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萍
摘要:課堂教學是中學英語教學的主要陣地,如何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是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筆者通過在實踐中反思語法教學的困惑和誤區(qū),論述了如何處理好語法教學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語法教學 閱讀能力 實踐 困惑 反思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許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更新了自己的教學理念,開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對于高中的語法教學,教師應該把語法講解放在特定的語境中,通過創(chuàng)設一些有意義的話題,讓學生輕松地掌握所學的語法知識,徹底改變過去那種陳舊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筆者通過分析自己課堂教學的誤區(qū),反思新課改如何踐行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困惑:在閱讀課的教學中,無法擺脫語法講解的束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驗,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了小組討論、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等模式來開展課堂教學。課堂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參與的熱情高昂,活動非常踴躍。因為自己已經認識到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完全把閱讀課當成語言材料、語法知識來分析講解,沒有理解閱讀課的實質,偏離了教材設計者的目的——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然而,許多教師認為,在學習語言時無法也不可能避免語法講解,因為語言的形式是有一定規(guī)則和規(guī)律可循的。因此,我們應該開始反思:應該如何處理語法教學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之間的關系。
二、反思
反思(一):了解學生的真實的閱讀困難,倡導積極參與和體驗
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fā)現在閱讀中學生存在的困難主要有: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沒有掌握閱讀方法、技巧;閱讀量不夠,閱讀速度較慢;詞匯量較小,知識面較狹窄。
語言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若能自己去觀察、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其效果遠甚于教師的講解與灌輸。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參與各類教學活動、閱讀活動、討論活動、競賽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活動中,讓學生自己去找出語法的規(guī)律,不斷地加以實踐,從而掌握其規(guī)律,再把這些規(guī)律融合于實踐活動中。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閱讀教學的目的。
反思(二):把握語法講解與語言實踐的“度”
學習語法是為了正確應用語言,要在“用”字上下工夫。學習語法宜采用發(fā)
現法和探究法,即從大量的語言現象中去觀察、發(fā)現、分析和歸納出語法規(guī)律,然后通過大量的運用去實踐和掌握這些規(guī)律。然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解語法也是不可避免的,講解多了,語言實踐的機會必定少,講解太少了,學生卻不能掌握所學的語法。應該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呢?
1.寓理論于實踐之中
實踐(聽、說、讀、寫、譯的訓練)是第一位的,理論(語法規(guī)則、語音知
識、詞語用法的學習)是第二位的。理論來自實踐又轉而為實踐服務。在教學中,要“防止糾正以教授語音和語法等語言知識為主的做法,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和興趣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2001.1.18)。這個指導意見很明確的闡述了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德國學者約翰?赫爾德(Johann G? Herder)認為:語法應當從語言本身學到,而不是通過語法來學習語言。
教師應把語法知識(即理論)和實踐活動相結合。
2.不要把語法講解穿插在閱讀教學之中
教師應該明確閱讀課的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能和技巧,,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不應該過多進行語法講解,對于閱讀材料中多次出現的語法現象和語法規(guī)則宜以語法專題的形式進行講解,講解不要穿插在閱讀課的教學之中。在閱讀課中,要教會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學會查詞典、查語法書、參考書。切忌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見到什么就講什么,黑板寫得滿滿的,沒有重點、難點、眉筆毛胡子一把抓。
反思(三):把語法知識與語境結合起來
有的教師把無法擺脫語法講解的原因都歸咎于應試教育。他們認為只有改
變考試方法才能改變這一現象。那么,在新課改中是否要淡化語法教學?
根據對近幾年高考題的分析與研究發(fā)現英語高考試題的英語知識運用部分顯示對語法知識的考查明顯減少,既使考查語法知識也是在語篇或語境中體現。因為缺乏語境,語法就是乏味的、孤立的、死板的。因此應把語法知識與語篇和語境結合起來考查。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處理好語法知識與語篇和語境的關系,要在語境中傳授語法知識。教師可以把語法知識化活化為活動,把語法教學活動活化為交際活動。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教學游戲來活化語法規(guī)則,用圖片、圖畫來創(chuàng)設活動情景,用幽默來活躍課堂氣氛,用比賽來鞏固所學的語法知識。
反思(四):把語法教學滲透到課堂活動中,提高課堂活動的實效
教師們對閱讀課教學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他們根據新課改的理念設計了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然而他們在課堂教學中卻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來傳授語法知識——教師一味地講解某一語法的規(guī)則,沒有留有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和總結。這種教學方法忽略了語言技能的獲得是需要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才能達到這一規(guī)律,也忽略了“以學生為中心”這一原則。語法教學是一個發(fā)現語言規(guī)則與應用語言規(guī)則的過程,是從具體的語言實踐中感受語言規(guī)律、總結語言規(guī)律的過程(朱惠芳,2008,11)。
那么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具體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1)提倡學以致用,在實踐中感悟語言規(guī)律
高中英語課程總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等方式來實現這一目標。
2)課堂活動目標要明確,
課堂活動的目標直接影響活動的效果。影響活動的實效性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活動設計層面存在問題,教師對新課標理念理解不透徹,對新課標的把握不全面。二是活動實施層面存在問題。在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會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如教師的語言技能、組織教學技能及教師自身的素質等(《中國教育報》2008,8,22)。
3)活動形式要多樣
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往往采用教師問學生答的形式,這種課堂活動看起來轟轟烈烈、熱熱鬧鬧,卻忽略了活動的目的;有的教師采用提問個別成績優(yōu)越的學生,卻忽略了整體。因此,教師要采用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來完成教學目標。要使活動形式多樣和廣泛參與就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活動形式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學生的認知水平參差不齊,興趣愛好也不完全相同,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考慮到這些差異,合理安排課堂活動。
2)活動內容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新教材的內容大多數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相關,如體育運動、音樂、興趣愛好等。教師可以根據這些學生熟悉的話題開展活動、課堂討論,課外調查等活動。
3)活動時間要合理安排。教師對不同內容的活動要在活動時間上要合理安排,學會取舍。有些活動學生很喜歡,但與教學內容無關,就不要浪費太多的時間,有的活動很繁瑣,卻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要反復練習。
三、結語
目前,在課堂教學中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的講解與傳授的現象已引起人們高度關注,廣大教師正在積極探索更加有效的途徑來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技能和技巧,為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宋靜.新課程改革中的實踐與思考[J].文學教育(中),2011,(06).
[2]萬小云.新課程下對高中英語教學的思考和探索[J]文理導航(中旬),2011,(07).