生厭。所以,學生對學習思想品德課沒有興趣,在思想品德的課堂中許多學生都無精打采,甚至很多學生一上思想品德課就昏昏欲睡。課改的實踐證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加課堂教學水平的關鍵,同時也是深化傳統(tǒng)教學方式改革的重大突破口。思想品德教學由于它的學科特殊性更應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
關鍵詞:情景教學法;時事教學;教育手段
一、采用情景教學法,加強學生興趣
一般情況下,教學效果如何往往取決于學生認知過程的強弱,在思想品德中,有一種人類特有的活動叫做主觀能動性,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它起到了巨大作用。在思想品德課的學習中,我們就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變消極的被動學習為積極向上的主動學習,將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自身的內在素質。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適當?shù)夭捎们榫敖虒W法,依據(jù)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景,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初思想品德課《我們享有廣泛的權利》這一課中,講到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外國人”以及“未滿18周歲”的人,還有“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滿18周歲,沒有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中國人,讓其他同學依據(jù)教材內容判斷在這些角色中,有哪些人是具備選舉資格的。為什么這些人具有選舉資格,其他人為何沒有選舉的資格。同時,教師也可以給同學們講一講國外選舉權與被選舉權與中國的區(qū)別。教師在課堂情境活動中,要讓同學們知道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是一項神圣的權利。這樣的教學方法新穎有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活躍了課堂氣氛,加深了學生對本課的理解,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發(fā)揮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取得良好的課堂效果。
二、加強時事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趣
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思想品德課是枯燥的、無用的,這樣的錯誤認知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積極性,造成許多同學在思想品德課上無精打采的情況發(fā)生。與之相反的是,許多同學一提到中日摩擦、美國總統(tǒng)就興趣盎然、津津樂道。教師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以時事新聞的生動事例來提高學生的興趣有關,學習思想品德絕不可以閉門造車,要多多關注國際新聞時事,將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將書本上死的知識與實際發(fā)生的新聞聯(lián)系起來,活學活用。教師可以將每天發(fā)生的國內外新聞結合教材知識點分析給學生聽,也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自主講解國際時事新聞和自己的見解留出一部分時間。這樣的教學方式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了他們的表現(xiàn)欲和求知欲,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讓同學們關心國家大事,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敏銳度。
三、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育手段,培養(yǎng)學生興趣
相對于過去的教學,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豐富了教學手段,可以將教學中的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具體化,更易于學生理解。例如,在《了解祖國愛我中華》一課中,知識點很多,記憶量大,因此,教師可以播放一些有關我國社會主義路線的講解視頻,幫助學生理解我國的社會主義內涵,教師應將解一些西方的資本主義與中國的社會主義路線的區(qū)別,著重于我國社會主義的特色之處。實現(xiàn)教學手段多樣化、藝術化的發(fā)展。
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教師就要向學生講清楚思想品德這門學科的特點,思想品德課研究的對象、采用的方法等,讓學生感受到思想品德課的魅力。同時,要著重說明思想品德課對人的一生所起到的作用,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思想品德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
參考文獻:
[1]蘇志堅.初中思想政治時事開講教學策略研究[J].廣州大學,2012(5).
[2]李孝增.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探究[J].新課程學習:中,2011(9).
?誗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