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莎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英語由一種廣泛使用的語言變成了無處不在的符號系統(tǒng),由過去升學的“敲門磚”變成現代企業(yè)求職、就業(yè)、加薪等各類職業(yè)發(fā)展的附加能力。作為以就業(yè)為導向的高等職業(yè)院校,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改變過去舊有的英語教學模式,從重知識向重能力的轉變是今后教育改革的重點。
關鍵詞高職院校的學生英語基礎差,學習興趣不濃厚,學習動力不足。大部分同學在課堂上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行業(yè)需要關聯不大,專業(yè)性、交際性不強,無法激發(fā)學生持久的學習動力,限制了學習潛能的發(fā)揮。很多學生想學,卻無從下手,從心理上懼怕英語學習,久而久之,整個教學環(huán)境就受到約束,學生和老師都極易產生惰性,能力提高緩慢。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有效的教學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高效教學顧名思義,即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衡量課堂高效,一看學生知識掌握、能力增長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變化程度;二看教學效果是通過怎樣的投入獲得的,是否實現了少教多學;三看師生是否經歷了一段雙向激發(fā)的愉悅交往過程。要使英語課堂對學生更實用,關鍵在于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一套適應學生實踐能力的高效教學模式。要真正實現高效英語課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打造生動活潑的英語課堂,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職責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對這一學科的興趣,而不僅僅是你講了什么或學生記住了什么。
一個人的情緒能影響他的思維、情感和行動力,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將愉快的氛圍帶入到課堂中,讓每一個學生不再有抵觸情緒,而能發(fā)掘課堂上學習語言的樂趣,體會到自信,感受到成功;快樂的英語課堂,就是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建立合作、友愛、民主平等的師生交往關系,學生的潛能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激發(fā)學習語言的潛力。
1.大膽創(chuàng)設情境
語言課上,學生為學而練,為練而學,會調動學習積極性。而情境教學則將生活和工作情景帶入語言學習中,使學生感到英語確實是交際工具,是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從而提高對英語的認識,使英語學習具有實際意義,讓學生在快樂的體驗中去學習和掌握語言。老師可以鼓勵同學將教室一角開辟為情景區(qū),根據不同的主題進行不同的布置。學生在親手布置的同時就對課堂有了一定的期待,既能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又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
2.積極利用多媒體設備
在介紹跟課文相關的背景知識時,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來引導學生,使他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例如,我校涉外護理專業(yè)英語精讀課程中的梵高一課中,作者反復提及Vincent這首歌曲,老師就可以先在課堂上播放這首歌曲,讓同學們在旋律中感受歌詞的意境,通過歌詞了解梵高的一生和世人的不理解給他造成的壓力。
3.適當引入中西方文化的對比
在課堂上,老師可以因材施教,適當地介紹文化背景,讓同學們自己對比差異。例如,在講述節(jié)日時,可以先一一展示不同國家的人們慶祝新年時不同的風俗習慣,相較之下,再讓學生比對中國人春節(jié)的習俗。在展示時,多采用圖片結合故事等形式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加深他們的印象,提高他們課堂的參與度,使得課堂氣氛輕松活潑,做到在學中玩、玩中學。
二、充分挖掘學習潛能,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每個人的潛能都是無限的,只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這無限的潛能挖掘出來,課堂將不再是老師唱的獨角戲,教學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1.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中,老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放權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合作意識,讓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活動。老師應該首先擔當組織者,起到帶頭的作用,正確引領學生參與其中。等學生熟悉之后,老師就應當大膽放手,為學生加油鼓勁。只有貫徹了自主合作原則,發(fā)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他們才能真正主動地發(fā)展,促使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體驗團隊精神。
2.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挖掘他們的潛能就必須要因材施教,區(qū)別對待。教育的根本在于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主動去學習,而不僅僅是知識量的積累。因此,在處理課文時,不需要再通篇精講,因為很多知識都是具有連貫性的,教會了這些內容可以讓學生去自學其他內容。另外,要調動每個同學的積極性就必須要區(qū)別對待,不能放任不管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在這方面,老師可以適當給學生布置小任務,依照學生能力的強弱決定任務完成的難易,使得能力稍差的學生在完成任務后也有成就感,在課堂上也會產生榮譽感,促使其更好地融入課堂活動。
三、培養(yǎng)良性競爭,形成激勵機制
競爭機制是激勵機制的動力。教師要經常教導學生,我們生活的這個錯綜復雜的人類社會,長期處在競爭中,人類社會就是在競爭中不斷進步的。課堂教學中,競爭的形式多種多樣。如:班與班,組與組,男生與女生,不同層面的學生間的競爭。通過競爭來調動學生的上課情緒,調節(jié)課堂氣氛是取得教學效果的最佳途徑。一個教師要帶好一門學科必須長期把競爭手段滲透到教學中。
1.協作機制是激勵機制的有效方法
協作是集體智慧的體現,從協作中體味到它的好處。教師在課堂上,經常要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課堂復習、實驗、制作、提問討論、小結都可以通過集體協作共同完成。在提倡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改的今天,協作機制尤為重要。把協作機制長期貫穿于課堂教學中,可以改變教師一言堂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使學生由被動學變?yōu)橹鲃訉W,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評價機制是激勵機制的核心
筆者認為,每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具備較好的課堂評價能力。因此,教師要很好地捕捉時機,作出合理的評價。從心理學角度看,這也是成就感的表現。尤其是學生發(fā)表獨特的見解和有創(chuàng)意的回答時,教師更應該肯定學生,激勵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師的評價方式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即使學生回答問題時出了問題,也要肯定他們的膽量和氣魄。教師評價的語言也應多種多樣。如:很好,很棒,不錯,真行,了不起,你真像一個科學家等等。通過這些語言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評價機制做得好,課堂氣氛濃厚,學生積極性就高,教學效果就更顯著。
3.調節(jié)機制是激勵機制的潤滑劑
它體現的是一位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在這方面表現好的教師能夠輕松應對課堂,隨機處理課堂上學生的發(fā)問和突發(fā)事件,做到心中有數,處置妥當。這也要求教師打鐵還靠自身硬,平時加強理論學習和業(yè)務提高,增強自身修養(yǎng)。
優(yōu)質高效課堂模式是對教師業(yè)務能力和敬業(yè)精神的挑戰(zhàn)。學生愿意并且樂意在愉快的學習氛圍、新穎的教學模式、獨特的教學評價下學習交流,獲得知識,提升自我。在一線工作的教育者都應該學習用高效課堂模式規(guī)范課堂流程和教學行為,改善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現狀,從根本上建立高效課堂,從而不斷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和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3]劉太剛.高等職業(yè)教育[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編輯 楊兆東
:高職院校;英語;高效;氛圍;主觀能動性;激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